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1)
- 2023(2286)
- 2022(1990)
- 2021(1933)
- 2020(1731)
- 2019(3967)
- 2018(3706)
- 2017(6972)
- 2016(3753)
- 2015(4407)
- 2014(4533)
- 2013(4379)
- 2012(4030)
- 2011(3807)
- 2010(3909)
- 2009(3799)
- 2008(3917)
- 2007(3481)
- 2006(3237)
- 2005(3167)
- 学科
- 济(14819)
- 经济(14759)
- 业(12550)
- 管理(12287)
- 企(11660)
- 企业(11660)
- 制(6773)
- 方法(6189)
- 体(4970)
- 数学(4727)
- 数学方法(4638)
- 财(4536)
- 体制(4447)
- 中国(4306)
- 业经(3952)
- 农(3824)
- 学(3672)
- 贸(3272)
- 贸易(3271)
- 易(3210)
- 银(3121)
- 银行(3119)
- 行(3037)
- 融(2983)
- 金融(2983)
- 理论(2906)
- 策(2783)
- 划(2731)
- 和(2717)
- 度(2665)
- 机构
- 大学(59792)
- 学院(57976)
- 济(23699)
- 经济(23201)
- 管理(22195)
- 研究(19598)
- 理学(18935)
- 理学院(18710)
- 管理学(18411)
- 管理学院(18288)
- 中国(15238)
- 财(12615)
- 京(12356)
- 科学(11338)
- 所(9775)
- 财经(9565)
- 江(9026)
- 中心(8903)
- 研究所(8701)
- 经(8634)
- 农(8470)
- 范(7827)
- 业大(7822)
- 北京(7798)
- 师范(7761)
- 经济学(7428)
- 院(7124)
- 州(7044)
- 财经大学(6967)
- 经济学院(6580)
- 基金
- 项目(37017)
- 科学(29232)
- 基金(27521)
- 研究(26722)
- 家(23970)
- 国家(23794)
- 科学基金(20438)
- 社会(17654)
- 社会科(16689)
- 社会科学(16687)
- 基金项目(14462)
- 省(13589)
- 自然(13039)
- 自然科(12747)
- 自然科学(12743)
- 自然科学基金(12537)
- 教育(12267)
- 划(11737)
- 资助(11134)
- 编号(10525)
- 成果(9484)
- 部(8463)
- 重点(8337)
- 制(8195)
- 国家社会(7426)
- 教育部(7373)
- 课题(7366)
- 创(7363)
- 人文(7181)
- 发(7150)
共检索到90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丽丹
从民间叙事视角对《聊斋志异·晚霞》进行重读,多层次地阐释蒲松龄的文学创作方式与民俗的关系,挖掘《聊斋志异》的民间叙事意义。《晚霞》以吴越地区端午龙舟竞渡习俗的记录为故事发端,是带有民俗记录性质的文学创作,采取传统方志记录的视角,对民俗活动中的人更为关注,是对传统方志"见俗不见人"这一记录方式的"纠偏",是对民俗活动中民俗表演艺人的生命历程、情感经历在一定现实基础上进行的文学性书写。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晚霞 龙舟竞渡 民间叙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静 刘天利
小说中插入诗词是古代文言小说中常见的现象。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受到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其诗化特征因素与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相互交织,产生了特殊的诗化作用,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此外,《聊斋志异》中的诗歌也是蒲松龄个人情感的寄托。研究《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及其艺术价值,对探讨蒲松龄本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诗化特征 审美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海霞
身处明清社会的转型时期,受大的社会思潮影响,蒲松龄认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仍然认为"儒"是正统。《聊斋志异.黄英》中蒲松龄在传统的菊花意象的文化意义和符号价值的基础上赋予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新价值的赋予和消解过程中体现了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遵从。陶弟化菊,黄英不复业菊都表明,虽然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最终都要由商回归儒,从中折射出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坚守。在这篇小说中蒲松龄还叙写了黄英与马子才之间理性掺杂其中的一段典型的儒家式的婚姻。作者在抒写爱情和婚姻之际,少了"心学"对个性的张扬,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训华
学生生活史是教育生活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教育生活叙事是学生生活史研究的重要实现形态。学生生活史在叙事文本撰写方面,以生活叙事创建为中心,通过全景式、微观化的情境建构,以文学化语言形式,重回研究对象的历史真实。在学生生活史的实证研究中,重视叙事视角与文学表达形式,注重表达效果的历史真实感。学生生活史研究强调的不是去寻找规律、解释生活,而是呈现生活,并让读者更好地从阅读中实现自我体验。
关键词:
