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
- 2023(98)
- 2022(86)
- 2021(75)
- 2020(87)
- 2019(162)
- 2018(174)
- 2017(222)
- 2016(177)
- 2015(244)
- 2014(198)
- 2013(196)
- 2012(195)
- 2011(222)
- 2010(182)
- 2009(138)
- 2008(150)
- 2007(126)
- 2006(79)
- 2005(90)
- 学科
- 学(441)
- 水产(207)
- 济(207)
- 经济(207)
- 动物(201)
- 动物学(170)
- 业(162)
- 管理(145)
- 物(135)
- 企(109)
- 企业(109)
- 农(109)
- 植(106)
- 植物(106)
- 虫(106)
- 害(95)
- 教学(95)
- 及其(87)
- 理论(81)
- 和(80)
- 虫害(80)
- 防(78)
- 森(76)
- 森林(76)
- 林(75)
- 中国(74)
- 贸(74)
- 贸易(74)
- 易(73)
- 治(73)
- 机构
- 学院(2332)
- 大学(2274)
- 农(1389)
- 科学(1237)
- 研究(1212)
- 农业(1111)
- 业大(877)
- 室(826)
- 所(820)
- 实验(817)
- 研究所(799)
- 实验室(796)
- 中国(764)
- 重点(750)
- 农业大学(674)
- 业(671)
- 省(632)
- 技术(582)
- 京(555)
- 部(542)
- 中心(541)
- 院(469)
- 江(433)
- 科学院(431)
- 工程(428)
- 研究院(426)
- 科学研究(416)
- 林(408)
- 生物(406)
- 科技(406)
共检索到3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樊丽明
上海财经大学积极探索深化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分类培养为理念,以个性体验为依托,实施拔尖计划、卓越计划、创业计划三类人才培养路径,搭建通识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及国际交流三大平台,初步构建了"3+3"立体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全球化竞争的卓越财经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尧 余五新 左治江
文章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论述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专业能力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闫学军 王雷震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自2003年以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实施了"3+3"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包括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和内容、监督体系与制度的建立等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改革效果显著,极大地提升了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希望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探索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卓越临床医师,是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对于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健康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卫生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政宏
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比较了国内外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现状,基于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计了一个"3+2"职教师资培养方案,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科能力的培养、教学能力的培养、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中开发项目能力的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职教师资人才。
关键词:
职教师资 CDIO 工程教育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青 罗秋兰 黄秉钱
产学合作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趋势,笔者分析了实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以广西工学院为例详细地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已取得的显著成效。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邹火明 刘莉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院校所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办学方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趋同性。面向未来的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厘清其与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学生与教师两个关键点,夯实教室、实验室、媒体演播厅与实训基地平台,努力探索学生、学校、社会三要素加三种机制,即基于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基于能力的实践性训练机制、基于就业的学校与社会合作协同创新教育机制的"3+3"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编导 模式 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爱民 夏鑫
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人才培养模式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剖析其弊端的成因,提出结合农业学科优势、人文教育、社会实践,实施全过程育人机制、建设合理学科结构、优化学生管理制度,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人才培养 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葛晓弘 张鸿雁
高职服装表演专业受生源条件限制以及与普通高校的生源竞争,如何突破生源困境,实现示范性建设目标?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表演专业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通过对接中职教育、对接市场T型舞台和宁波地区"美丽产业",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素质技能一条线、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合力育人之路。
关键词:
服装表演 人才模式 中高职 对接 示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玲
介绍了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构建了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重身份",实现了"三个结合"的全程有效衔接,通过"四证合一"解决了专业学位与执业医师资格之间矛盾。其培养方案特色在于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网络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培养。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强调协同创新、质量为本和规范管理。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林英庭 李文立 孙国强 张廷荣 王光 潘庆杰
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探索出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监控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改革为重点的"3+1"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社会经验普遍得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得到全方位锻炼,学生毕业就业渠道得到拓展,企业选人的准确性显著提高,真正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受益的目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小璜 杨燕 柳铭
"3+4"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本科层次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比较"3+4"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认为必须完善"3+4"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制定"3+4"课程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确定"3+4"考核机制,科学评价方式;建立"3+4"教师培训制度,优化师资队伍。
关键词:
职业教育 “3+4” 培养模式 对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娜
本文通过阐述"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及对目前试点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正在被普遍接受;同时研究了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考核等内容,提出贯通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思想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
“3+4”办学 中职—本科 贯通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高芬
中高职衔接工作是通过促使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结构重组和教育资源整合,以有效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为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支持,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做出积极贡献。文章从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特征变化趋势的问题入手,从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等角度剖析中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依据,给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课程衔接、教学教法衔接及学习绩效评估衔接等中高等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群 郑家霖
通过总结国内3D打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究3D打印技术行业所亟需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以及商业型人才在产业链中的具体角色与要求,从职业教育视角分析目前3D打印技术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困境。借鉴美国、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提出教学平台共建、高校师资培训、科技成果转化、校园科技活动、就业促进工程,构建"五位一体"3D打印技术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