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3)
- 2022(10)
- 2021(6)
- 2020(8)
- 2019(16)
- 2018(18)
- 2017(40)
- 2016(21)
- 2015(22)
- 2014(24)
- 2013(33)
- 2012(32)
- 2011(38)
- 2010(24)
- 2009(18)
- 2008(20)
- 2007(22)
- 2006(13)
- 2005(22)
- 2004(14)
- 学科
- 济(109)
- 经济(109)
- 贸(73)
- 贸易(73)
- 易(72)
- 出(54)
- 出口(52)
- 出口贸易(52)
- 口(52)
- 概况(43)
- 进出(42)
- 进出口(42)
- 进出口贸易(42)
- 方法(37)
- 农(34)
- 业(29)
- 学(29)
- 数学(27)
- 数学方法(27)
- 管理(26)
- 关系(25)
- 地方(24)
- 世界(22)
- 农业(22)
- 和(22)
- 中国(21)
- 企(18)
- 企业(18)
- 情报(17)
- 业经(15)
- 机构
- 学院(293)
- 大学(277)
- 研究(140)
- 济(114)
- 经济(112)
- 科学(98)
- 管理(98)
- 农(94)
- 中国(80)
- 理学(76)
- 理学院(76)
- 管理学(73)
- 管理学院(73)
- 中心(68)
- 农业(68)
- 所(68)
- 京(65)
- 研究所(63)
- 业大(58)
- 师范(50)
- 范(50)
- 科学院(48)
- 省(46)
- 院(45)
- 师范大学(43)
- 农业大学(42)
- 北京(40)
- 业(39)
- 江(39)
- 研究中心(39)
共检索到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柯雷 赵曙东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现雏形。本文着重论述了在“10+1”自由贸易区内,即使具有相似的产业结构的国家之间存在着竞争,由于在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内分工的存在,各国在相似的产业内依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进行贸易依然可以获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凌
泛珠三角处在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前沿,要推进自贸区的建设,必须发挥泛珠三角区域的省区与东盟直接、间接接壤的地缘优势,在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平台建立自由贸易区突破口,推进境内外交通设施建设,打造便利通道,发挥香港两个扇面作用等方面,发挥各具特点的功能作用,从而构建推进“10+1”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妮 谭宓
外国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环境的影响争议较大。论文通过构建外国直接投资、能源消费、政府治理和碳排放之间的两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以2000—201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老挝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的碳排放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能源消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2)政府治理在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都具有负向调节效应;(3)监管质量、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三个重要机制,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两个重要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妮 谭宓
外国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环境的影响争议较大。论文通过构建外国直接投资、能源消费、政府治理和碳排放之间的两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以2000—201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老挝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的碳排放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能源消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2)政府治理在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都具有负向调节效应;(3)监管质量、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三个重要机制,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两个重要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妮 谭宓
外国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环境的影响争议较大。论文通过构建外国直接投资、能源消费、政府治理和碳排放之间的两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以2000—201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老挝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的碳排放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能源消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2)政府治理在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都具有负向调节效应;(3)监管质量、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三个重要机制,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两个重要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妮 谭宓
外国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环境的影响争议较大。论文通过构建外国直接投资、能源消费、政府治理和碳排放之间的两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以2000—201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老挝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的碳排放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能源消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2)政府治理在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都具有负向调节效应;(3)监管质量、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三个重要机制,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两个重要机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昭阳
随着各国间经济贸易联系的加深,区域贸易集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针对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现状,对东亚国家建立“10+1”和“10+3”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东亚 “10+1” “10+3” 福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雨霖 林光华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引力模型为基础,并结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贸易的状况。通过对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有GDP总量、人口数量、空间距离和制度安排等。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潜力,得出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之间存在"贸易不足",认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丽
中日经贸关系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也是亚太自贸区进程的关键。中日双边贸易关系紧密,国际垂直分工水平深化,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和互补贸易是中日之间主要贸易形式。通过多边阻力条件引力模型分析发现,地缘优势、中国经济增长、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是促进双边贸易增长的有利因素,而日本经济增长缓慢、中日生产率水平快速趋同、日资企业贸易投资战略重点转移是不利因素。中、韩与东盟的自贸协定削弱了日本的竞争优势。日、韩在中国市场上互为主要竞争者,韩国有助于中国制约日本,东盟既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潜在竞争对手。中日贸易谈判难度最大,意义也最大,对日贸易谈判应坚持以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优先、"10+3"等多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19年1~10月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587.9亿美元,超过2018年全年568.1亿美元的逆差额。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28.1%,其中,猪肉、牛肉、羊肉和奶粉进口均增长;水果贸易逆差激增,扩大1.1倍;水产品贸易顺差大幅收窄,下降70.1%。大豆自阿根廷和加拿大的进口量激增,分别增长3.9倍和1.4倍,自美国进口量减少31.8%。1 2019年1~10月中国农产品贸易总体情况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燕芳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的三大传统支付方式之一。在实际业务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需要对信用证进行修改的情况。UCP600第10条就针对信用证的修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本文拟从实际案例着手,就信用证修改导致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并寻求灵活应用UCP600第10条的规定解决问题并总结从中得到的一些启示。一、信用证修改书的效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泓
根据"出口产品多元化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关系,文章认为中国贸易还处在出口产品多元化阶段,即便是考虑到汇率升值的因素,这种贸易多元化的发展仍然有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发现对于中国未来的贸易战略和政策具有参考价值:在继续维护外贸活动不断扩张、继续做大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促进中国外贸从"大"向"强"转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秉强
首先分析了服务贸易的现状,随后采取多种方法考察了其国际竞争力及出口相似性,以期探析"10+3"服务贸易竞争与合作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采取不同指标测度服务贸易竞争力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东盟与中、日、韩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存在差异,而各类服务内部贸易比重较高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可能,但出口相似性较高致使竞争明显,由此"10+3"之间的服务贸易是合作与竞争并存。
关键词:
“10+3” 服务贸易 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宝荣 李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四个 五年计划期间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很快,现已达到一个相当的规模。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十五”计划和其后一段时期,将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力争成为一个对外经济贸易强国,积极而又健康地融入世界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