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8)
- 2023(12476)
- 2022(9838)
- 2021(9454)
- 2020(7544)
- 2019(16941)
- 2018(16918)
- 2017(29547)
- 2016(16824)
- 2015(19004)
- 2014(18761)
- 2013(17160)
- 2012(15649)
- 2011(13921)
- 2010(14517)
- 2009(12897)
- 2008(12699)
- 2007(12004)
- 2006(10758)
- 2005(9631)
- 学科
- 济(51011)
- 经济(50951)
- 管理(44852)
- 业(39721)
- 企(33763)
- 企业(33763)
- 中国(26323)
- 教育(23552)
- 财(19433)
- 技术(17778)
- 农(17711)
- 理论(16943)
- 教学(14971)
- 业经(14804)
- 学(14515)
- 方法(14283)
- 制(13939)
- 地方(13437)
- 财政(12115)
- 技术管理(11787)
- 体(11457)
- 农业(11186)
- 数学(10824)
- 发(10757)
- 数学方法(10518)
- 策(10403)
- 银(10168)
- 银行(10144)
- 政(9948)
- 行(9828)
- 机构
- 大学(216788)
- 学院(214107)
- 研究(78282)
- 济(76230)
- 经济(74196)
- 管理(71807)
- 理学(60356)
- 理学院(59557)
- 管理学(58142)
- 管理学院(57694)
- 中国(53815)
- 京(48285)
- 科学(46229)
- 财(41799)
- 范(40284)
- 师范(39914)
- 所(38413)
- 教育(37022)
- 江(36954)
- 中心(34745)
- 研究所(34365)
- 师范大学(32148)
- 农(31889)
- 北京(31483)
- 技术(30164)
- 财经(29541)
- 州(28769)
- 院(28754)
- 业大(27771)
- 经(26793)
- 基金
- 项目(136689)
- 研究(111793)
- 科学(108254)
- 基金(91913)
- 家(78910)
- 国家(78023)
- 社会(67483)
- 科学基金(66405)
- 社会科(63321)
- 社会科学(63308)
- 教育(59635)
- 省(57548)
- 划(48818)
- 编号(48370)
- 基金项目(47092)
- 成果(43392)
- 课题(38690)
- 自然(38348)
- 自然科(37529)
- 自然科学(37518)
- 自然科学基金(36849)
- 资助(34757)
- 创(33709)
- 年(32668)
- 重点(32648)
- 发(31099)
- 创新(30389)
- 部(30363)
- 项目编号(29380)
- 规划(29266)
- 期刊
- 济(93494)
- 经济(93494)
- 研究(79430)
- 教育(69736)
- 中国(66344)
- 财(34531)
- 学报(32269)
- 管理(31482)
- 农(30516)
- 科学(28544)
- 大学(26527)
- 技术(25818)
- 学学(22543)
- 农业(20436)
- 职业(18863)
- 融(18546)
- 金融(18546)
- 财经(15536)
- 业经(15298)
- 经济研究(15157)
- 图书(13881)
- 坛(13754)
- 论坛(13754)
- 经(13651)
- 技术教育(12103)
- 职业技术(12103)
- 职业技术教育(12103)
- 科技(11893)
- 业(11357)
- 问题(11269)
共检索到358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晓慧
"23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体化建设的根本原因源自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基本条件源自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直接原因则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合力现状。在"23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体化建设理念下,要以"三对接五合作"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合作育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创设思政课教学创新机遇;以"三结合五嵌入"推动理论引领、实践养成、文化熏陶一体化建设,打造思政课大教学合力;以"三创新五项目"全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233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浩 侯峻
利用沈阳党史红色资源、创新发展沈阳地域的革命文化,是沈阳党史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维度展现。利用沈阳红色党史资源、是沈阳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文化强市的重要一环。激活党史红色资源的思政育人价值至关重要。有助于叫响“历史沈阳”“文化沈阳”“英雄沈阳”的城市名片,推进沈阳的文化自信自强,赓续沈阳城市的英雄基因。
关键词:
党史 红色资源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仓伟
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必要行业。基于社会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衍生了新型的教学形态。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教育应对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极力促进对建设人才教育水平的提升,不断展开多媒体教学,以此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就高校思政课程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一般以理论课程为主,主要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增加了思政课程的枯燥与乏味。另外,当下我国思政课程明确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部分内容作为其理论知识基础,内容涵盖了历史与政治领域的历史事件与政治事件,教学上需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如政治事件新闻短片、近代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政治理论家的采访等等,都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刚 徐文倩
准确把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内在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关键所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表现,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着力打造立体化网络化的合力育人体系。
关键词:
大中小学一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德慧
实践育人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思政课教学改革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实践育人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路和方法,构建"一、二、三"实践育人新模式,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萍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政理论课的本质是社会实践,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时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政理论教育课教学目的是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实践教学又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在积极构建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时,要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郝琳琳 付泽利
新常态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青年学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成长,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阵地是学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键所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积极推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吴潜涛编著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这本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富 甄晨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的教学,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张耀灿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启发,让广大教师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更好地教学,把好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关。在进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与时俱进,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要体现我党的教育方针,要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本纲
为了让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必须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用正确的观点来看待中国革命和建设以来的各种历史经验。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要在教学形式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教学中的纯理论模式不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必须对其改革创新。靳玉军、周琪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将课堂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刚 孙贝 束永睿
教育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品格,能够为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理念引领。从教育学视角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进行解读,能够进一步廓清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外延和目标,明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价值意蕴,更好助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化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管向群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理性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注和体现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学校、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位移”,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发展主体、实践主体、创造主体和权益主体,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学生的“人的科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皓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对于教育事业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新课改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评估策略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操技能普遍提升。近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强调,要坚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用,切实推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多元科学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一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课题研究,已深入到高校思政教师的内心深处,各大高校都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深入探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大高校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和笔谈等形式,让师生广泛参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工作,让大家以笔谈形式撰写有关科研论文进行发布,或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朴晶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素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其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种方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形课程也是引导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树立的过程,对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气质的塑造、理想的树立和坚定的思想信念培养,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导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推进高校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波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关键一环,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为祖国伟大复兴事业培养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离不开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作用。自新中国成立至今70余年,我国已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科学和完整。在此基础上,我国思政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向外部探究,试图通过一系列探索获取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实质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政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由李雅茹编著、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一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