- 年份
- 2024(7)
- 2023(13)
- 2022(6)
- 2021(7)
- 2020(18)
- 2019(22)
- 2018(16)
- 2017(23)
- 2016(24)
- 2015(21)
- 2014(21)
- 2013(14)
- 2012(18)
- 2011(26)
- 2010(21)
- 2009(11)
- 2008(13)
- 2007(10)
- 2006(10)
- 2005(14)
- 学科
- 学(42)
- 业(22)
- 济(22)
- 经济(22)
- 理论(18)
- 农(16)
- 管理(16)
- 化学(15)
- 教学(15)
- 企(14)
- 企业(14)
- 学法(14)
- 教学法(14)
- 土壤(13)
- 壤(13)
- 学理(13)
- 学理论(13)
- 生物(13)
- 农业(12)
- 物(12)
- 树(10)
- 森(10)
- 森林(10)
- 植(10)
- 植物(10)
- 业经(9)
- 剂(9)
- 化(9)
- 林(9)
- 生物学(9)
- 机构
- 学院(261)
- 大学(258)
- 农(155)
- 农业(129)
- 科学(121)
- 业大(113)
- 研究(109)
- 农业大学(85)
- 所(80)
- 研究所(79)
- 中国(77)
- 京(70)
- 业(69)
- 技术(65)
- 省(64)
- 实验(63)
- 室(62)
- 实验室(60)
- 工程(56)
- 重点(54)
- 科学院(52)
- 中心(50)
- 江(48)
- 科技(46)
- 环境(45)
- 理学(40)
- 理学院(40)
- 生物(40)
- 师范(39)
- 范(39)
共检索到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勇 董显辉 赵铭
"4+2"模式是我国欲积极推进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养模式,它可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结构和适应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在国家政策和国内外"4+2"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支持和借鉴下,"4+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养模式将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4+2” 中职专业教师 培养 构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海港 于宝莹 杨迎春
4+2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各大师范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院校毕业生以中学教师为最终就业目的,这个模式的理念是以职业为目标开展研究生教育。这种研究生4+2模式与职业教育的4+2模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
4+2研究生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存芳 陆德平 张西林
为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耦合,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应对毕业生就业的严峻挑战,基于4R营销理论,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企业的人才素质和能力需求因素作了大量调查和深度分析,提出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小璜 杨燕 柳铭
"3+4"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本科层次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比较"3+4"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认为必须完善"3+4"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制定"3+4"课程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确定"3+4"考核机制,科学评价方式;建立"3+4"教师培训制度,优化师资队伍。
关键词:
职业教育 “3+4” 培养模式 对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莹雪
文章剖析了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欠合理、教学安排缺乏弹性和教学方式与评价形式单一等,并总结前期专业建设成果,构建了基于4H培养目标的"旺季顶岗,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学期制授课形式、改革教学方式与评价形式等方式,对加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4H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吉顶 范国辉
"4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经过近10年实践探索而形成的具有行业和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4业"指的是"专业+企业、就业+创业","4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企业、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与互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建会 马晓芸
“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又称“4+2”学士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是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办学目标战略转型,即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师范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本文对这种新的师范教育形式提出的背景、培养方法、社会反响、基本经验和待加强的工作做了一些分析和介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薄志霞 吕江毅
汽车制造业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构建"1-4-1"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学期整合公共基础课,以活动为载体,为专业学习服务;第二、三、四、五学期以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为主,使学生形成专业能力;第六期学期为企业顶岗实习,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娜
本文通过阐述"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及对目前试点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正在被普遍接受;同时研究了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考核等内容,提出贯通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思想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
“3+4”办学 中职—本科 贯通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金明 邵昶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反映在实践中,除了这只“无形之手,”还有“企业内部调控”、“市场结构和行业间的调控”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这三只“有形之手”对产业链的形成进行调控。“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握手”过程就是现实中对产业链进行“四维调控”的过程和产业链的形成过程,即产业链形成的外模式。产业链外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市场交易式、纵向一体化、准市场式和混合式产业链。四维对接、四维调控以及四种具体模式就构成了说明...
关键词:
产业链 形成机制 “4+4+4”模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巫世晶 冯大庆
武汉大学在探索"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提出了"1+4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本文就武汉大学推行"1+4硕博连读"的动因、具体措施和创新意义进行概述。
关键词:
“1+4硕博连读” 培养模式 培养质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徐国泉 余晓红 王雷
课程内容的衔接是"3+4"分段培养模式衔接的基础问题。针对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方式和学生认知能力存在的差异,探讨了"3+4"分段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体系衔接的理念、思路、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科技大学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物流管理专业"3+4"分段培养模式的核心课程《仓储管理》为例,采用内容解构与体系重构的思路进行系统性的衔接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正权 朱德全
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而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运用市场营销4R理论并参照其核心要素构建一种基于市场需求反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高校与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人才培养的关联互动关系和回报机制,并从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从决策机制和组织机制方面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行的系列保障机制,从而确保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
关键词:
应用型技术本科 人才培养 4R模式 构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彭正梅 陈丽莎 王凯
约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新审视了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强调该教学法忽视的杜威哲学中的要素:民主、共同体中的交流与合作、对工具的使用、对结果的反思,以及最终作品的产生和共同体的改善。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杜威著作,结合其中蕴含的其他重要要素提出了T4C模式。T4C模式强调个体的探究性学习(C_1代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杜威称之为反思性思维或实践)是在共同体中利用工具(Tools,如概念、技术等)以合作(C_2)和交流(C_3)的方式开展的。这种探究性学习的预期结果是获得创造性的新体验和新工具(C_4)。T4C模式为现代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工具使用能力、批判性思维、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高阶能力,提供了培养框架,其本质在于用高阶能力培养高阶能力,有助于实现杜威社会政治理想中民主与教育的根本关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连喜 綦颖
"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4个学期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个学期在企业完成顶岗实习,最后1个学期通过双向选择组织学生进行就业实习。在农业高职教育"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根据植物类专业和养殖类专业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分别实施"双线双循环"任务导向式和"双班双基"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并且在农业高职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农业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