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6)
2023(10925)
2022(8709)
2021(8072)
2020(6015)
2019(13407)
2018(12880)
2017(23534)
2016(13009)
2015(14188)
2014(14248)
2013(14063)
2012(13300)
2011(12360)
2010(12633)
2009(11457)
2008(11194)
2007(10109)
2006(9377)
2005(8672)
作者
(39570)
(32873)
(32548)
(30726)
(20537)
(15638)
(14625)
(12833)
(12319)
(11605)
(11245)
(10956)
(10533)
(10458)
(10161)
(10040)
(9650)
(9520)
(9419)
(9274)
(8265)
(8260)
(7922)
(7418)
(7398)
(7340)
(7300)
(7189)
(6700)
(6497)
学科
(59643)
经济(59514)
管理(35144)
(29345)
地方(23760)
中国(21377)
(20219)
企业(20219)
(19945)
业经(15033)
环境(14875)
方法(14681)
农业(13900)
地方经济(13528)
(13382)
(12971)
数学(12045)
数学方法(11885)
资源(10966)
(10632)
(10314)
金融(10312)
(9736)
银行(9718)
(9667)
(9568)
(9485)
发展(8919)
(8884)
(8806)
机构
学院(186761)
大学(181578)
研究(72986)
(72665)
经济(70846)
管理(65489)
理学(54753)
中国(54454)
理学院(53971)
管理学(52959)
管理学院(52614)
科学(46960)
(40897)
(38141)
研究所(34620)
(33716)
中心(32655)
(32586)
(30383)
(29905)
师范(29632)
业大(27333)
(27250)
北京(26605)
农业(25950)
(25431)
财经(24649)
(24356)
师范大学(23762)
科学院(22970)
基金
项目(125427)
科学(98620)
研究(95128)
基金(86477)
(76104)
国家(75403)
科学基金(63278)
社会(59689)
社会科(56412)
社会科学(56398)
(52331)
基金项目(45301)
(43359)
教育(41988)
编号(39803)
自然(38237)
自然科(37002)
自然科学(36994)
自然科学基金(36239)
(34913)
资助(33466)
成果(32273)
重点(29827)
课题(29328)
发展(28063)
(27553)
(25801)
(25790)
国家社会(24528)
创新(24104)
期刊
(94344)
经济(94344)
研究(56826)
中国(47860)
(33096)
学报(29787)
科学(28154)
教育(27222)
管理(24433)
农业(23214)
(22406)
大学(21588)
学学(19980)
(18220)
金融(18220)
业经(18165)
技术(16414)
资源(14138)
经济研究(13970)
(12067)
问题(11957)
图书(11337)
财经(11324)
(9868)
(9780)
科技(9766)
(9171)
论坛(9171)
(8835)
商业(8685)
共检索到300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毛汉英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被称为中华母亲河。在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黄河流域自西向东跨越我国三大地形阶梯,并分属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经济地带,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黄河流域既包括上游的三江源、祁连山等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宇轩   韩芸  
实现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山西践行“两山”理论、加快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也可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近年来,山西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减污降碳及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生态环境改善难度大、文旅资源利用不充分及要素保障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建议山西走好产业转型道路,切实推动污染防治、低碳产业发展及文旅产业发展等工作走深走实,使山西黄河流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典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文浩  张志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支撑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有四方面: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间具有“倒U型”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影响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支持,促进生态文明质量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遵循。运用SWOT研究方法,对黄河流域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从生态保护与空间发展格局、创新驱动与产业体系构建、区域功能差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挖掘新时代黄河文化价值与创新等方面,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琳娜  尹昌斌  方正  张洋  
[目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探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的路径。[方法]在梳理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剖析流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挑战、机遇,探讨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结果]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林牧渔结构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水土资源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结论]面对国内外发展新机遇,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探索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重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全产业链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围绕黄河流域农业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绿色农田试点示范建设,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探索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支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金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考虑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要考虑优势互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是黄河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讨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将着眼点首先要放到城市群和都市圈,其次要放到城市群之间和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侯子婵  王子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标志着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在黄河治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因此需要做到以下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充分认识黄河流域的战略地位,统筹把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竭力探索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路径,从而真正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真正造福于人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搭建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推动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杰  张华泉  
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黄河流域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生态资本显著带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森林覆盖率的贡献率最大;生态资本主要通过提高人均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单位GDP能耗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生态资本的门槛效应显著,越过双重门槛值-0.200后,生态资本正外部性作用呈逐步减弱态势。应充分认识到生态资本价值及对黄河流域生态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将生态保护真正融入现代化经济建设,通过孕育高质量人力资本与高效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等路径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晓东  金碚  
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全域统筹协调,着重解决全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把生态保护和实现沿黄各省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协调起来,在实现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彻底解决千百年来历史遗留下来的黄河领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使黄河流域真正成为人民宜居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美好大地和文明社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丽达  杨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重大战略之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开展,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由于黄河流域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差异,应树立全流域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从分类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五个维度出发,以创新审计方法、正视审计评价差异、以绩效评价为核心、重视审计评价结果、完善审计信息数据库等对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进行逻辑构建,结合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特点以及战略的要求,设计以水源涵养为主、以水土流失与污染治理为主以及发展生态多样性为主的差异性审计评价核心指标,从而实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评价。这不仅拓展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内涵,提升了审计的现代化治理能力,也可保证黄河流域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巩羽浩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大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对筑牢生态屏障、缩小经济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是实现全国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然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落后、发展动力疲软等问题限制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创新性、进步性和延展性的新型经济形态,将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作用主要体现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促进完善黄河流域自然资源市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保障黄河流域协同治理分类发展并举,赋能系统发展;助力黄河流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在于:以全域统筹为导向,构建黄河流域数字化协同治理机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全面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现代化变革;以安全稳定为目标,推进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规范化发展;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保障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爱平  安梦天  
黄河流域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旱灾以及干支流水体污染等重大环境灾害是制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严重障碍。黄河流域灾害形成机理非常复杂:流域脆弱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相互作用使其面临较高的灾害风险,长期过度开发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影响增加了流域经济系统的易损性,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扩张强化了灾害发生发展的强度与危害,化石能源富集的资源禀赋特征和单一的产业结构加大了环境灾害治理的难度。要做好黄河流域减灾防灾的统筹规划,完善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动能转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生态保护与减灾法规,实现减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承财   李燕琴   刘丽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农文旅新业态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乡村文旅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动力。截至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遴选和推出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3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198个。随着疫后文旅产业快速提振和恢复,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亚宁  范博凯  李少鹏  单菁菁  
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论文首先立足生态文明时代背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系统提出了基于"生态—空间—时间"的流域生态文明三维分析框架;然后系统识别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生态水资源承载、空间体系和历史预期与发展动能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最后从强化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补偿、优化黄河流域空间体系和培育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亚宁  范博凯  李少鹏  单菁菁  
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论文首先立足生态文明时代背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系统提出了基于"生态—空间—时间"的流域生态文明三维分析框架;然后系统识别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生态水资源承载、空间体系和历史预期与发展动能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最后从强化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补偿、优化黄河流域空间体系和培育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