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6)
- 2023(5127)
- 2022(4177)
- 2021(4083)
- 2020(3242)
- 2019(7830)
- 2018(7574)
- 2017(13962)
- 2016(7270)
- 2015(8524)
- 2014(8276)
- 2013(8417)
- 2012(8021)
- 2011(7559)
- 2010(7401)
- 2009(7110)
- 2008(7159)
- 2007(6069)
- 2006(5368)
- 2005(5135)
- 学科
- 济(38849)
- 经济(38809)
- 管理(18975)
- 方法(17707)
- 业(17343)
- 数学(15108)
- 数学方法(15039)
- 企(14095)
- 企业(14095)
- 中国(13415)
- 贸(10244)
- 贸易(10233)
- 易(10076)
- 农(8401)
- 学(7833)
- 业经(7416)
- 财(6907)
- 制(6660)
- 银(6076)
- 银行(6071)
- 行(5966)
- 关系(5925)
- 融(5822)
- 金融(5822)
- 理论(5769)
- 和(5735)
- 出(5715)
- 环境(5473)
- 策(5444)
- 发(5315)
- 机构
- 大学(118182)
- 学院(113203)
- 济(60164)
- 经济(59454)
- 研究(45339)
- 管理(42564)
- 理学(36893)
- 理学院(36452)
- 管理学(36133)
- 中国(36103)
- 管理学院(35908)
- 京(25885)
- 财(25304)
- 科学(23843)
- 所(22187)
- 经济学(21205)
- 财经(20730)
- 研究所(20365)
- 经(19289)
- 经济学院(19016)
- 中心(18565)
- 北京(17181)
- 院(16126)
- 财经大学(15779)
- 范(14841)
- 师范(14758)
- 农(14735)
- 科学院(14177)
- 江(14023)
- 研究中心(13308)
- 基金
- 项目(73525)
- 科学(59828)
- 基金(57839)
- 研究(54939)
- 家(50761)
- 国家(50410)
- 科学基金(42870)
- 社会(39088)
- 社会科(37233)
- 社会科学(37229)
- 基金项目(29187)
- 自然(25200)
- 自然科(24671)
- 自然科学(24664)
- 教育(24636)
- 自然科学基金(24302)
- 资助(24268)
- 省(23198)
- 划(21304)
- 编号(19459)
- 中国(19223)
- 部(18873)
- 国家社会(18235)
- 重点(16958)
- 成果(16769)
- 教育部(16748)
- 发(15870)
- 人文(15332)
- 创(14930)
- 大学(14539)
共检索到172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柴宝勇 李梓琳
"领导力"的相关研究与理论主要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支撑,将其引入其他领域,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研究范式进行调整。跨文化语境下,"领导力"概念的应用也需进行本土化调整。在中国的领导力研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天然占据特殊地位。然而想要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解释力的概念,还需要将政治实践中"党的领导"与"党的领导力"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史基础、资源禀赋与党的结构特点3个维度对"党的领导力"的来源进行梳理,锚定"党的领导力"的内涵。只有以规范的政治学学科范式解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才能将领导力概念政治学化、将党的领导力概念规范化、将党的领导力研究实践化,真正使这一概念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关键词:
领导力 本土化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礼强
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应以组织视角为基础,综合运用领导者等多维视角进行研究。中国共产党主要有4类领导力行为主体,拥有一个覆盖党内所有主体、影响所有领域的领导力体系,在其领导的众多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行为主体、领导力体系类型以及领导力作用领域3个不同维度进行区分,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分析框架,有助于厘清中国共产党各领域、各类型领导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有助于拓展中国共产党研究的理论视角、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并打破西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既要运用新视角打开新途径、构建新平台,也要注意避免影响研究成效的3种不良倾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贠杰
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依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高效的组织领导力是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通过构建组织领导力的理论框架,本文探讨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历史性成就背后的制度性逻辑,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的思想力、决策力、人事力、执行力和监督力等五大要素的结构功能分析,提出卓越的组织领导力是一个政党最应具备的能力,也是中国共产党治理成就的内在动因和制度逻辑,由此得出"组织常在、制度常在,但高效的组织领导力不常在"的实践总结。本文从新视角揭示了中国发展成就背后的政党制度优势,对深化党的建设内在规律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组织学分析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华
文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角考察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职业教育的目标管理,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职业教育目标确立中彰显愿景引领,以共产主义作为伟大理想,牢记初心、践行使命;在职业教育目标分解中彰显求真务实,根据无限发展的社会实践分解目标,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在职业教育目标校正中彰显自我革命,不断优化目标,开展自主锻造;在职业教育目标实现中彰显刚性执行,以务实行动兑现目标,不断自我加压。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职业教育 目标管理 认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卢浪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实践的逻辑下系统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持续发展、创新文明理念的延续。从实践逻辑来看,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大力培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云峰
通过对领导学经典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探索了领导学理论演进的趋势和脉络,指出传统领导理论到领导力理论的演进过程是研究者透过领导现象关注领导环境进而关注领导实质(变革和愿景)的过程。在对大量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领导力研究框架,指出了理论研究的三个方向:基于认知和学习的领导愿景、影响变革难度的组织和社会文化环境、决定领导愿景实现程度的团队领导结构。最后提出了创业领导力的概念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领导力 创业 变革 愿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姜森
