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
2023(54)
2022(39)
2021(34)
2020(53)
2019(114)
2018(116)
2017(286)
2016(122)
2015(142)
2014(126)
2013(126)
2012(104)
2011(89)
2010(99)
2009(69)
2008(57)
2007(49)
2006(37)
2005(28)
作者
(468)
(376)
(376)
(375)
(236)
(190)
(157)
(144)
(140)
(135)
(132)
(131)
(131)
(128)
(126)
(124)
(123)
(123)
(114)
(112)
(107)
(101)
(99)
(98)
(93)
(93)
(92)
(91)
(89)
(89)
学科
(375)
贸易(375)
(374)
电子(360)
网上(358)
网上贸易(358)
(217)
(187)
经济(187)
管理(144)
环境(117)
动物(98)
方法(91)
动物学(90)
数学(90)
水产(90)
数学方法(89)
(77)
(75)
企业(75)
(56)
(55)
供销(49)
污染(49)
(49)
(47)
及其(45)
(45)
植物(45)
(41)
机构
学院(1499)
大学(1418)
(705)
科学(649)
研究(630)
农业(601)
业大(476)
(448)
实验(447)
实验室(435)
中国(424)
(413)
重点(411)
研究所(409)
农业大学(384)
(361)
(341)
经济(335)
管理(330)
(307)
中心(303)
(303)
技术(300)
理学(291)
理学院(282)
科学院(267)
管理学(262)
管理学院(261)
工程(256)
(256)
基金
项目(1207)
(958)
国家(955)
科学(905)
基金(899)
科学基金(729)
自然(651)
自然科(634)
自然科学(634)
自然科学基金(624)
(560)
研究(541)
基金项目(519)
(517)
计划(449)
科技(428)
资助(337)
专项(329)
科研(313)
重点(299)
(287)
创新(271)
(270)
(261)
教育(248)
技术(240)
社会(233)
(232)
社会科(220)
社会科学(220)
期刊
学报(695)
(684)
科学(486)
农业(431)
大学(424)
学学(424)
(343)
经济(343)
中国(274)
研究(255)
(246)
业大(231)
农业大学(206)
中国农业(181)
(160)
自然(157)
自然科(148)
自然科学(148)
商业(143)
农业科学(136)
农学(136)
华北(136)
经济研究(131)
业经(121)
林业(116)
管理(112)
农林(110)
(110)
科技(108)
科技大(103)
共检索到1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正旭  张樨樨  张仁杰  丁鼎  
煤炭消费引致的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雾霾重灾区——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治理更是迫在眉睫。选取“2+26”城市2008—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重心模型探究煤炭消费强度重心移动轨迹,并利用脱钩模型分析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最后借助改进的STIRPAT计量模型对影响脱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煤炭消费强度重心移动轨迹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偏移方向呈现“西南—东北”倾向,整体偏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2008—2018年“2+26”城市区域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实现了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过渡的理想状态;各城市的脱钩努力程度不同,强脱钩城市由2008年的7个增加到2018年的22个;产业结构转型是实现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虽然促进了二者脱钩,但贡献度较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正旭  张樨樨  张仁杰  丁鼎  
煤炭消费引致的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雾霾重灾区——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治理更是迫在眉睫。选取“2+26”城市2008—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重心模型探究煤炭消费强度重心移动轨迹,并利用脱钩模型分析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最后借助改进的STIRPAT计量模型对影响脱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煤炭消费强度重心移动轨迹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偏移方向呈现“西南—东北”倾向,整体偏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2008—2018年“2+26”城市区域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实现了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过渡的理想状态;各城市的脱钩努力程度不同,强脱钩城市由2008年的7个增加到2018年的22个;产业结构转型是实现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虽然促进了二者脱钩,但贡献度较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君华  李霞  
基于2000—2011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能源消费量,运用IPCC推荐的CO2计算方法,推算了中国工业全部行业2000—2011年间的CO2排放量,通过运用Tapio脱钩指标建立工业行业经济增长与CO2脱钩模型,测度了2000—2011年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以及分要素密集度行业的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了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不同行业的脱钩指数差异较大,强脱钩行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脱钩状态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较,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脱钩指数总体上处于较高状态。政府要充分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加大对企业在能源技术、新能源产品开发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勇  钟茂初  
在2030年碳达峰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能否及时脱钩,是决定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Tapio脱钩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产生影响的作用路径,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差异影响脱钩状态的收敛情况。结果表明:递增的环境规制有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倒逼企业调整生产方式实现的;环境规制对脱钩状态的影响既与自身规制强度有关,也受到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需综合权衡规制强度和绿色科技投入强度,以实现最有利于脱钩的影响作用;环境规制对于东部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脱钩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环境规制政策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特征来制定。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夏勇  胡雅蓓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夏勇  胡雅蓓  
从中国脱钩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Kaya恒等式对Tapio脱钩弹性系数进行因果链分解,并从中析出制约脱钩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1)人口增长与污染排放脱钩以及经济增长与工业增长脱钩正向影响了总脱钩,但工业增长与人口增长脱钩对总脱钩产生显著负向影响;(2)经济集聚具有范围经济与正的环境外部性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但人口集聚引致递增的消费与生产活动,使得经济与环境负荷同时增加,阻滞了脱钩发展;(3)环境规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进而助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而以刺激经济增长为首要目的的措施,难以兼顾资源环境效益,不利于脱钩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沈鹏  谢明辉  赵慈  陈忱  刘晓宇  
