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
- 2023(34)
- 2022(22)
- 2021(27)
- 2020(31)
- 2019(53)
- 2018(66)
- 2017(89)
- 2016(69)
- 2015(86)
- 2014(73)
- 2013(68)
- 2012(79)
- 2011(72)
- 2010(70)
- 2009(38)
- 2008(46)
- 2007(32)
- 2006(21)
- 2005(31)
- 学科
- 学(116)
- 业(83)
- 教学(73)
- 济(66)
- 管理(66)
- 经济(66)
- 理论(60)
- 学法(55)
- 教学法(55)
- 学理(53)
- 学理论(53)
- 企(50)
- 企业(50)
- 动物(49)
- 农(47)
- 水产(44)
- 方法(37)
- 物(37)
- 和(35)
- 数学(35)
- 动物学(34)
- 中国(33)
- 数学方法(32)
- 农业(31)
- 经营(27)
- 林(25)
- 森(25)
- 森林(25)
- 理学(25)
- 植(24)
- 机构
- 学院(871)
- 大学(814)
- 农(401)
- 科学(369)
- 研究(360)
- 农业(320)
- 业大(280)
- 所(242)
- 研究所(239)
- 京(230)
- 中国(219)
- 室(214)
- 实验(208)
- 农业大学(202)
- 实验室(200)
- 重点(192)
- 技术(188)
- 省(182)
- 业(180)
- 管理(165)
- 理学(163)
- 理学院(160)
- 工程(158)
- 中心(153)
- 北京(138)
- 科技(136)
- 管理学(136)
- 济(135)
- 管理学院(135)
- 科学院(134)
共检索到1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坤 王胜男 董毅
中高职和相关企业"双师型"人才匮乏,现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并进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合作开展"3+2"双专业职教师资一体化人才培养,立足"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需求,注重职教师资质量并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是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求的一次创新。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对"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招生机制、质量监测评估体制;加快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资培训平台建设,实施1+X证书制度;促进"多元"育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形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龙鸥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获得迅猛的发展,特别是2014年,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继公布,为实现规划要求,结合传统"3+2"职教师资培养经验模式的研究,文章在认知师徒制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在地方高校实施"3+2"职教师资创新培养的新模式,为高职学生的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职教师资 创新 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政宏
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比较了国内外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现状,基于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计了一个"3+2"职教师资培养方案,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科能力的培养、教学能力的培养、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中开发项目能力的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职教师资人才。
关键词:
职教师资 CDIO 工程教育 能力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化移 李禄华
目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构建新的师资培养模式很有必要。"3+2"职教教师培养模式,即选拔高职院校中的优秀专科毕业生到职业技术学院或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专业的系统训练,合格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这种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
关键词:
职教师资 培养模式 “3+2”模式 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祖华 丁泗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章依据政策层面,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完善终身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四个维度探索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的合理性。
关键词:
高职 本科 “3+2”合作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玉花 孟素芬
通过对国际商务专业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许多问题,明确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实现"3+1"培养模式的思路,并提出实现相应目标的措施。
关键词:
国际商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闫学军 王雷震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自2003年以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实施了"3+3"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包括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和内容、监督体系与制度的建立等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改革效果显著,极大地提升了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黎 梁长垠
基于对本地电子行业人才需求及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与分析,按照能力递进规律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层,将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层、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层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层,并将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训导贯穿其中,由此形成"3+2"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校企共同制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考核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邹火明 刘莉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院校所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办学方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趋同性。面向未来的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厘清其与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学生与教师两个关键点,夯实教室、实验室、媒体演播厅与实训基地平台,努力探索学生、学校、社会三要素加三种机制,即基于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基于能力的实践性训练机制、基于就业的学校与社会合作协同创新教育机制的"3+3"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编导 模式 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高芬
中高职衔接工作是通过促使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结构重组和教育资源整合,以有效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为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支持,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做出积极贡献。文章从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特征变化趋势的问题入手,从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等角度剖析中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依据,给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课程衔接、教学教法衔接及学习绩效评估衔接等中高等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小燕
四川省实施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是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是藏区中职教育落后与内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双重效应,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应然。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确立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和造峰填谷的基本内涵,构建了从入口到过程再到出口的人才培养本土化实现路径。转化人才培养动力,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人才培养重心是"9+3"计划的发展方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任文杰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人才竞争加剧,高职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备受国家关注。而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国家首批示范校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开始与中兴通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大型企业尝试企业化教师培养,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双主体、三阶段的培养模式,开辟了"双师型"教师成长新路,为高职院校大规模企业化教师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林英庭 李文立 孙国强 张廷荣 王光 潘庆杰
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探索出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监控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改革为重点的"3+1"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社会经验普遍得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得到全方位锻炼,学生毕业就业渠道得到拓展,企业选人的准确性显著提高,真正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受益的目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光明 苏丹 贾国峰 孙琳 杨蕊
介绍了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与教育硕士研究生一体化培养的"3+1+2"模式,该模式是在"4+2"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培养的进一步完善。学生完成大学本科阶段前3年学习任务,成绩优异(符合学校保送生相关规定)者通过笔试、面试合格后,进入"3+1+2"实验班。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和"严""精""巧""实"的培养过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兼顾,提升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樊丽明
上海财经大学积极探索深化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分类培养为理念,以个性体验为依托,实施拔尖计划、卓越计划、创业计划三类人才培养路径,搭建通识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及国际交流三大平台,初步构建了"3+3"立体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全球化竞争的卓越财经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