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28)
2023(4832)
2022(4416)
2021(4094)
2020(3756)
2019(8880)
2018(8744)
2017(17483)
2016(9721)
2015(11183)
2014(11550)
2013(11665)
2012(11091)
2011(10047)
2010(10243)
2009(9614)
2008(9783)
2007(9047)
2006(7620)
2005(6835)
作者
(29473)
(24950)
(24913)
(23917)
(15799)
(11997)
(11524)
(9804)
(9189)
(8855)
(8360)
(8319)
(8033)
(7914)
(7848)
(7772)
(7758)
(7397)
(7279)
(7160)
(6349)
(6146)
(5997)
(5718)
(5652)
(5642)
(5604)
(5503)
(5105)
(5022)
学科
(43705)
经济(43664)
管理(27551)
(27217)
方法(23431)
(21834)
企业(21834)
数学(21100)
数学方法(20936)
(11719)
(11688)
中国(9638)
(9538)
(8584)
贸易(8583)
(8319)
地方(8052)
业经(7767)
(7678)
(7670)
财务(7657)
财务管理(7635)
农业(7564)
企业财务(7219)
(6728)
(6183)
银行(6162)
环境(6145)
(6053)
金融(6051)
机构
大学(147993)
学院(146419)
(60968)
经济(59666)
管理(56117)
理学(48517)
研究(48309)
理学院(47970)
管理学(47147)
管理学院(46870)
中国(36398)
(30868)
科学(30380)
(27882)
(27651)
(25444)
业大(23449)
研究所(23105)
中心(23044)
财经(22533)
农业(22151)
(22093)
(20398)
北京(19332)
经济学(19088)
(18917)
师范(18729)
经济学院(17499)
(17409)
财经大学(16696)
基金
项目(95064)
科学(73792)
基金(68537)
研究(68162)
(59734)
国家(59250)
科学基金(49927)
社会(42240)
社会科(39962)
社会科学(39945)
(37279)
基金项目(36759)
自然(32662)
教育(31914)
自然科(31881)
自然科学(31869)
(31740)
自然科学基金(31321)
编号(28517)
资助(28465)
成果(23405)
(21727)
重点(21555)
(20469)
(19363)
课题(19080)
科研(18855)
教育部(18403)
创新(18141)
大学(18051)
期刊
(63726)
经济(63726)
研究(39882)
中国(25470)
学报(24447)
(24383)
(23114)
科学(21305)
大学(17813)
管理(17643)
学学(16840)
农业(16106)
教育(13450)
(12618)
金融(12618)
技术(12428)
财经(11373)
业经(10412)
经济研究(10181)
(9687)
问题(9156)
(9091)
技术经济(8026)
理论(7750)
统计(7521)
(7516)
(7347)
商业(7213)
实践(7078)
(7078)
共检索到208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袁敏  
信用衍生品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金融工具,并在信用风险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高盛事件为背景,讨论了合成式CDO交易的来龙去脉,分析了"算盘"交易的参与各方和业务流程,并从高盛公司、监管部门和投资者角度分析了该事件的影响和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文红  
一、案例背景高盛集团公司(Goldman Sachs Group Inc.,简称"高盛")创始于1869年,成立于纽约,1999年5月在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为GS。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都设有分部,并以东京、伦敦、香港以及法兰克福等地作为地区总部,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当高盛的"欺诈门"被美国证券监督交易委员会(SEC)无情地捅破之后,这一"华尔街最诡秘的投资银行"的华丽面纱也被悉数撩开。而在欧洲和澳洲国家政府纷纷对高盛进行围剿和追打的同时,高盛在中国几乎掠夺性的渊薮与行径开始引发公众的检举和声讨。客观材料证实,在中国市场到处啜金吸银的高盛所从事的各种交易勾当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可能要比其在美国的欺诈行为严重得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欣婷  闫妍  薛欣  
高盛集团因金融欺诈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原因是高盛集团在销售一款合成担保债务凭证ABACUS 2007-AC1时有误导性陈述,导致投资者巨额亏损。本文重点对案例中涉及的金融衍生品———RMBS、CDS和CDO的结构和风险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CDO定价公式,对ABACUS 2007-AC1的价值下跌进行定量的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朝晖  李路垚  李安文  
与日益凸显的信用风险相比,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设相对滞后,中国在发展具备强大信用风险转嫁功能的信用衍生品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高盛欺诈案"为例,通过梳理案情,剖析涉案信用衍生品的设计,从各涉案主体角度出发,分析其间利益诉求,研究合成担保债务凭证(Synthetic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ynthetic CDO)、公司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等信用衍生产品在实际运用中所隐含的风险,并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中国应如何防范信用衍生品风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莫兰琼  
