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17)
- 2023(7422)
- 2022(6464)
- 2021(6095)
- 2020(5140)
- 2019(12177)
- 2018(12017)
- 2017(22172)
- 2016(12400)
- 2015(14348)
- 2014(14870)
- 2013(14751)
- 2012(14069)
- 2011(12873)
- 2010(13591)
- 2009(13041)
- 2008(12498)
- 2007(11540)
- 2006(9813)
- 2005(8870)
- 学科
- 济(53065)
- 经济(53019)
- 管理(35715)
- 业(34933)
- 企(28196)
- 企业(28196)
- 方法(26061)
- 数学(22862)
- 数学方法(22664)
- 财(15729)
- 农(15450)
- 中国(14153)
- 学(11326)
- 业经(10844)
- 制(10724)
- 务(10560)
- 财务(10539)
- 财务管理(10505)
- 农业(10248)
- 地方(10153)
- 贸(10059)
- 贸易(10055)
- 企业财务(9937)
- 易(9750)
- 理论(9649)
- 融(9403)
- 金融(9401)
- 银(9138)
- 银行(9115)
- 和(8710)
- 机构
- 学院(187667)
- 大学(187458)
- 济(75526)
- 经济(73728)
- 管理(68801)
- 研究(61256)
- 理学(58289)
- 理学院(57631)
- 管理学(56593)
- 管理学院(56238)
- 中国(47628)
- 京(39533)
- 科学(37803)
- 财(36569)
- 农(32686)
- 所(32043)
- 江(29931)
- 中心(28980)
- 研究所(28824)
- 财经(28716)
- 业大(27684)
- 经(25828)
- 农业(25797)
- 北京(25123)
- 范(25108)
- 师范(24851)
- 州(23873)
- 经济学(23851)
- 经济学院(21735)
- 院(21475)
- 基金
- 项目(116041)
- 科学(89063)
- 研究(86953)
- 基金(81268)
- 家(69952)
- 国家(69312)
- 科学基金(58199)
- 社会(52897)
- 社会科(49831)
- 社会科学(49813)
- 省(46188)
- 基金项目(42748)
- 教育(41452)
- 划(38532)
- 编号(37625)
- 自然(36307)
- 自然科(35371)
- 自然科学(35359)
- 自然科学基金(34730)
- 资助(33803)
- 成果(31719)
- 重点(26379)
- 课题(25992)
- 部(25925)
- 发(25047)
- 创(23789)
- 性(22839)
- 大学(22631)
- 项目编号(22419)
- 科研(22335)
共检索到281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中元
"高危时代"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人为因素作用的结果。人口膨胀、科技异化、人性贪婪、发展至上、治理失效以及全球网络等都是重要的危机来源,但却不是"高危时代"产生的根源。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研究范式对深入研究当代危机问题的核心和根本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发现,"高危时代"的产生在本质上体现为资本对人类实践平衡的根本性破坏,是资本逻辑的演变及其对人类世界统治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高危时代 马克思 资本逻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毛加兴
当下,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资本逻辑不无关联,资本逻辑是异化生产、过度消费、理性计算和全球扩张的逻辑。资本的异化生产将自然界仅仅作为"有用物"加以掠夺;过度消费形成了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理性计算过滤掉了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全球扩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殖民提供了契机。这四个方面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成为现代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生态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危机的总根源。受该流派影响,学界产生了关于生态危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元 李兆友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危机时代,全球节能减排的压力、国内发展战略的变革和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要求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转型,以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实际。文章认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应遵循科学性、环保性、动态性和实效性原则,通过采取置换转型、并行转型、升级转型、结构转型和规避转型等几种方式,以期实现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目标及预期收益,推动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制造业 发展模式 转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许光伟
生活资料仅仅是基于唯物主义来理解工资的前提,雇佣工资呈现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工资形式的本质则是价值形式的知和行。对工资的深入剖解可使我们了解到《资本论》并存的两条逻辑线索:资本逻辑和主体逻辑。《资本论》中异化劳动的资本逻辑和异化劳动的主体逻辑是统一的,并促成商品—货币—资本逻辑下的算法统治和阶级剥削形成价值形式的统治场。研究继而显示,《资本论》的工资范畴包括“工资恶”和“工资镜”两重意义。这种对比表明:马克思对工资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属于主体论的范畴建构,而非知识论的概念解释,而这也是对资产阶级三位一体公式批判的方法论寓意所在。因为当资产阶级将无产阶级置于资本工资这一陷阱中时,工资的“财产幻象”便已掩盖了一切实质性内容。正如剥削不是知识,工资也不是知识。为了走出工资的“财产”幻象,应注重分析主体行动,而非工资的概念解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超群
"以人民为中心"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遵循与目标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成熟的科学概括与总结,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根本遵循。理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对于新时代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学术逻辑和社会逻辑两种价值取向。学术逻辑要求遵循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坚持学术标准,以取得原创性成果为目标;社会逻辑要求把握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要,以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目的。认为理想状态是最大限度地维持一定张力,在互动中互促互进,既要立足世界学科前沿,重视"闲逸好奇式"知识探求,进行基础性原始创新,又要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注重重大尖端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昊青