教育生活叙事 学生生活 文学 现场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史学研究在于寻求教育历史发展的"规律",注重精英思想和制度形成,而忽视了历史进程中各种人物活动及其事件。从叙事范式与历史感知的视角来探讨教育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维度,其目的正在于试图把教育历史研究的拓展与承继自身叙事传统相结合。知识与技能虽然在教育历史研究中依然占有相当地位,但读者的状态或态度却成为研究者所应重点关注的。我们必须深入到社会的文化历史中去寻找作为教育历史思考和实践的源泉,我们需要考虑今天的教育历史研究的文化依据,以及教育知识的文化特征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特征,并由此建构、展开自身的教育历史研究。
关键词:
叙事范式 历史感知 教育历史研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桑俊
从新农村建设角度看,洪湖凤舟竞渡具有增强村民体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营造村民良好的人文风貌,建立新农村的公序良俗,建设文化品牌,推动当地旅游和经济发展等作用;目前还存在村民对凤舟作为民俗竞技体育认识不足、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专家学者论证不充分与媒体宣传不广泛、年轻人积极性不高和村落环境需进一步整治等问题;应该采取将凤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整合当地凤舟竞渡力量、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措施保护和开发凤舟竞渡活动。
关键词:
凤舟竞渡 新农村建设 作用 现状 对策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章芳
洪湖凤舟制作后继无人,造船技艺濒临失传;洪湖凤舟竞渡主要还是民间行为;划行技艺还有待提升;凤舟文化已具有一定的基础,推广宣传需要进一步强化。应该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对传承人进行访谈,并录制凤舟制作的视频;文体部门应该联手制订出相应的规则,将凤舟竞渡打造成竞技体育项目;聘请专业教练和民间划船高手培训出一批凤舟职业选手;相关研究人员应该从理论上概括和提升凤舟文化。
关键词:
洪湖凤舟竞渡 传承 现状 对策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姚伟钧 夏克丽
崇凤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楚人崇凤与崇拜祖先、迷信巫鬼和南迁之地土著苗蛮的信仰有关。洪湖凤舟竞渡是荆楚大地崇凤习俗在当代社会的体现,是对荆楚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
荆楚文化 崇凤 洪湖凤舟 竞渡习俗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向荣 孙元
在瓦尔堡的图像学思想中,图像的叙事建构是他一直关注的主题,也是一个被学界所忽略的话题。瓦尔堡提出“运动附属物”概念,在图像细节边缘处寻找符号的叙事隐义。瓦尔堡认为图像叙事隐藏着古代世界的文化遗存,这种文化遗存通过“情念程式”和“极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瓦尔堡的图像叙事呈现出互图叙事的特点,他通过图像间的对话,以蒙太奇的方式展示图像群的互动意义建构。瓦尔堡的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视域,他试图运用一切可以获得的理论资源,建立一种他称之为“文化科学”的研究范式。瓦尔堡的图像叙事思想提供了图像学研究的新的参照系,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现了不同学科面对同一主题的互证与互释关系。
关键词:
瓦尔堡 细节叙事 互图叙事 跨学科范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申佳慧
当前世界进入信息传播多元、话语重构的"后全球化时代",图书馆角色的重新定位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叙事研究是图书馆行业发展新的生长点,研究前景广阔。文章基于叙事转向理论,从图书馆叙事与企业叙事的同等逻辑,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文献,分析得出图书馆叙事研究的三个维度,探讨图书馆叙事与图书馆角色、图书馆营销的关系,阐明图书馆叙事的核心内涵与外延发展,提出图书馆叙事对图书馆角色的新要求为“叙事素养与能力培育者、专业叙事资源建设者、叙事主题索引创建者、叙事营销服务创新者”,并通过梳理叙事模型SB7框架的核心问题,初步建构图书馆叙事思维地图,指出图书馆叙事营销需立足于吸引“用户注意”,以用户为叙事主角,创新思维并调整策略: 从宣传思维走向故事思维;消除叙事空隙,提升从业者忠诚度;实施战略性营销,提升图书馆的软实力;将营销对象从推广信息转向吸引“用户注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向荣
在传统的图文关系观念中,当图与词共处于同一场景中时,彼此大多呈现互补、互证和互释的关系。当我们以这种观念去审视某些文本时,我们的传统经验却遭遇到颠覆和解构。图与词在描述同一事物时会呈现出悖论,如马格利特《形象的叛逆》就展现出图与词在叙事话语上的断裂情景。福柯认为,马格利特使并置于同一场域的图与词构成断裂叙事张力,这种张力打破了传统整体空间中图与词的稳定平衡性,不仅颠覆了西方的古典绘画原则,同时折射出图与词之间的复杂话语深渊。通过对马格利特作品的分析,以及剖析福柯对马格利特的断裂叙事话语解读,可以为当下图文关系的叙事解读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游红霞 田兆元
凤舟是荆楚地区凤图腾崇拜的象征符号,在湖北洪湖一带的传承是对楚地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荆楚地域文化认同的建构;民俗叙事让凤舟重回大众视野,并逐步建构了凤舟的端午节等节日符号权威;民俗叙事使凤舟成为洪湖的地域文化符号。
关键词:
洪湖凤舟 民俗叙事 文化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