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0)
- 2023(10797)
- 2022(9048)
- 2021(8650)
- 2020(6857)
- 2019(15621)
- 2018(15721)
- 2017(29509)
- 2016(16031)
- 2015(18145)
- 2014(17717)
- 2013(16857)
- 2012(14781)
- 2011(13372)
- 2010(13506)
- 2009(12438)
- 2008(11706)
- 2007(10198)
- 2006(8776)
- 2005(7669)
- 学科
- 济(59839)
- 经济(59777)
- 管理(42218)
- 业(36474)
- 企(29765)
- 企业(29765)
- 方法(25000)
- 数学(21908)
- 数学方法(21315)
- 中国(19104)
- 农(17768)
- 地方(14928)
- 业经(13972)
- 理论(12537)
- 财(12406)
- 农业(11794)
- 学(11151)
- 制(10327)
- 贸(10012)
- 贸易(10004)
- 环境(9635)
- 易(9609)
- 教学(9072)
- 和(9034)
- 技术(8655)
- 教育(8462)
- 发(8095)
- 银(8083)
- 银行(8077)
- 划(7951)
- 机构
- 学院(212511)
- 大学(206009)
- 管理(79008)
- 济(75195)
- 经济(73005)
- 理学(67604)
- 理学院(66762)
- 管理学(65087)
- 研究(64759)
- 管理学院(64688)
- 中国(49552)
- 京(44090)
- 科学(41747)
- 财(35109)
- 江(33252)
- 范(31257)
- 中心(31119)
- 所(31116)
- 师范(31004)
- 农(29651)
- 业大(29500)
- 研究所(28004)
- 州(27671)
- 财经(27644)
- 北京(27198)
- 技术(26103)
- 经(24794)
- 院(24581)
- 师范大学(24408)
- 农业(22968)
- 基金
- 项目(142465)
- 科学(111709)
- 研究(108328)
- 基金(99146)
- 家(84963)
- 国家(84213)
- 科学基金(73258)
- 社会(66159)
- 社会科(62514)
- 社会科学(62498)
- 省(58866)
- 基金项目(52304)
- 教育(51611)
- 划(48442)
- 编号(47815)
- 自然(46742)
- 自然科(45649)
- 自然科学(45644)
- 自然科学基金(44705)
- 资助(39987)
- 成果(38213)
- 课题(33479)
- 重点(31877)
- 发(31406)
- 创(29893)
- 部(29173)
- 年(28900)
- 项目编号(28536)
- 创新(27753)
- 大学(26728)
共检索到312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邰浩 陈可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新时期的历史城区保护应强调将"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以动态的眼光看保护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以POD、SOD、AOD理论为核心的"3D"历史城区复兴途径:以公众意见为指导、以提升城区公共服务能力为基础、以构造城市核心吸引力为提升创造宜人、宜居、宜赏、宜业的整体环境,从社会、文化、经济三方面为历史城区的复兴提供了可能。本文将"3D"模式应用于讪头老城区的城市更新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完善我国历史城区保护理论体系、指导历史城区保护的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敬博 丁禹元 韩挺
"城市双修"作为我国城市发展转型期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以其为主题的城市更新规划在手法上更具精准性与人本性。历史城区作为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同时又是城市内发展问题最为突出、规划更新实施难度最大的城市片区之一,本文就历史城区的更新发展历程和现实问题矛盾进行了梳理总结,总结出历史城区开展双修规划的工作要点,并以西安老城区双修规划为例,重点探讨了其技术框架中的总体思路,主题和空间导向以及实施路径,并以此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双修 历史城区 西安 老城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边文娟
建筑色彩是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对老城区色彩问题认知深度不足,建筑色彩风貌更新存在缺乏针对性、成效不足等问题。在城市修补背景下,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提取色彩构成、分析色彩网络等方法,梳理色彩演变过程,探讨色彩问题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古城现代建筑主体色植根于传统建筑点缀色,传承岭南地区对黄红色调的审美偏好及善用补色对比的用色逻辑,而用色比例错位置换最终导致古城色彩风貌混乱无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更新策略,以期为转型期老城区城市修补与建筑色彩更新、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美婷 胡振宇
深圳作为国家首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具有向国内外同类超大城市提供破解大城市病解决方案的任务使命。本文在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以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区为研究案例,深入剖析老城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提出打造集约紧凑的立体空间开发模式、构建以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格局、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对策建议来推动老城区复兴。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老城区 复兴 罗湖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段小虎 杨金印 梁增奎 闫小斌 许振宇
王益区光明社区地处铜川市老城区,在铜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通过社区合作治理,以及整合供给资源、优化供给结构、创新供给方式、提升供给品质等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改革新举措,变短板为亮点,化困难为经验,探索出“一心多点”服务模式,为城市特别是老城区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婉晖 张尚 冯钧霆
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老城区改造中的问题、关注重点及改造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过于商业化、失去城市韵味"是苏州老城区改造中最严重的问题;而"生活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改善"是最应关注的重点;"小规模更新、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建"应是最主要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