2010年,全球金融市场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高盛事件的爆发给原本脆弱的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高盛事件"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出于贪婪的本性和道德的缺陷,借创新之名设计出各种金融衍生品,表面上是转移和分散风险,实际上是以更高的成本为代价提前透支未来无风险收益。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源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的"外部性",而金融监管的严重滞后导致金融机构道德风险行为失控,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苏盾  
目前,经济领域中各种商业欺诈行为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而受到普遍关注。商业欺诈行为的泛滥一方面反映了经营主体的道德沦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现有市场经济存在的诸多制度缺陷。当有道德缺失的经济主体发现利用信息蒙蔽进行商业欺诈有利可图,并得不到现有制度的有效惩罚,就会铤而走险,并因示范效应而引发更多的类似行为。通过从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等诸多角度,对商业欺诈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从伦理德性及制度理性两方面结合找到治理商业欺诈的综合有效的良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卫琳  
本文以经济学的方法 ,通过对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形形色色的合同欺骗现象的成因分析 ,提出了防“欺”、打“欺”的战略对策 ,以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根据欺诈"三角理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源自压力、机会与借口。其中,压力是经济人自利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对财富追求的价值观导向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与欲望。机会主要是指公有制下的公司制的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对高管财产经营责任约束的疲软、企业崇尚地位与权威的文化氛围、缺少必要的权力制衡及内部控制等。借口主要有"回扣"、"借款"及薪酬与激励制度设计的不合理等等。有效防范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途径就是要选拔品行能力兼优的人员担任高管,营造诚实守信等的企业文化氛围,完善各种机制与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有效执行,机制的正常运行。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文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信用证交易欺诈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相对于其它欺诈方式,这类欺诈具有隐蔽性强、手段诡秘的特点,加之人们疏于防范,因而危害性极大。本文试就信用证交易欺诈的起因,结合案例对信用证交易欺诈的种种手段、特征,以及识别方法和防范策略作了探讨。 一、信用证交易欺诈的起因 (一)信用证的信用风险 信用证尽管是一种以银行信用作保证的结算方式,但它毕竟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而各当事人并非绝对恪守信用,这就使信用证的信用风险难以避免。加之国际贸易的跨国性,交易双方在语言文字、商业习惯、贸易法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袁敏  
一、案例简介1.事件背景2012年3月14日,高盛的执行董事史密斯以《我为何离开高盛》为题在《纽约时报》撰文公开宣称辞职。文中提及他为公司服务12年,坚信足以了解高盛的文化、员工、特性,但不得不诚实地表示,时至今日高盛在文化建设方面有所缺失,简而言之,公司现在只关注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焕灵  王许人  
教育欺诈的出现造成了社会诚信危机,阻碍了受教育者的成长,损害了名校自身的品牌。教育欺诈是依托名校追逐金钱和教育市场不规范的产物。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监督,政策上禁止民办教育不规范的问题并加强教育公益性的导向,同时名校自身也不应急功近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军  刘伟  
医疗欺诈是一种新的民事侵权行为,通过对医疗欺诈的现状描述、概念厘定、性质归纳、责任研究,以揭示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在法律框架内明确责任并构建规制方法,以恢复法律保护的医疗秩序,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锦銮  
保险欺诈的盛行是民国时期一项颇为引人注目的时弊。其欺诈手法因险种的不同而各具特点,保险欺诈对保险业的正常发展、民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风气的健全产生了严重危害。民国时期保险欺诈的频发既有保险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又与社会经济的不景气、道德水准的低下和现代观念的缺失等有着更为直接的因果联系。为了惩处和防治保险欺诈,保险界、司法界及政府等有关方面作了多种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终究力度不够,成效有限,给后人留下了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