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1)
2023(8755)
2022(7527)
2021(7272)
2020(6420)
2019(14965)
2018(14818)
2017(27590)
2016(15264)
2015(16731)
2014(15997)
2013(15881)
2012(15313)
2011(13554)
2010(13807)
2009(12523)
2008(12497)
2007(11313)
2006(10083)
2005(9071)
作者
(45297)
(38148)
(37472)
(36127)
(23931)
(18448)
(17199)
(14871)
(14489)
(13738)
(12983)
(12888)
(12322)
(11952)
(11781)
(11683)
(11516)
(11342)
(10992)
(10919)
(9649)
(9432)
(9427)
(8763)
(8658)
(8492)
(8473)
(8284)
(7815)
(7687)
学科
(60738)
经济(60693)
管理(35687)
(32427)
(24496)
企业(24496)
方法(23916)
数学(20983)
数学方法(20573)
地方(19101)
(18298)
中国(15421)
(14915)
(14104)
(13150)
业经(12502)
农业(12281)
(9532)
贸易(9524)
(9088)
地方经济(8994)
理论(8833)
环境(8448)
(8186)
(8140)
金融(8136)
(7964)
(7926)
财务(7900)
财务管理(7882)
机构
大学(203057)
学院(201940)
研究(76578)
(75949)
经济(73845)
管理(70730)
理学(59702)
理学院(58858)
中国(57477)
管理学(57237)
管理学院(56859)
科学(51401)
(46590)
(44083)
(41109)
研究所(37470)
中心(36430)
(35546)
业大(35171)
农业(34543)
(33890)
(30098)
北京(29710)
(29212)
师范(28861)
(28705)
(28045)
财经(27138)
(24504)
科学院(23777)
基金
项目(138875)
科学(106224)
研究(97498)
基金(97414)
(87866)
国家(87144)
科学基金(72197)
社会(58409)
(56768)
社会科(55139)
社会科学(55120)
基金项目(51693)
自然(48558)
(47611)
自然科(47367)
自然科学(47346)
自然科学基金(46411)
教育(43876)
资助(40833)
编号(39248)
重点(32434)
成果(32399)
(31253)
(29192)
课题(28517)
计划(27830)
(27620)
科研(26906)
创新(26053)
大学(25131)
期刊
(91524)
经济(91524)
研究(58881)
中国(51046)
学报(40861)
(39900)
科学(34310)
大学(29437)
(28417)
学学(27422)
农业(26802)
管理(25369)
教育(24404)
技术(18307)
(17648)
金融(17648)
(15931)
业经(13562)
经济研究(13265)
财经(12944)
图书(12654)
资源(12591)
(11710)
问题(11695)
(11241)
业大(10878)
统计(10381)
科技(9877)
技术经济(9634)
(9633)
共检索到321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跃辰  王飞  焦为杰  王海军  韩雪  
[目的]在农业部"控制农业用水总量"的明确要求下,河北省试点实施了冬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冬小麦种植面积。为快速监测与评估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效果,解决大尺度冬小麦种植结构变化监测中精度与成本相互制约的问题。[方法]该研究以河北省冀州市为例,利用国产高分一号卫星(以下简称"GF-1")2m全色、8m和16m多光谱卫星数据,对全市冬小麦种植面积及种植结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结合高分辨率卫星数据(0.5m分辨率Pleiades数据)计算关于GF-1数据监测结果的修正系数,从而提高监测精度。[结果]研究认为,与2m/8m分辨率的GF-1融合数据相比,系数修正后的16m分辨率GF-1数据在冬小麦种植结构监测与评价业务化运行工作中更具优势。基于16m GF-1数据的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冀州市冬小麦种植结构与2014年相比变化明显,种植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结论]种植结构空间变化具有异质性,其中,冀州市北部冬小麦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中部地区呈集中减少趋势,南部地区呈集中增加趋势。冬小麦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以及种植习惯、种植模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跃辰  王飞  焦为杰  王海军  韩雪  
[目的]在农业部"控制农业用水总量"的明确要求下,河北省试点实施了冬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冬小麦种植面积。为快速监测与评估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效果,解决大尺度冬小麦种植结构变化监测中精度与成本相互制约的问题。[方法]该研究以河北省冀州市为例,利用国产高分一号卫星(以下简称"GF-1")2m全色、8m和16m多光谱卫星数据,对全市冬小麦种植面积及种植结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结合高分辨率卫星数据(0.5m分辨率Pleiades数据)计算关于GF-1数据监测结果的修正系数,从而提高监测精度。[结果]研究认为,与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素卿,王卫  
国内外学者对于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由来以久,或者从土地的自然属性入手,或者从土地的经济属性着眼[1]。文章借助生产函数,把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结合,模拟土地质量因子和土地总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选择最优的拟合,得出特定区域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并以冀州市为例,简单分析了其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魏静  郑小刚  葛京凤  杜长友  
研究目的:客观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权重系数。研究方法:以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根据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与已发生征地交易价格的相关性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研究结论:此方法不仅使征地区片的划分更具客观性,并且通过各影响因素相关程度的对比,提高征地区片划分的可信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向青  黄季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郝志新,郑景云,陶向新  
本文以辽宁省 1 991~ 1 999年冬小麦地理播种试验观测资料和现代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 ,系统研究了辽宁省冬小麦的种植北界问题。根据试验观测资料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揭示出越冬前积温、越冬前降水、越冬期负积温以及 5~ 6月份降水是影响冬麦种植的 4个关键性影响因子。通过对逐年越冬前活动积温所作的分析 ,得到了气候保证率在80 %以上的北界 ,并利用负地积温指标对所确定的北界进行了验证。结论是辽宁省冬麦可北移至本溪—抚顺—法库—彰武—阜新—北票—朝阳一线 (约 42 .5°N)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实  莫兴国  林忠辉  刘苏峡  
