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0)
2023(14016)
2022(11816)
2021(10711)
2020(8710)
2019(19317)
2018(18729)
2017(35187)
2016(18474)
2015(20464)
2014(20415)
2013(19859)
2012(18386)
2011(17077)
2010(17691)
2009(16761)
2008(15711)
2007(14145)
2006(13194)
2005(12364)
作者
(53708)
(44478)
(44308)
(41899)
(28208)
(21292)
(20006)
(16941)
(16822)
(15827)
(15134)
(14900)
(14267)
(14221)
(13858)
(13759)
(12935)
(12793)
(12777)
(12631)
(11285)
(10872)
(10711)
(10408)
(10305)
(9908)
(9832)
(9806)
(8939)
(8887)
学科
(95004)
经济(94927)
管理(49297)
(48998)
(39152)
企业(39152)
中国(31665)
地方(30336)
(27278)
金融(27274)
方法(26946)
(25504)
银行(25491)
(24864)
(23557)
业经(22099)
数学(21813)
数学方法(21554)
(18542)
(18137)
(17256)
农业(16862)
地方经济(16684)
(14933)
贸易(14915)
(14323)
理论(14133)
(13913)
环境(13723)
(12714)
机构
学院(265757)
大学(258800)
(115770)
经济(113224)
研究(98463)
管理(94441)
中国(80481)
理学(78798)
理学院(77816)
管理学(76491)
管理学院(75984)
科学(57960)
(55313)
(53089)
(49991)
中心(45020)
研究所(44830)
(41413)
财经(40698)
(40345)
(38027)
师范(37662)
(36489)
北京(36158)
经济学(35905)
(35425)
(34799)
业大(33244)
经济学院(31840)
农业(30766)
基金
项目(165410)
科学(129851)
研究(125008)
基金(116808)
(101071)
国家(100162)
科学基金(85233)
社会(80207)
社会科(76109)
社会科学(76091)
(66931)
基金项目(60882)
教育(55926)
(55088)
自然(51805)
编号(51347)
自然科(50458)
自然科学(50448)
自然科学基金(49496)
资助(47981)
(42983)
成果(41787)
重点(38084)
课题(37267)
发展(35100)
(34637)
(34548)
(34514)
国家社会(32866)
创新(32269)
期刊
(146829)
经济(146829)
研究(87170)
中国(59485)
(40258)
金融(40258)
(39302)
(38837)
管理(38731)
科学(35843)
学报(35201)
教育(30821)
大学(26910)
农业(25825)
学学(25417)
业经(24177)
经济研究(24147)
技术(23744)
财经(20314)
问题(18005)
(17727)
(14706)
国际(13788)
商业(13594)
(13593)
技术经济(13488)
世界(13169)
现代(12793)
资源(12665)
(11790)
共检索到434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尹全洲  
“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区”金融环境的基本判断 (一) 区域内民族经济存在严重的非货币化的倾向。所谓货币化是指在生产总值中货币交易总值所占的比例。货币化程度的深化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在产品生产即直接管理的命令经济模式下,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商品货币关系受到人为的抑制。与商品经济受到抑制相并存的另一种经济现象是:国民经济在生产与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安宁  
根据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农村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进行农村经济类型划分。按不同类型的农村经济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一鸣  
胡耀邦同志曾经指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势必转移到大西北来。”我们认为,综合开发黄河上游产业走廊地带,应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内开拓大西北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本文拟就建设该产业带的迫切性和可能性,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的部署和措施等,作一简要论述,以供有关部门参考和学术界讨论。一、建设黄河上游产业走廊的迫切性与有利条件开发重点的抉择,首先要从国民经济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天鹏  薛伟  何月庆  李昌明  
甘南高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建设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论文以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若干指标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屏障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加强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天鹏  薛伟  何月庆  李昌明  
甘南高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建设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论文以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若干指标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屏障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加强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琴  
创新发展是黄河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高效的投融资体系是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金融服务黄河上游地区创新发展中,存在市场金融主体发展不充分、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生态涵养区金融服务基础薄弱、数字金融发展缓慢等问题。为此,应建立适合黄河上游地区创新发展特点的投融资体系,构建财政科技支出为主体、市场科技金融为支撑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市场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链与资金链的耦合协调度,促进地区创新能力提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文兴  
本文依据黄河中上游优越的能源资源条件,论述综合开发黄河中上游能源资源的必要性,认为在以银川市为中心的黄河宁夏段建立国家级能源经济开发区是综合开发黄河中上游能源资源的理想途径,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林  
西三角经济区跨越川、陕、渝两省一市,它的提出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城镇化推进的必然。西三角是我国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发达的地区,但要支撑西三角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还需要强化其综合交通的发展。应遵循"统筹建设,梯度推进,重点突破,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三地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西三角综合交通网络总体运行水平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的平均水平持平,形成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运输三角"。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立哲  王慧芳  
为分析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对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并总结宏观尺度下水土流失演变分析的方法,选取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典型电站典型时段内的土壤侵蚀遥感资料,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并结合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利用GIS技术总结区间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河段多年水电开发对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为土壤、地形及植被等因素。宏观尺度下进行水土流失演变分析采用大小尺度结合、遥感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是合适的,有效解决了历史实测资料缺乏的问题,也使历史演变趋势及原因更为清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文合  
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战略是对流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科学谋划,也是发挥流域优势,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交益,实现流域发展良性循环的有效手段。制定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战略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要求从流域开发的内外条件出发,根据流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来确定,包括开发整治目标与任务、开发模式、经济发展方向等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麻蓉  白涛  武连洲  马川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小鹏  马存霞  魏丽  程静  魏静宜  曾端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贫困易发高发的地区。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探讨该地区减贫转向特征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流域地区发展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构建了面向流域减贫与发展的"五位一体"地理资本体系及其空间整合分析框架。在界定黄河上游地区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地区的减贫转向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黄河上游地区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20年后将实现减贫转向;地理资本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高于黄河流域(0.078)和全国平均水平(0.067),但仍受城乡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贸易依存度、专利密度和技术市场水平较弱等方面的制约;该地区与黄河流域和全国比较发展差距在缩小,呈现区域收敛趋势,但欠发达的格局没有改变。在减贫转向和区域收敛的背景下,综合集成构建了该地区可持续减贫及由传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新才  闫磊  
针对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从特色优势产业的界定、甄别和战略导向3个方面入手,逐层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的识别上,要侧重于"特色"+"优势"耦合过程中两者作用层面的不同;在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上,设计了特色优势产业选择流程图,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了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问题;在政策导向上,根据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的路径,提出了两类基于产业选择的产业战略导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红艳  
规划建设黄河上游经济带是促进甘青宁三省建立区域优势互补机制,解决地区经济凹陷、缩小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立足三省实际,从政策、区位、资源、能源、交通、生态优势条件分析入手,探讨经济带建设仍面临的诸如城市规模偏小、竞争力弱、城乡差距大、增长方式转变深层次矛盾多、局部区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不利因素。提出建立黄河上游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即遵循科学规划、区域一体化、循序渐进、产业支撑四个原则,突出协调发展联席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鲜明优势产业体系、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及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体系的构筑六项重点工作。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