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1)
2023(11484)
2022(9564)
2021(8888)
2020(7372)
2019(16701)
2018(16525)
2017(33090)
2016(17712)
2015(19589)
2014(19339)
2013(19290)
2012(17971)
2011(15843)
2010(16057)
2009(15277)
2008(15240)
2007(13916)
2006(12690)
2005(11319)
作者
(48476)
(40884)
(40587)
(38362)
(26041)
(19593)
(18321)
(15775)
(15536)
(14755)
(13801)
(13590)
(13137)
(13029)
(12762)
(12282)
(12032)
(11861)
(11829)
(11749)
(10231)
(10063)
(9868)
(9584)
(9265)
(9206)
(9171)
(9027)
(8155)
(8108)
学科
(86720)
(79304)
经济(79210)
(68681)
企业(68681)
管理(62373)
(47492)
农业(31489)
方法(30934)
业经(29126)
(25256)
数学(23472)
数学方法(23256)
中国(18689)
(18316)
(17922)
财务(17904)
财务管理(17889)
(17317)
企业财务(16852)
地方(16722)
技术(16584)
(14527)
贸易(14518)
(14124)
(13574)
(13344)
(13223)
理论(12699)
经营(10800)
机构
学院(255057)
大学(243092)
(114305)
经济(112203)
管理(105464)
理学(90399)
理学院(89622)
管理学(88618)
管理学院(88148)
研究(80510)
中国(67018)
(55792)
(52154)
(49850)
科学(45391)
农业(42436)
(41489)
财经(40387)
业大(39773)
(39596)
中心(38858)
(36566)
研究所(35186)
经济学(33042)
(31983)
经济管理(31400)
北京(30353)
经济学院(29953)
(29441)
师范(29237)
基金
项目(162693)
科学(130429)
研究(125355)
基金(118585)
(100648)
国家(99553)
科学基金(87678)
社会(82357)
社会科(77787)
社会科学(77769)
(66165)
基金项目(63145)
教育(54869)
自然(54313)
自然科(53043)
自然科学(53031)
编号(52751)
(52433)
自然科学基金(52138)
资助(47258)
成果(40945)
(37653)
(37129)
(36608)
(36442)
重点(35287)
课题(34606)
国家社会(33566)
(33439)
创新(33362)
期刊
(139741)
经济(139741)
研究(74644)
(58913)
中国(50207)
(42309)
管理(40413)
农业(40103)
科学(33192)
学报(30918)
业经(30094)
(28238)
金融(28238)
大学(25379)
学学(24423)
技术(23748)
(20795)
经济研究(19843)
教育(19679)
财经(19647)
问题(19127)
(17035)
技术经济(15360)
农村(15124)
(15124)
世界(15006)
农业经济(14809)
现代(13773)
经济问题(13116)
(12766)
共检索到390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勇  范远江  
为定量评价我国农业政策的农业增收效果,本文以粮食作物为例,借用世界银行TRI(贸易抑制指数)和NRA(名义支持率)数据库,分别在粮食作物亩均实际收益与农产品出口贸易抑制指数和农产品进口贸易抑制指数之间建立动态计量模型,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黄箱政策"的农业增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自由化程度远高于高收入国家,且存有"重调产出、轻调投入"和"重经济效益、轻粮食安全"等政策倾向;生产者的"超调"行为使得粮食生产收益成倒"N"型变化;长期内"黄箱政策"并不是粮食作物增收的主要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勇  
使用世界银行TRI(贸易抑制指数)和NRA(名义支持率)数据库,分别在粮食作物亩均实际收益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抑制指数之间建立动态计量模型,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业自由化程度要远高于高收入国家,且存有"重调产出、轻调投入"和"重经济效益、轻粮食安全"等政策倾向;生产者的"超调"行为使得粮食生产收益成倒"N"型变化;长期内"黄箱政策"并不是收益变动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小才  杨淑燕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粮食主产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承担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保护粮食主产区的根本利益,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基于河南省2005-2019年粮食生产和财政补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EDA模型),对河南省粮食补偿效率进行评价,结合2015-2019年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河南省粮食补偿效果。研究表明:河南省粮食补偿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在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效率上有提升空间;粮食补偿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补偿种粮成本以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提出要协调中央政府、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建立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利益补偿机制等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继军  张璇玥  
甘肃作为中国西北部重要的农业区,其农业的深入发展影响着西北各省的发展。从宏观角度出发,用定量方法找出影响甘肃农业的主要宏观因素,并进一步用定性方法讨论了各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借此探讨甘肃省各地区目前农业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提出甘肃省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颖  葛颜祥  刘爱华  梁勇  
本文以粮食作物的碳汇生态功能为前提,探讨如何在我国建立粮食作物的生态补偿机制,从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和补偿方式等方面对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以山东省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例,通过对粮食作物的碳源/汇进行计算来探求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标准,以期构建粮食作物的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粮食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朝辉  
以消耗有限的资源为代价生产足够的粮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并保证环境安全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1])。我国是世界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小麦、玉米和水稻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的18%、22%和28%~([2])。为支撑粮食生产,消耗了大量养分资源。2014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氮磷钾养分消耗分别为1 508、573和374万吨~([3])。总体上看,我国养分资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保忠  曾福生  