采用脱钩模型和分解模型对1998—2020年中国工业CO_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解析。研究发现:1998—2020年我国工业CO_2排放与经济发展间呈现负脱钩状态,但是负脱钩程度在减弱,工业CO_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向协调发展的方向改善。脱钩稳定性方面,工业CO_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波动较大,但是稳定性程度在逐步提升。从脱钩因素方面分析,1998—2020年,电力脱钩弹性(EL)、工业电气化脱钩弹性(LS)、价值创造脱钩弹性(SG)均对总脱钩弹性(CG)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能耗脱钩弹性(CE)还未对总脱钩弹性(CG)产生正向贡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沈鹏  谢明辉  赵慈  陈忱  刘晓宇  
采用脱钩模型和分解模型对1998—2020年中国工业CO_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解析。研究发现:1998—2020年我国工业CO_2排放与经济发展间呈现负脱钩状态,但是负脱钩程度在减弱,工业CO_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向协调发展的方向改善。脱钩稳定性方面,工业CO_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波动较大,但是稳定性程度在逐步提升。从脱钩因素方面分析,1998—2020年,电力脱钩弹性(EL)、工业电气化脱钩弹性(LS)、价值创造脱钩弹性(SG)均对总脱钩弹性(CG)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能耗脱钩弹性(CE)还未对总脱钩弹性(CG)产生正向贡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丽君  秦耀辰  张金萍  张艳  
探索都市区产业CO2排放变化的驱动机制,因地制宜地制定减排政策,对低碳城市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都市区的CO2排放源分成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居民等6个部门的能源消费,并将工业CO2排放进一步细分为34种产业的能源消费。基于2000-2009年能源消费数据,构建CO2测算模型,核算了各部门各产业范畴1(仅指能源燃烧)与范畴2的CO2排放。运用LMDI方法对2000-2009年间不同层级产业的CO2排放变化机理进行研究,采用脱钩指数分析郑汴都市区产业低碳发展的类型与方向。结果发现:CO2排放结构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阶段性、部门性和区域性特征;CO2排放变化是在强度(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与规模效应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经济规模与要素投入的外生经济增长方式是CO2排放变化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碳排放强度和劳动密集程度是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劳动生产率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则起双向作用,而影响居民消费CO2排放的各因素贡献相对较小;CO2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决定了产业调整升级的方向与程度;产业结构调整对CO2排放的贡献及脱钩程度的确定需要进一步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洁  牛文军  
文章基于中国1965~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经济增长、电力消费和CO2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2减排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电力消费和CO2排放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以及电力消费与CO2排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但是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只存在从经济增长到CO2排放单向因果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婷婷  毛锋  罗锐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气候灾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有关区域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和态势的研究亦方兴未艾。本文旨在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系统,以库兹涅茨环境曲线(EKC)及衍生曲线为依据,对中国CO2排放量与人均收入增长时序资料进行统计拟合得出中国经济发展与CO2排放的函数关系。研究表明,三次曲线方程较之标准型的环境库兹涅茨二次曲线方程更能映示中国数十年来经济发展与CO2排放变化之间的相依关系。这种似“N型”而非“倒U型”的演化特征,意味着我国在同时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上仍处于过渡期,尚无法达到两者协同发展的阶段。为此,本文对我国未来经济、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沈鹏  赵慈  王琛  孙启宏  
为了研究中英两国大气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采用1970—2018年中英两国大气污染和经济增长指标,对两国SO_2和NO_x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SO_2和NO_x分别在2006年、2011年后与经济实现持续强脱钩。英国SO_2和NO_x分别在1990年、1991年后整体呈现强脱钩状态。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我国较英国提前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峰值点,经过近30年的治理虽然污染物总量实现了大幅度的减排,但SO_2和NO_x的排放总量仍分别是英国的50倍和15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沈鹏  赵慈  王琛  孙启宏  
为了研究中英两国大气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采用1970—2018年中英两国大气污染和经济增长指标,对两国SO_2和NO_x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SO_2和NO_x分别在2006年、2011年后与经济实现持续强脱钩。英国SO_2和NO_x分别在1990年、1991年后整体呈现强脱钩状态。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我国较英国提前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峰值点,经过近30年的治理虽然污染物总量实现了大幅度的减排,但SO_2和NO_x的排放总量仍分别是英国的50倍和15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松  贺灿飞  
基于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特点,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a方法对我国1990~2007年的CO2排放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我国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CO2排放的主要原因,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分地区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效应对CO2排放量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口效应使东部地区碳排放增加,使中西部地区碳排放降低,能源利用结构变化对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小。因此,要降低我国的CO2排放,需要针对地区特点制定不同的政策,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中西部地区需要逐步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龙志和  陈青青  
笔者在测算我国1953年~2007年间CO2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经济计量检验,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CO2排放量与人均GDP间双向因果关系,并分析各种因素对CO2排放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CO2排放量与人均GDP间变动关系并不是简单EKC模型中的倒U型,有着更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联。人均GDP提高导致CO2排放量上升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以及资本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都将减少CO2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