水资源短缺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区域布局将面临调整。论文利用IPCC 5三种代表性温室气体浓度排放路径(RCP 2.6、RCP 4.5和RCP 8.5)的多模式集成数据,基于VIP(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InteRfaCe PRoCesses)生态水文模型,模拟了2011—2059年黄淮海平原二级子流域的水资源盈亏变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水分亏缺最严重的子流域,设计无外来调水和维持2000—2010年调水总量水平的两种流域地下水采补均衡情景,对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梅茹玉  毛克彪  杜宝裕  孟飞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干旱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格局,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环境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确定10个指标,为河北省农业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基于自然灾害理论,利用2000—2018年河北省气象站点数据,计算水分亏缺指数,并通过建立农作物减产率和水分亏缺指数的关系来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的临界阈值,建立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干旱危险性评估模型。利用遥感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建立承灾体暴露性模型、环境敏感性模型和防灾减灾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进行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表明:将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小样本事件中,弥补资料不足带来的缺陷,可对不同级别的干旱进行风险评估;干旱发生程度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发生严重干旱的概率极低,致灾因子是影响旱灾程度的关键因素;冬小麦和夏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风险的空间分布是不均的,高风险区和中高风险区呈现零星点状分布,冀中和冀南综合风险比较高,防灾减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灾对该区的影响力度,而对于冀东地区来说,承灾体的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决定了旱灾对该区的影响力度。[结论]因此,建立的冬小麦和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地识别农业旱灾高风险区,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可为防灾减灾提供支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慧丰  毕巍强  曾诗鸿  
本文基于河北省1995~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函数分析产业结构和大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内产业结构升级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长期内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大气污染状况的改善,工业占比的下降为大气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利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治理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锦水  申克建  潘耀忠  李苓苓  侯东  
【目的】探讨利用HJ-1号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结合统计抽样的方法,估算区域冬小麦种植面积,解决单靠遥感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时多期影像信息误差积累和生长差异性影响的问题。【方法】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HJ-1号卫星遥感数据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利用多时相HJ-1号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冬小麦遥感识别结果(56506.67hm2),结合耕地地块数据建立入样总体,以耕地地块内冬小麦遥感识别面积作为分层标志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反推得到北京市冬小麦面积总量(59680hm2)。【结果】多时相冬小麦遥感识别结果MAE为0.17,bias为-0.0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辉杰  高剑华  
利用河北省冬麦区1965-2007年48个气象站,冬小麦生育期内逐年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资料,估算了全生育期、生长前期、中期、后期的水分亏缺量,分析了水分亏缺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时序变化趋势以及水分亏缺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水分亏缺量最大的区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区,水分亏缺量变率较小;各生育期以中期水分亏缺最为严重,且变率较小,生长前期和后期水分亏缺量较小,但变率较大。各生育期水分亏缺量均呈减少趋势,其变化趋势由需水量的变化趋势所引起。全生育期和生长前期需水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小,生长后期则是由风速的减小和相对湿度的增大引起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丽敏  高露  雷雅坤  刘宁  胡景辉  
为了确定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与施肥模型,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对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产量差异很大,表现为山前平原区>低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滨海平原区,且各地区小麦田施肥区较不施肥区的增产量和增产率顺序均为NPK配施> NP配施> NK配施> PK配施;低平原区、山前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和滨海平原区冬小麦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0. 77,201. 18,151. 07,150 kg/hm2,最佳施磷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kg/hm2,最佳施钾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 kg/hm2。4个生态类型区土壤的供肥能力均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按照地区进行排序,土壤供氮肥能力依次为太行山>低平原>山前平原>滨海平原,供磷肥能力为太行山>山前平原>低平原>滨海平原,供钾肥能力为低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滨海平原。在不同生态类型条件下,冬小麦的氮、磷、钾肥的肥料农学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除山前平原外,其他均表现为磷肥最高,钾肥最低,氮肥居中。综合分析认为,在低平原、太行山丘陵和滨海平原区域,应重视磷肥的施用;山前平原地区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产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春茜   栗梦媛   贾双   刘振方  
河北省沧州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狠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大数据智能、AI、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迈进数字化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为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推进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沧州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根据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进行探讨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信  王艺璇  张跃  
为分析苜蓿种植补贴效果,从而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在对我国重要的苜蓿种植基地——河北省黄骅市农户苜蓿种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PMP模型,计算不同苜蓿种植补贴政策对于农户增收及种植面积扩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苜蓿种植户实施直接补贴不会改变农户的种植结构,而实施与播种面积挂钩的苜蓿种植补贴则既能有效增加苜蓿种植面积,又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苜蓿产品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补贴效果:粮食价格上升对苜蓿种植面积具有负向影响,对农户增收具有正向影响;而苜蓿自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小琼  贾培瑶  刘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为使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促进形成结构更趋合理、保障更为有力的产品供给。以河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探讨了河北省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最后则针对性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