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7)
- 2023(9474)
- 2022(8364)
- 2021(7609)
- 2020(6395)
- 2019(15064)
- 2018(14847)
- 2017(27596)
- 2016(15062)
- 2015(17312)
- 2014(17833)
- 2013(17737)
- 2012(16993)
- 2011(15813)
- 2010(16218)
- 2009(15014)
- 2008(14961)
- 2007(13969)
- 2006(12346)
- 2005(11372)
- 学科
- 济(86380)
- 经济(86312)
- 管理(41939)
- 业(38423)
- 方法(31643)
- 企(30320)
- 企业(30320)
- 数学(27868)
- 数学方法(27638)
- 地方(22318)
- 农(19106)
- 中国(18789)
- 财(16991)
- 学(16514)
- 业经(15711)
- 地方经济(14439)
- 制(13394)
- 农业(12978)
- 贸(12356)
- 贸易(12349)
- 易(11835)
- 和(11331)
- 环境(10857)
- 理论(10771)
- 融(10496)
- 金融(10493)
- 银(10336)
- 银行(10311)
- 务(10052)
- 财务(10028)
- 机构
- 学院(231558)
- 大学(230545)
- 济(103490)
- 经济(101294)
- 管理(83026)
- 研究(81708)
- 理学(70161)
- 理学院(69279)
- 管理学(68051)
- 管理学院(67609)
- 中国(61909)
- 科学(49246)
- 京(48746)
- 财(46241)
- 所(42926)
- 农(38842)
- 研究所(38557)
- 中心(37275)
- 江(37088)
- 财经(36390)
- 经济学(33131)
- 业大(32821)
- 经(32655)
- 北京(31205)
- 范(30910)
- 师范(30635)
- 农业(30434)
- 经济学院(29661)
- 州(29556)
- 院(28469)
- 基金
- 项目(142207)
- 科学(109732)
- 研究(105467)
- 基金(100342)
- 家(86886)
- 国家(86137)
- 科学基金(72239)
- 社会(66116)
- 社会科(62470)
- 社会科学(62450)
- 省(56212)
- 基金项目(53002)
- 教育(48647)
- 划(46643)
- 自然(44685)
- 编号(44146)
- 自然科(43565)
- 自然科学(43550)
- 自然科学基金(42757)
- 资助(41547)
- 成果(36667)
- 发(32617)
- 重点(32427)
- 部(31391)
- 课题(30834)
- 创(28778)
- 国家社会(27054)
- 性(27016)
- 大学(27003)
- 创新(26969)
- 期刊
- 济(125220)
- 经济(125220)
- 研究(72488)
- 中国(46359)
- 财(37982)
- 农(35376)
- 学报(35105)
- 科学(31499)
- 管理(30175)
- 大学(26051)
- 学学(24492)
- 教育(24381)
- 农业(23266)
- 技术(21826)
- 融(21199)
- 金融(21199)
- 经济研究(20575)
- 财经(19031)
- 业经(18745)
- 经(16571)
- 问题(16248)
- 技术经济(13607)
- 贸(12596)
- 业(12584)
- 统计(12260)
- 商业(11696)
- 图书(11330)
- 世界(10913)
- 理论(10855)
- 版(10680)
共检索到359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易海峰
哈大高铁的正式开通运行为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条件。它使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四大经济区串联一体变为可能,为该区域的经济整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东北地区应充分利用"高铁时代"带来的时间与空间优势,将东北三省的旅游经济产业、港口经济产业和工业经济产业进行充分整合,规划出"高铁时代"下东北三省经济的整合发展方向,形成1+1>2的放大效应,优化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科学健康高效发展。
关键词:
哈大高铁 东北地区 经济整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乾 赵儒煜 张振
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经济韧性综合评价体系,对2009—2020年东北地区34个城市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对东北地区经济韧性总体空间演化和不同省份内部城市经济韧性空间演化差异进行分析。近年来,随着东北振兴政策的逐步实施,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得到持续改善,但从区域经济韧性的评价结果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韧性整体水平不高,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较低,规模大的城市经济韧性较高,中心城市经济韧性明显高于非中心城市,尚未形成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经济增长极,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为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步伐,摆脱路径依赖,应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服务业与工业和农业的融合度,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健全产业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洋
"十二五"初期,东北地区经济已显露出下行的趋势,2014年更加明显。工业重型化路径、投资驱动的依赖,是导致东北地区经济下行的关键因素;创新能力不足、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也是导致其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东北地区农业、服务业、消费贡献率较低,但整体表现相对平稳,在本轮经济下行中起到了明显的缓冲作用。缓解东北地区经济下行的趋势,需要谨慎的顶层设计,要有通盘的长远考虑量。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下行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哲 米娟
本文首先采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分析1992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历史演变规律,发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2007年以前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之后绝对差异加速增大,相对差异开始减小;然后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并运用GIS空间数据可视化方法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现状,发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出南高北低、中部高东西低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历史演变 空间格局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鑫昊 孙猛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规模效应、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等东北地区五大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多重分解核算等。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几年经济增速下滑,究其原因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经济结构与投资结构的矛盾使东北地区的规模经济受到较大影响,资本产出弹性不断走低的同时也进一步导致规模效率的大幅降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应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等措施,进一步推动经济产出,释放更大的增长潜力。未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从长远考虑,进行综合应对,注重提高经济效率、兼顾长短期效应、改善资本要素双重效应、培育区域创新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张云伟
基于区域差异分析的区域格局优化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内容。综合分析东北内部各盟市的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动,能够认清东北经济格局的形成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这对于东北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以及实现东北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由基础经济、效益、结构、速度、可持续发展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评价了东北各盟市2000年到2007年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在缩小;东北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发展能力上升,北部相对下降;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较高的地级市分布在哈大和滨洲、滨绥沿线;随着资源的耗竭,一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出现下降趋势。影响东北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交通、市场及创新。
