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4)
2023(8261)
2022(6380)
2021(6075)
2020(4773)
2019(10936)
2018(10814)
2017(20159)
2016(10701)
2015(12394)
2014(12360)
2013(12116)
2012(11078)
2011(10147)
2010(9987)
2009(9222)
2008(9240)
2007(8349)
2006(7600)
2005(6837)
作者
(29671)
(24762)
(24669)
(23562)
(15647)
(11567)
(11194)
(9639)
(9596)
(8727)
(8666)
(8207)
(7960)
(7941)
(7850)
(7746)
(7386)
(7195)
(7053)
(6694)
(6330)
(6040)
(5961)
(5642)
(5607)
(5560)
(5492)
(5340)
(4989)
(4966)
学科
(49730)
经济(49682)
管理(25760)
(22420)
中国(19966)
方法(17988)
数学(16050)
数学方法(15978)
(15834)
企业(15834)
(14798)
业经(11041)
(10756)
贸易(10746)
(10565)
地方(9869)
农业(9424)
(9079)
(9064)
(9007)
(8368)
(7863)
银行(7857)
环境(7783)
(7666)
(7594)
金融(7593)
发展(7426)
(7418)
(7359)
机构
大学(153697)
学院(150016)
(72106)
经济(70922)
研究(59783)
管理(54107)
中国(47409)
理学(45127)
理学院(44610)
管理学(43973)
管理学院(43695)
(34503)
科学(32476)
(30751)
(29175)
研究所(26388)
中心(26317)
财经(24258)
经济学(24214)
北京(22665)
(22468)
(22364)
(21987)
经济学院(21697)
(21692)
(20893)
师范(20732)
业大(18743)
财经大学(18102)
科学院(18035)
基金
项目(97615)
科学(77810)
研究(75296)
基金(72333)
(63067)
国家(62592)
科学基金(53015)
社会(50439)
社会科(47794)
社会科学(47786)
基金项目(37004)
(34142)
教育(33913)
自然(30686)
自然科(30016)
自然科学(30009)
(29921)
自然科学基金(29516)
编号(29437)
资助(29253)
成果(25107)
(23204)
国家社会(22691)
中国(22501)
重点(22499)
(22314)
课题(21195)
教育部(20175)
(19621)
(18979)
期刊
(83033)
经济(83033)
研究(51317)
中国(36449)
(22316)
(21848)
管理(21710)
学报(21326)
科学(20947)
教育(19634)
大学(17091)
农业(15331)
学学(15121)
(15013)
金融(15013)
经济研究(14223)
技术(14078)
财经(12663)
问题(11303)
(11241)
业经(11209)
图书(11011)
(11002)
世界(10719)
国际(10484)
(9300)
书馆(8663)
图书馆(8663)
技术经济(8037)
(7827)
共检索到244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学军  
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实施"156项"建设项目,对当代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它启动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打下了改革开放的工业化技术基础;奠基了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制药工业等基础工业体系;催生了航空工业、航天工业、船舶工业、电子工业、兵器工业等国防工业体系;形成了全国若干重要的工业基地。"156项"建设项目是中国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奠基石,是后发国家推进工业化发展的成功案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莫兰琼  
20世纪50年代,“156项工程”的建设构建了中国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雏形,为新中国确立现代工业和国防工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56项工程”启动了中国大推进式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成规模地转移了苏联基础工业的基础技术,填补了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技术的空白,在短期内促进了技术进步,为中国形成较为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重构了中国工业化区域,造就了大批重要的工业基地,建立了一批多类型的工业城市群体,改变了建国之初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156项工程”是后发国家推进工业化发展实现工业赶超的成功典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  
中国农村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苗长虹(河南大学地理系、开封475001)科学地认识农业工业化的作用和绩效、是农村工业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农村工业的发展究竟能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发展起哪些作用呢?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工业化问题的专家小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  
本文依据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实践、全面论述了农村工业化的兴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等贡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方齐云  
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的贡献方齐云一般认为,在经济进化的扩张过程中,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性呈下降趋势。①这一结论既有经验的证据,也有诸如恩格尔消费定律、凯恩斯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以及由技术进步所引起的产业分化和重组等理论分析的支持,应当说是正确无误的。但是,...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亚斌  金培振  沈裕谋  
在重化工业化阶段难以逾越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消除其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已成为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基于两化融合的内涵构建了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质量改进的技术创新模型,利用2002~2010年中国各省市工业面板数据,着重探讨了重化工业化、两化融合与工业环境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较高的重化工业化水平有助于工业化与信息化更好的匹配与融合。(2)两化融合水平的提升能有效抑制重化工业化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从而改善区域工业环境治理绩效。(3)国有企业有着更强的污染控制和碳减排能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在降低污染的同时也会导致碳排放微弱上升,而煤炭消费占比、能源强度等因素不利于工业环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蒲志仲  刘新卫  毛程丝  
本文构建了包含能源的三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估算了1952~2012年及不同阶段能源等要素的产出弹性,能源等要素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能源产出弹性和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资本,远高于劳动力要素;两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中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部分应归功于能源,能源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进步的体现;包含能源要素的经济增长核算,能更好地揭示经济增长的源泉,反映不同阶段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体制变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锡文  
温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更透彻地理解当前的形势,深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问题的研究,本刊特邀请著名专家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建群  韩俊才  
文章采用西北五省区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研究了表示工业化水平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这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对陕西样本的回归不显著。就业结构的变化对陕西、宁夏的回归系数在10%水平下显著负,对甘肃、新疆、新疆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空间结构的变化对陕西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正,但对其他省区的回归不显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立  范立础  
针对传统工程风险管理方法的弊端,引入工程全寿命理念,建立了直观的工程阶段健康状态评价指标和健康等级概率评估模型,并通过对工程全寿命周期内各个阶段风险可能的分析,评价了工程各阶段的风险贡献因子和风险影响程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金华  
经过70年的奋斗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工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早期,工业产品种类不多,生产能力也不强。经过多个五年计(规)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业体系逐步建成和完善,工业产品的生产种类不断增多,许多工业产品生产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中国工业产品生产量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后是中国工业产品生产量快速增长的时期。未来中国工业的发展,既要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张,又要注重生产结构的调整;既要注重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又要及时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既要注重产品的数量种类,又要注重技术的引进研发;既要注重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建设,又要注重产业的转移布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孔祥智  
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在劳动力、土地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3大方面做出的隐性贡献累计高达18.9万亿~23.9万亿元,此外,农村资金净外流累计高达约12.5万亿元,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有能力解决工农和城乡的不平等问题。因此,要坚决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持续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尽快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曦辉   柳艳红  
国有企业是中国共产党发挥独特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工具。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相对应,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为:为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国民经济以及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提供发展环境到直接引领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变革。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有企业需要全方位凸显使命担当。要在富足物质文明上,以全面强优大的新时代国有企业筑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在发展政治文明上,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物质支撑和政治保障;在富有精神文明上,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捍卫者;在提高社会文明上,做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在共建生态文明上,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支撑者和引领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