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13)
2023(3038)
2022(2870)
2021(3035)
2020(2397)
2019(5852)
2018(5404)
2017(8924)
2016(4708)
2015(5335)
2014(5456)
2013(5377)
2012(5207)
2011(4899)
2010(5097)
2009(4573)
2008(4836)
2007(4102)
2006(3714)
2005(3701)
作者
(13517)
(11333)
(11319)
(10779)
(7310)
(5560)
(5166)
(4383)
(4259)
(4185)
(3939)
(3842)
(3789)
(3724)
(3695)
(3431)
(3404)
(3353)
(3281)
(3240)
(2829)
(2818)
(2774)
(2612)
(2610)
(2578)
(2575)
(2561)
(2320)
(2291)
学科
(18918)
(18550)
经济(18530)
管理(14991)
(13814)
企业(13814)
(9042)
中国(7275)
农业(7111)
方法(5663)
(5592)
收入(5184)
地方(4789)
业经(4663)
(4545)
贸易(4542)
(4476)
(4462)
(4430)
数学(4359)
分配(4304)
数学方法(4284)
(4253)
(3694)
银行(3690)
(3630)
(3532)
(3485)
(3309)
金融(3309)
机构
学院(66210)
大学(66014)
(28643)
经济(28000)
研究(26960)
管理(25278)
中国(21580)
理学(20899)
理学院(20593)
管理学(20325)
管理学院(20154)
(14633)
科学(14591)
(13626)
(13590)
中心(12247)
研究所(12000)
(11086)
(10636)
(10126)
师范(10074)
财经(9984)
(9869)
北京(9609)
(9092)
(8901)
师范大学(8044)
农业(8003)
(7893)
业大(7810)
基金
项目(39225)
科学(31246)
研究(30347)
基金(28491)
(24586)
国家(24348)
科学基金(20630)
社会(19258)
社会科(18185)
社会科学(18178)
(14615)
基金项目(14431)
教育(14110)
(12922)
编号(12830)
自然(12663)
自然科(12350)
自然科学(12349)
自然科学基金(12161)
资助(11342)
成果(11100)
课题(9330)
重点(9262)
(9183)
(8919)
(8145)
(8130)
国家社会(7809)
教育部(7772)
(7701)
期刊
(37117)
经济(37117)
研究(23788)
中国(19128)
管理(11442)
(11324)
教育(10555)
(10498)
科学(10016)
学报(9273)
(7959)
金融(7959)
大学(7289)
农业(7009)
学学(6478)
技术(6320)
业经(5840)
经济研究(5644)
(5566)
国际(5562)
图书(5099)
财经(4970)
(4329)
问题(4293)
世界(4215)
(4077)
论坛(4077)
(4033)
书馆(4031)
图书馆(4031)
共检索到121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20年在我国完成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整体性贫困的历史使命后,我国减贫战略方向和重点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学术界和政策层面提前研判,谋划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叶兴庆  殷浩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农户逐步摆脱绝对贫困。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在推进包容、可持续的发展中取得重大进展,减贫工作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我国即将于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历史性地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客观看待这一历史性成就,需要对我国减贫历程进行回顾,并对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所能保障的生活水平有准确的认识。消除绝对贫困是历史性的成就,但并不意味着减贫工作已完成,我国的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志钢  毕洁颖  吴国宝  何晓军  王子妹一  
本文旨在准确认识和判断中国城乡贫困的现状与特点,回顾和梳理扶贫政策与扶贫体系的演变和挑战,分析中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据此提出2020年后中国城乡融合的扶贫愿景和战略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城镇化进程推进、收入差距扩大和人口结构变化将继续影响扶贫工作。中国城乡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但多维贫困和消费贫困的发生率高于按照目前官方标准估计的收入贫困发生率,教育、健康分别是农村、城市多维贫困中受剥夺最严重的方面,农民工成为城市贫困人口新的主要构成,妇女、儿童和老人等特殊群体的贫困状况是城乡减贫工作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仍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贫困治理体系,扶贫政策和投入的城乡差异明显。随着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群体、城镇低保人群、未来由于贫困线调整所形成的新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将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尤其在2020年以后会日益突出。基于此,本文提出2020年后中国扶贫新愿景,即到2035年建立城乡融合的贫困治理体系,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减贫战略方向。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需聚焦五个重点问题: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研判、新贫困标准的制定、城乡统筹的贫困治理体系的建立、基于权利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扶贫投入的财政金融改革,以期为新的减贫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久文  夏添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类型的转变;然后对城乡二元结构未打破背景下的农村相对贫困规模进行测算,提出基尼系数区域化的设想;最后对城乡统筹下的相对贫困线设定进行现实考量,并给出设计方案。即:中国2020年之后的相对贫困线设定应采取两区域、两阶段方法——非沿海地区实施绝对贫困线相对化、沿海地区实施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对贫困线,并每5年上调一次;2035年中国进入城镇化后期,相对贫困标准整体进入以全民可支配收入为识别基础的阶段。未来贫困治理仍需要在工作培训、区域转型、多维和精准识别上不断提升。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兴庆  殷浩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减贫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经历了农村改革推动减贫,工业化、城镇化与开发式扶贫推动减贫,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推动减贫三个阶段。从纵向和横向比较看,我国2010年绝对贫困标准能够满足消除绝对贫困的需要。2020年后,相对贫困群体将取代绝对贫困群体成为贫困群体的主体,应按中位收入比例法制定相对贫困线,统一城乡扶贫目标与治理机制,以包容性增长和多维度改善促进长期减贫。同时,需要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包括实施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防贫政策、发展型低收入群体救助政策、有利于低收入群体增收的产业政策,以及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区域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会明  张钰欣  吉宇琴  顾莉丽  