社会消费能力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力,而市场经济的分配逻辑却又必然消解社会消费能力,这是导致包括此次金融危机在内的经济危机的根源。西方社会在"市场正义"价值观的主导下,不通过"分配正义"来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以化解危机,而是通过"消费道德"和"信用过度"鼓动和放纵无节制的超前消费来创造和提高"虚拟消费能力"以缓解矛盾,这既是导致战后以来自由市场经济长期繁荣发展的秘密,也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该文认为,秉持"分配正义"、适度消费观和恰当监管是化解市场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消费能力 分配正义 道德风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成就令世界瞩目,但是市场失范现象也日益蔓延。其经济根源在于资本逻辑,资本力量的二重性,造成资本扩张目的过度抬高与实现手段非制度化的背离,联合资本怪胎分割剩余价值,加之国际产业链的价值挤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价值掠夺造成暴富的示范效应等力量,使中国企业出现市场失范,也扰乱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关键词:
资本逻辑 市场失范 价值链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杜媛
现代资本结构研究一直都遵循在有效资本市场上套利的研究思路,但法金融学派发现一些市场之外的因素也会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制度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在评析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综述法金融学派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各种制度的作用机理,发现它们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和建立资本信用密切相关,由此得出正式或非正式制度通过保护投资者利益建立资本信用才是企业资本结构决定机制的结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丽鸽
【目的/意义】历史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变迁,不断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分析和考究爱国主义逻辑在网络空间内的演进路径,不仅是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题中之义,更是立足社会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的应然之举。【设计/方法】通过对网络空间爱国主义的场域逻辑、运演逻辑和价值逻辑的比较分析,以明晰其发展境遇、生成理路和意义秩序。【结论/发现】虚拟生存场域的空间边界,规约着网络社会人的生存发展向度,进而也影响并重塑着爱国主义逻辑的空间表达和研究路径。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逻辑必须遵循技术的程序性思维和符号化表达,涵盖线上和线下两大话语体系,融合传统与现代两种传播模式,兼顾精神驱动和行为选择两个方面,回应意义指向和意义建构两项维度,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爱国主义 网络空间 网络精神文明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幼辛
推行选修制是多元化市场和高职自身发展的要求。"做学问"是大学的主题。学术自由思想生成了奉行学术精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大学选修制。它难以移植到高职教育中来。"谋职业"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的。高职要培养的是能进入市场、自由交往的职业人,而不是认识世界的研究者。为此,高职院校选修制应源于市场自由的逻辑,并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立足于市场交往的自由,高职院校应在追求实现学生职业自由发展的限度中,探索选修制的生成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治恒 姚亮
社会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的关键就在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通过分析当前结构性改革思路,指出了其最大缺陷在于将生态作为资本的形式,忽略生态在供给侧的要素地位;基于生态资本化使用的逻辑构建的改革方案具有不彻底性,不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因而提出重构供给侧的结构要素,探索一种基于生态逻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即在生产端以生态思维为指导,以生态供给为目标,构建完善的生态评价体系以平衡供需关系。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供给侧改革 生态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云涛
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内涵是对高职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和对高职发展道路的充分信任。从根源上讲,这种文化自信的产生有其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比较逻辑,并呈现出实践性、自足性、兼容性和创新性的特质。挖掘文化自信的逻辑,保持文化自信的特质必将引领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文化自信 产生逻辑 文化特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小泽 许彩慧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理论概括,统筹逻辑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是多个领域之间实现统筹发展,包括人口规模与现代化、先富与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与国际和平发展。通过对这些方面关系的梳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统筹逻辑,进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雷 简兆权 张鲁艳
服务主导逻辑自提出至今已有九个年头,并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在解释当今服务经济相关问题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张力。鉴于国内部分学者对服务主导逻辑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核心观点的理解还缺乏系统性甚至存在误区,本文在梳理现有服务主导逻辑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商品与服务之争入手分析了服务主导逻辑的产生原因、核心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国内学者全面了解服务主导逻辑这一全新的理论提供参考,同时为我国发展服务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