老城区 改造 更新 基础设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运迎霞 田健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粗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发商和城市、社区各方利益不协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引入更新触媒将是解决问题、实现多方共赢的有效途径,衡水市旧城区更新项目就是城市触媒理论引导下的多方共赢模式及其应用流程付诸于实践的典型案例,从更新触媒选择到触媒空间系统设计,再到运用相关策略保证该理论的具体实施,为化解旧城更新中各方利益冲突、实现多方共赢和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更新触媒 公共利益 市场运作 多方共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子张 洪国城
全面拆除重建的老城改造模式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上都面临困境。超越以拆迁收储为主导的传统模式,探索在整体保护的前提下,以产业升级、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进相结合的老城"微更新"模式。以厦门营平街区为例,分析其改造和规划演变历程,提出以公房引导与私房自主更新相结合的老城区住房产权处理与管理策略。以公房作为政府掌控的空间资源,通过管理和政策机制的改进,腾退公房,通过街区运营机构引导文创产业入驻,激活老城产业活力;以公房改造为契机,塑造街巷内部公共空间,完善街巷网络,通过破墙开店,再造内街骑楼和小广场;以公房置换私房的形式,解决公私有房混杂的问题。研究私房产权处理难点的应对细则,出台鼓励私房翻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李波 李琴 陈剑宇 徐宇甦
在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语境下,对老城区住宅社区适老化改造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武汉老城区,选取机关大院社区、高校校内社区、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与老城区基础样本这4种社区代表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入访谈等方式,探索这些住宅社区在适老化改造中的差异性,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造策略。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类型间在居室环境、社区环境、医护与商购环境等层面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导致其适老化改造重点各有不同,具体为:(1)机关大院与高校校内社区:应在整体保留社区前提下,以社区居住环境提升与竖向交通改造为重点,打造适老化改造示范工程;(2)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应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适老化改造进程,以功能置换与活化为突破口,通过社区整体改造与打包租赁等模式,尝试居家养老型社区到准养老机构的转换;(3)老城区基础样本:对于基础设施较好的老旧社区,可适当保留维系城市肌理与情感记忆;而对于其他社区,应采取适度适老化改造作为过渡,为后续拆迁还建预留余地与缓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新刚 周丹
街区(有的地方称控制单元)是在总规的基础上进行"总量分解"的基本单位,其目的是为深入到地块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提供编制和审批依据。关于街区的划分原则,各个地方标准不一,尤其是老城区的划分。本文尝试从历史沿革、现状特征、功能结构的角度划分街区,探讨城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街区划分方法,并针对不同街区的工作重点设定各街区控制指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玉婧 王曾 吝含伟
学界普遍认为碳排放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实现碳中和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城市减碳增汇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文章结合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编制技术路径与核心内容,系统梳理了更新专项规划与“双碳”目标耦合机制,以黄石市为例,构建“碳巡航—碳底图—碳引航—碳维度”的减碳增汇技术框架,探索协同推进“双碳”目标与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实施路径,促进城市低碳发展,以期为后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存量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城市更新 减碳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井晓鹏 霍小平
通过对西安老城区内现状建筑色彩的调查与归纳,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指出西安老城区城市色彩体系由灰色系、土黄色系、赭石色系和"灰顶赤柱白墙"色彩组合等四类系列色构成;运用历史文化特性指导西安城市色彩体系控制分区,划定绝对保护区、控制建设区和环境协调区等三类分区。并据此确定了色彩推荐色谱,以实现对西安老城区城市色彩体系的控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倍庆 魏来 张爱华
比较了清末(1910年)、抗战胜利后(1946年)、"文革"前期(1967年)的南京老城区街道路网,与2014年的城市道路比较,结果显示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制定的《首都计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城市中心由"三山街—大功坊—夫子庙"一带,北移至位于"鼓楼—新街口"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与历版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商贸中心体系的出现,并形成副中心与分区,但新街口主中心的地位并未发生转移。此外,城市南北向拓展的动力也强于东西向。文章基于空间句法分析,从空间构形(Spatial Configuration)视角阐述路网结构对城市活动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南京老城区城市形态的演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强真 毕继业 杜舰
研究目的:对历史遗留的城市老城区私房用地使用权定性和转让等管理制度创新进行探讨,为完善国有土地地籍管理制度,保障私房用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健全城市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提出建议。研究方法:基层调查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明确了城市私房用地使用权确定的复杂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城市私房用地使用权性质确定和地籍管理制度完善的初步性建议。研究结论:应加紧出台城市老城区私房用地使用权专项法规制度,推进登记发证工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朱妍妍 李忠新 吕唯唯
探索了基于3D打印技术开放实验教学模式,规划了课程体系、运行机制,分别从课程实验、实验选修课、科技创新几类开放模式下实践,反响良好。以3D打印教学资源为基础,开展开放实验教学建设,有效地推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对实验中心后续全面开展开放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开放实验 教学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