关键词:
区域差异 经济综合发展能力 东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谷国锋 王建康 刘多 姚丽 宋庆伟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势必造成一定的破坏,如何使二者关系从相互对立走向协调发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DEA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东北地区2002-2013年3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在时间维度上整体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类型已经由最初处于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等逐渐演变为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类型,且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空间维度上协调区域呈现由南向北扩散的趋势,且协调区域的比例在不断增大,各城市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经过对城市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伊楠 谷国锋 王雪辉
文章选取东北地区1978-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时域和频域角度采用"谷—谷"划分法和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算法分析并对比了东北三省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时域分析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从改革开放前剧烈波动的不稳定态势转变为改革开放后在小范围内波动的平稳快速增长。频域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周期分量主要有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和趋势项,吉林省经济周期分量主要有政治经济周期和朱格拉周期,辽宁省经济周期分量主要有政治经济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影响各省份经济周期的因素有差异,因此,在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特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促进地区经济的平稳运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廉晓梅 姜姿卉
加强东北地区经济联系有助于提升东北区域一体化水平,形成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整体合力。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网络整体密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经济联系网络受省级行政区划的制约较为明显,同一省份内的城市经济联系更为密切。经济联系强度较强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沈阳市、大连市为中心的辽中南城市群,长春市、沈阳市、哈尔滨市三个省会城市的中心地位突出,黑河市、伊春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偏弱,整体形成“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网络重心具有向辽中南城市群移动的态势。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需求、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有助于加强东北地区经济联系。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经济联系 空间格局 网络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汝资 王文刚 宋玉祥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相对发展率、泰尔指数定量分析1995年以来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特征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分析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绝对差异总体增大,相对差异呈明显的倒"U"型,但金融危机过后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区域内部差异远大于各省区之间差异,各省区内部差异明显不同,黑、辽与吉、蒙东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差异水平匹配的"高高"、"低低"俱乐部发展趋势;经济水平呈现出显著的"T"字型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南北差异明显,辽中南城市群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对东北地区经济差异演变与空间格局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主体功能区...
关键词:
经济差异演变 空间格局 东北地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涛
文章从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和经济要素出发,研究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现状和经济增长的优势和劣势,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路径进行了选择。得出结论,东北地区应该由目前的依靠资源优势和资本密集型经济转向以发挥资源优势,在资本密集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下的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东北 区域经济 增长路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洛林 魏后凯
本文针对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现行国家援助政策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具体建议。作者认为,现行国家援助政策偏重于项目投资,政策适用地域过于“泛化”,没有体现分类指导的思想。尽管国家实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初见成效,但目前东北地区经济仍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发展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为此,必须抓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再造信用东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龙 许凤杰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这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之后在“二会”期间又吹响了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号角。宗旨是以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 ,缩小地区之间差距 ,培养并形成新的增长极 ,实现东西互动 ,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发展战略 雁阵模式 知识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峰 张正云 温馨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经济增长陷入困局。从相对较长时期来看,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动,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源泉;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吉林省经济增长带来负影响,而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经济增长带来正影响;人口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东北地区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对按政策进行生育的夫妻提供奖励,制定和完善吸引劳动年龄人口的政策,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环境。
关键词:
人口因素 经济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 贡献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柳如眉 刘淑娜 柳清瑞
根据"七普"数据,东北是全国人口下降最严重的地区,其人口变动主要表现为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加速和人口外流严重等特征。文章利用2003~2019年东北三省面板数据,分析人口变动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负增长导致人口总量减少和有效劳动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社会保障负担加重,抬高企业成本和政府债务;人口外流导致资本和人力资本大量流失,阻碍了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些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东北地区市场化水平不高及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