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2)
2023(5399)
2022(4304)
2021(4318)
2020(3691)
2019(8884)
2018(9418)
2017(19237)
2016(10213)
2015(11565)
2014(11672)
2013(11635)
2012(10684)
2011(9623)
2010(10065)
2009(9858)
2008(10013)
2007(8738)
2006(8377)
2005(7884)
作者
(27434)
(22461)
(22187)
(21954)
(14073)
(10555)
(10294)
(8463)
(8341)
(8253)
(7716)
(7447)
(7437)
(7266)
(7001)
(6964)
(6633)
(6529)
(6523)
(6416)
(6084)
(5441)
(5378)
(5127)
(5127)
(5116)
(5093)
(5058)
(4546)
(4374)
学科
(35853)
经济(35802)
管理(28008)
(25562)
(21701)
(20960)
企业(20960)
税收(20256)
(20085)
中国(14306)
(14254)
(13430)
方法(13242)
数学(11712)
数学方法(11602)
(11241)
(9110)
业经(9039)
(9016)
银行(9011)
(8701)
(8593)
贸易(8585)
(8425)
(7811)
金融(7810)
体制(7789)
财政(6899)
(6448)
制度(6447)
机构
学院(142080)
大学(141004)
(58673)
经济(57324)
管理(50733)
研究(46913)
理学(41991)
理学院(41569)
管理学(40975)
管理学院(40691)
中国(39625)
(37840)
(30321)
财经(27245)
科学(25009)
(24423)
(24003)
(22690)
北京(20720)
研究所(20464)
中心(20395)
财经大学(19857)
(18341)
师范(18200)
(18165)
经济学(18085)
(17309)
(16646)
经济学院(16267)
业大(15473)
基金
项目(76883)
研究(62513)
科学(58725)
基金(52752)
(44576)
国家(44148)
社会(37927)
科学基金(36627)
社会科(35819)
社会科学(35807)
教育(29352)
(29201)
编号(28299)
基金项目(26889)
成果(25412)
(24777)
资助(22353)
自然(20753)
自然科(20180)
自然科学(20175)
自然科学基金(19805)
课题(19554)
(17658)
项目编号(17631)
(17570)
重点(17023)
(16625)
(16482)
(16459)
(16208)
期刊
(72920)
经济(72920)
研究(55445)
中国(31311)
(28530)
教育(21758)
管理(20696)
(17977)
金融(17977)
学报(16775)
(16384)
(15840)
(15629)
科学(15103)
税务(13893)
大学(13309)
财经(13256)
经济研究(12638)
技术(12498)
业经(12374)
学学(11986)
(11276)
农业(10734)
问题(9826)
(9260)
国际(8986)
理论(8274)
商业(7770)
实践(7383)
(7383)
共检索到238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海涛  龚浩  高珂  
"黄宗羲定律"揭示了我国古代历次赋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项杂派税收并入正项税收中的现象,这种赋税改革模式又称之为"并税式"改革。"并税式"改革通过杂派的正项化、赋役的货币化以及负担的均平化实现了中央在财权和财力上的扩张,中央的"加赋"与地方的"减负"是"并税式"改革得以向前推进的动力。"并税式"改革使中央获得绝对比重财政收入的同时造成地方财力的不足,使得地方政府私征不断而百姓负担加重,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形成了由"陋规"架起的利益链导致了吏治的腐败与国家财政监督体系的失效,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体现,最终影响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建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贺菁  
一、审视“黄宗羲定律”,以史为鉴 黄宗羲乃我国明清大儒,其在对中国秦朝以来两千年间的土地制度与赋役制度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过程中,指出单纯的并税在短期内能够使“向来从弊为之一清”,然而它的中长期效果却与初衷相反,势必繁衍出再一次的杂派高潮,这一观点就是财政史上所谓的“黄宗羲定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瀚文  尚长风  
一、“黄宗羲”怪圈形成过程中国古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大、在农业税收上的指导思想是轻徭薄赋,自古以来“什一而税”是儒家所提倡的合理税率。统治者以及历代改革者都清楚的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为了保证税收和巩固政权,一方面要加大对土地以及其它资产的大量拥有者的征税,另一方面要减轻中小户的负担。因此,我们不难解释为什么历史上的税制改革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按田产占有量纳税的计征原则,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秦晖  
中国漫长的财政史告诉我们,以“并税除费”的征收方式改革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在没有其他改革配合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黄宗羲定律”的陷阱,形成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恶性循环。因此,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进行的“并税除费加返还”式改革虽然必须,并符合改革总体方向,但决非“治本之策”,甚至在缺乏相关改革配套的情况下,其“治标”的效果也不宜期望过高。归根到底,税费改革的“治本”要取决于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取决于纯财政视线的超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瀚文  尚长风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的税费改革和黄宗羲定律怪圈形成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农民税负不断加重的深层原因在于利益集团力量对比悬殊,导致农民对于税负转嫁无力抵抗,被动承担。针对目前的税费改革以及对改革的质疑,指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先解决农民的组织化问题,通过改变现存社会力量的对比关系,真正地保护农民利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江璐  伍红  