农业基础设施被视为推进"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载体,研究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的差异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以三大主粮作物的主产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GLS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农业电力、农村交通等三类主要基础设施对三大主粮作物的产出效应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水稻与小麦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52 3和0.110 8;农业基础设施对玉米作物产出则不明显。细分农业基础设施的类型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与玉米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73 4和0.288 0;农业电力设施对小麦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66 0。因此,提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向水稻与小麦主产区域倾斜;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稻和玉米主产区域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小麦主产区域加强农业电力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扬  李涵  赵正豪  
[目的]农业碳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我国省际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均衡发展,对加快农业生产中“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991—2019年粮食作物农用物质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稳定,播种区域逐渐向粮食主产区集中;(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化肥、柴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差异明显;(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明显增进作用,农业效率提高和农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农业碳排放量增长。[结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化肥、农药、柴油等化学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标准和使用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实施碳排放补贴政策,建立碳排放区域间补偿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玉竹  王旋  吴敬学  宗义湘  杨念  
本文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对粮食作物类农产品的支持政策,以OECD农业评估工具中单项产品支持(PSCT)为基础,以"人均耕地面积"指标为分组方式,分析和比较各国对粮食作物的支持水平,发现OECD成员国单项产品支持率普遍呈下降趋势,中国正相反,农民收入中政策支持的比重逐年增加;"人少地多"类国家对粮食作物单项农产品支持率比较低;"人多地少"类国家对粮食作物单项农产品支持率普遍较高。通过对比发达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以及粮食政策的演变,提出优化农业生产者支持结构、加强政府对营销促销支持和缩小对谷物的补贴范围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璐  武功文  张焱  吴春梅  
利用效用理论的无差异曲线研究方法,基于云南南部山区陆稻改良技术推广的农户调查,分析陆稻改良技术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结构以及农户粮食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南部山区陆稻增产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释放了玉米作为饲料粮的生产空间,加深了粮食的市场化消费程度,经济发展步入初级小康阶段。但是,粮食消费偏好显示陆稻作为口粮消费的收入效应高于替代效应,反映出云南南部山区在与市场接轨中的政策效力不足或者发展方式滞后。因此,云南南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依托科技,更需要结合粮食消费需求加强市场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  
一、前言农业地理学者对一个地区农作物的分布较为关注。作物的分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农业土地利用的状况。我国土地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作物种类繁多。一个地区农作物的分布,往往不是单一的,以粮食作物来说,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和其他杂粮等等。由于我国有适应多种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粮食作物又有适应性广的特点,因此,各类粮食作物在地区分布上是不一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惊柱  姜太碧  
推广粮食新品种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但其增收效应、影响因素及增收途径却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川麦42"的农户实际种植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川麦42"的投入产出效应,并对"川麦42"生产中各投入要素对产值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了"川麦42"的增收效应、影响因素和增收途径,最后提出促进粮农增收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昕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实施以来,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增收的程度如何,是目前研究粮食直补政策的一个焦点问题,它关系着对粮食直补政策成效的评价,也决定着粮食直补政策的改进取向,分析研究这一问题非常必要。一、直补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程度分析(一)直补政策使农民普遍增收。我国粮食直补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从总体来看,应该说是农民普遍得到了实惠,增加了一定的收入。1.综合补贴收入。我国粮食直补可以划分为综合性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综合性补贴政策主要由粮食直补政策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丁丑  陈文梅  
本文基于历年粮食统计数据,分析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对主要粮食品种种植格局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出台以来,一方面,从新一轮的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在2015-2016年的作用来看,基本实现了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豆类种植面积,适当增加优质稻谷,稳定稻谷增收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主产区在体现政策改革效应明显,表现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的主产区总量波动贡献率分别为-91.05%、176.96%、73.73%、30.72%和55.78%,且大于时间效应,即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增加值远大于随时间推移的增收量。这表明:粮食托收政策改革优化了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