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奇迹取得的原因,只能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解释。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理,即正确地处理了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尤其是政党与政府、市场的关系。其次,论述从治理机制出发具体阐明党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而诠释中国经济奇迹。最后,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经济奇迹之间相互作用的重大意义,提出加快构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教练(Coaching),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正受到众多企业管理者的青睐。源自体育界的教练不同于培训,也有别于导师和咨询。国际教练联合会(ICF,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对教练的定义是:教练是客户的伙伴,通过与客户发人深省与富有创造性的合作探索过程,启发客户发挥出最大的天赋潜能。教练秉持的基本哲学立场是:每个人都具备巨大潜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雪萍 梁星晖
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企业领导人思考最多的领域。大部分的中国企业不管是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还是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牵引,抑或是技术革新带来的新机遇,甚至是国家政策的影响,在过去的5年以及未来的5年都将转型、升级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工作,只有转型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但为什么有的企业在转型中脱颖而出,
[期刊] 求索
[作者]
裴植
政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国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明确的政党自觉,它鲜明地表现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和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以其政党自觉领导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基于政治自觉实现对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政治引领,基于理论自觉实现对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理论创新,基于行动自觉不断把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三个方面共同保证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行稳致远。
关键词:
现代国家建设 内生机制 政党自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北京对外交往"课题组 杨文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文化对外交往围绕社会主义建设与国家发展需要,创建、开拓、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内地与港澳台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祖国统一事业的进程。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对外交流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一翼,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不同时期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大都诠释了中国政治模式、文化及与之相连的价值观的优势和魅力,增强了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增强了和谐世界价值观的吸引力,在营建、维护、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 文化 对外交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乐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重大原则,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这引发了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泛讨论。梳理学界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谈到“中国式现代化”,很多研究阐释都是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的“五大中国特色”: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雄 付冬梅
经过百年实践,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性胜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现代化道路为基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探索形式多样的贫困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关键。脱贫成绩固然令世人瞩目,但认清现代社会贫困背后的不同逻辑,更有助于对中国减贫实践进行正确定位。在普遍交往日益密切的现代世界,不同类型的贫困往往相互交织,只有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认清中国社会贫困的逻辑,才能找准未来发展的方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凝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顺政企关系。那么,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政企关系的建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相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政府"守夜人"的角色界定,我国在认识和处理政企关系上是否积累了独特经验?文章基于对国企与民企的综合考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了党领导政企关系建构的百年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而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研究表明:(1)党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是推动政企关系演进的主要依据,并使之呈现出革命战争局势下(1921-1949年)以保障生产为主导、工业化战略下(1949-1978年)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市场化改革目标下(1978-2012年)以激发企业活力为主导、高质量发展主题下(2012年以来)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主导的特征趋势;(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建立健全政企关系的根本政治保障,党在政企关系问题上遵循"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的基本路径,发挥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党-政府与市场-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建构逻辑,有利于推动政企关系健康发展;(4)坚持国企与民企共进发展,充分发挥党在企业内部的利益引导和平衡作用,不断探索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企关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钰婷 李新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发展已历经百年。百年间,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始终以人民为根本,在各个时期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革命战争时期、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这三个时期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金融发展历程,缅怀先辈们不屈不挠、勇于创新、不惧牺牲的红色精神,激励我们要继续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借鉴历史中可贵的金融实践经验,在保障金融发展行稳致远的同时利用科技优势大胆进行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事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金融 红色精神 金融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