2020年后,深度贫困区域、支出型贫困群体和持久性贫困人口将会成为扶贫开发新的目标群体。在扶贫开发目标上,应以农民增收富裕为贫困人口基本目标,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贫困区域发展目标,以持续发展确保脱贫不返贫为贫困户永久目标。在扶贫开发政策上,要坚持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融合相贯通,坚持强化外部支持与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建立起政府、社会、农户参与联动的持续脱贫机制,确保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姜会明  张钰欣  吉宇琴  顾莉丽  
2020年后,深度贫困区域、支出型贫困群体和持久性贫困人口将会成为扶贫开发新的目标群体。在扶贫开发目标上,应以农民增收富裕为贫困人口基本目标,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贫困区域发展目标,以持续发展确保脱贫不返贫为贫困户永久目标。在扶贫开发政策上,要坚持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融合相贯通,坚持强化外部支持与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建立起政府、社会、农户参与联动的持续脱贫机制,确保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琦  樊响  孔梅  
2020年是一个最具历史性意义的关键时点,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年,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历史性时刻。但是,这是否就预示着2020年后就没有贫困了呢?显然不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新使命和新任务。因此,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力量的金融扶贫,同样也将面临新的目标任务和重点转换,也同样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创新发展。对此,论文从未来我国减贫新战略、金融扶贫成效评估,未来金融扶贫的思考和建议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金融扶贫有所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云  苑军军  于乐荣  
中国农村贫困格局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调整农村减贫的战略与政策。2020之后农村贫困的治理战略需要由长期以来的"扶贫战略"转向"以防贫为主"的新的贫困治理战略框架。2020之后中国减贫的战略目标将需要从过去长期以来通过制定不同的绝对贫困标准并继而努力超越绝对贫困标准,转变为通过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手段来缓解不平等为主要目标。2020后以防贫为主要目标的减贫政策应将现行所有的政策工具进行重新的梳理建立起相互衔接、互不重复、目标明确的新的减贫政策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增博  孙庆刚  王芳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顽疾,美国贫困救助制度的完备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贫困的异同点,结合美国以家庭为单位的贫困救助体系——劳动贫困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妇女儿童家庭以及低收入家庭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借鉴其经验,为完善中国贫困救助体系,推动精准扶贫和2020后反贫困工作在贫困救助立法、贫困线制度、鼓励就业分类救助以及多元主体参与方面提出了合理科学的参考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征学  高国力  滕飞  潘彪  宋建军  李爱民  
减贫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永恒的主题。2020年后,中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将基本消除,脱贫攻坚阶段性目标将得以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可持续的减贫仍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认为,2020年后的减贫工作将发生五个"转向":减贫目标转向建立高质量的标准体系,减贫方向转向兼顾农村贫困和城市贫困,减贫重点转向防范"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返贫,减贫动力转向外在帮扶与内生发展并重,减贫财政转向更加突出保底性与靶向性。顺应减贫新趋势,应调整减贫战略思路,构建减贫测算新标准,拓展减贫群体新范围,培育减贫新动能,完善减贫新治理,不断提高财政减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四点促进长期减贫的政策建议:一是过渡期内保持现行政策总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建立统筹城乡的常态化减贫助弱机制;三是完善减贫助弱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机制;四是创新保障性减贫和开发性减贫方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明皓  豆书龙  
2020年后中国贫困性质将发生变化,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而设置的贫困治理方案需要随之而调整。基于相对贫困基本性质的判定,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应重点关注两个议题:如何处理好与以往贫困治理战略经验的关系;如何回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两步走”目标而同步调整贫困治理战略议程。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应以普惠性贫困治理制度、综合性贫困治理体制结构和差异性贫困治理政策的设计为转型方向。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转型应将顶层设计和微观治理相结合,以实现贫困治理战略的整体性推进。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琦  
可以预期,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会如期全部脱贫,贫困县也将会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2020年后我国贫困问题就完全解决了。与世界各国一样,我国贫困问题将永远存在,所不同的是2020年后依照我国贫困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军  
从毕节信贷扶贫实践谈反贫困战略调整戴军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下辖7县1市,国家级贫困县有5个(纳雍、威宁、赫章、大方、织金)。以县(市)为单位,贫困面达62.5%,1995年末,全区总人口为626万人,贫困人口为167.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6.7...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国宝  
对中国扶贫战略的简评吴国宝本文试图使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角,对中国政府1986年以来实施的扶贫战略进行简单的评述,并在最后提出简单的扶贫战略改进建议。一、分析框架1.广义和狭义的扶贫定义。狭义的扶贫通常是指政府和社会通过某些措施,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