"黄宗羲定律"是财政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各学科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议题,原因在于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思考框架,即税制改革是否会给地方、给基层带来更沉重的税收负担?通过考察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趋势、税制结构改革对地方税收体系的影响以及非税收入的构成现状等,发现随着"营改增"的深入,地方政府税内收入逐渐减少的同时,税外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地方财政的稳定性正受到挑战。这些现象都对税收立法产生了倒逼机制。必须通过建立《地方税法》、继续深化费改税,在基于地方现实的制度设计上,方能避免落入"黄宗羲定律"的怪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光焱  
国家决定通过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这既顺乎民心,又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人提出:“农民减负要防黄宗羲定律的陷阱”。这一提法令人难以理解。笔者认为,要使农村税费改革见成效,真正减轻农民的负担,应对所谓黄宗羲定律进行剖析和合理定位。同时,深入研究哪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云旗  刘翠微  
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生产力,是进入21世纪我国关于农村改革的重大决策。自2002年试点工作在安徽开展以来,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期间,清华大学秦晖教授提出农村税费改革要防止“黄宗羲定律的陷阱”,曾给财政界带来了农村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春播  
本文提出 ,要破解“黄宗羲定律” ,必须进行乡镇机构改革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秦晖  
当年的"皇粮国税"问题1978年,我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跟随我国著名农民史专家赵俪生先生学习"土地制度与农民战争史"。我的这门专业属于历史学,而且主要是古代史。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陕西师范大学任教的我为了研究土改前关中农村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所谓"黄宗羲定律",是认为唐两税法和明一条鞭法等税制改革把杂税纳入正税后不久,又向农民加征杂税,造成农民税负的不断加重。本文认为:此项定律很难在其本来意义上得以成立。从长时段看,农民的税负总体上应呈周期性变化态势,而不是单边上扬的。历次税制改革反映了人口、土地、商业等诸多因素的相对变化,首先是为了较合理地征税,扩大税源,抑制大土地的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某个朝代的一定时段,若土地浮寄日趋严重、战乱不止、对外赔款或意在农村改革却无相应的财政投入,则会出现不断加派杂税的现象。但这与"黄宗羲定律"的原义已有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苏泠然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与消费构成持续优化。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税制也做出了多次调整,由单一目标模式转为多目标平衡模式。作为重要税种之一的消费税旨在增加财政收入、引导消费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公平,其发展过程中的多次调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观念的更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体制的改革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消费税作为中国主要税种之一,承载了筹集财政收入、引导消费结构优化、传递健康生活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等重要责任。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与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背景之下,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任务日益紧迫;作为重要税种之一的消费税更应充分发挥其多项功能,促进经济更好发展。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税发展历程,分析了消费税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尝试对消费税改革前景进行展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工乐  
财税改革:回顾与展望黄工乐回顾建国以来近半个世纪我国财政经济发展历程,我认为在宏观经济体制方面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195o-1978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是1979-1993年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三是1994年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邓越  
为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我国于2011年对个税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此次改革也响应了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出的我国税制"拓宽税基、降低税率、减少档次、简化税制"的新要求。然而,现行的个税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病,严重制约着其深化发展。我国个税制度要走出分类征管的误区,需要通过降低边际税率、拓宽个税税基、制定合理扣除标准等举措来进一步完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项怀诚  
本文对我国财税改革的十年历史作了总结性的回顾。本文认为 ,财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或方向 ,不仅是财税收入制度的改革 ,而且还是财政支出制度的改革和实行适时的积极财政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