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16)
2023(3372)
2022(2795)
2021(2898)
2020(2188)
2019(5051)
2018(5249)
2017(7797)
2016(5700)
2015(6578)
2014(6782)
2013(5758)
2012(5372)
2011(5037)
2010(5311)
2009(4435)
2008(4286)
2007(4062)
2006(3631)
2005(3212)
作者
(12930)
(10947)
(10592)
(10373)
(6770)
(5278)
(5032)
(4294)
(4130)
(4070)
(3693)
(3636)
(3529)
(3435)
(3407)
(3387)
(3295)
(3287)
(3216)
(3005)
(2894)
(2811)
(2777)
(2648)
(2520)
(2460)
(2394)
(2372)
(2357)
(2267)
学科
教育(18779)
中国(10026)
管理(8477)
(8467)
经济(8458)
理论(6783)
教学(6363)
(5964)
(5582)
(4773)
企业(4773)
研究(3715)
(3701)
发展(3445)
(3362)
思想(3338)
(3323)
政治(3253)
方法(3210)
改革(3209)
高等(3170)
(3092)
学法(3082)
教学法(3082)
思想政治(3070)
政治教育(3070)
治教(3070)
德育(3046)
(3045)
学校(2960)
机构
大学(67998)
学院(64538)
教育(26646)
研究(26067)
(20467)
师范(20390)
师范大学(16787)
(16074)
管理(15848)
科学(15715)
(14057)
经济(13385)
理学(13308)
(13061)
理学院(13007)
职业(12759)
技术(12673)
管理学(12475)
中国(12394)
管理学院(12329)
研究所(11962)
(11465)
北京(11101)
中心(10561)
教育学(10234)
(9532)
(9418)
职业技术(8707)
(8540)
(8082)
基金
项目(40367)
研究(37588)
科学(32189)
教育(26582)
基金(23880)
(20165)
社会(19960)
国家(19778)
成果(19199)
编号(19112)
社会科(18513)
社会科学(18507)
(18146)
(17511)
课题(16857)
科学基金(15586)
(14936)
规划(12068)
项目编号(11701)
基金项目(11576)
(10804)
重点(10792)
(10767)
(10452)
研究成果(10381)
(9798)
(9733)
(9706)
阶段(9678)
教育部(9551)
期刊
教育(46699)
研究(29505)
中国(24442)
(16158)
经济(16158)
职业(11597)
技术(9664)
学报(9490)
大学(7980)
(7798)
技术教育(7607)
职业技术(7607)
职业技术教育(7607)
科学(7575)
(6467)
学学(5704)
高等(5395)
农业(5344)
(5260)
论坛(5260)
成人(5019)
成人教育(5019)
管理(4786)
(4738)
高等教育(4722)
图书(4197)
发展(3923)
(3923)
职教(3871)
比较(3365)
共检索到108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澜  付立禾  邱丽  
民族教育应处理好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关系。民族教育特别权利是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为实现民族教育特别权利设定之目的,民族教育立法应科学合理地规定民族教育特别权利的主体、内容及国家的特别保障义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澜  杨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超  
生产科技化、信息数据化、文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伴随移动网络科技的持续发展,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物质生活条件在持续改变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之时,同样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是全球化发展越需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以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为核心内容,探讨社区教育在中华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优势及现实意义,为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体系是我国民族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使命,以哈经雄教授为代表的当代优秀民族教育专家贡献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其进行系统总结有利于传承学术薪火和促进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娃  
蒙古民族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民族,有自己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民族交往,外来文化对蒙古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如何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保持、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已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学校管理工作经验,从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几点体会入手,归纳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把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引向深入的几点粗浅看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表现,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财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其历史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价值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正彪  
在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用来体现一个族群的民族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科学的传承与保护,民、汉双语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双语教育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不但具有原真性意义,而且还为跨文化沟通提供了族际交流的语言条件。无论是在实现多民族语言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还是在构建"美美与共"的族际文化共享社会环境等方面,双语教育都在发挥着应有的重要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袁飞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构成文化传承的教育主体,共同传承和创造着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特色和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王爱青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民族心理和民族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地区和外界交流增多,民族文化渐现缺乏民族性。而学校教育的普及一方面使学生少了学习民族文化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民族文化传承提出了新的方式。本文针对当前民族中小学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对策分析,旨在为当前民族中小学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勤  
〕地方高校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方面有着地缘、文化、人才等诸多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大学生校园活动等诸多层面建构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体系。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和良好效应。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张学敏  
西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传统的保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只保存了非物质文化的"形",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神"的内容,无法真正实现传承。根据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要求,应积极对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并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建立有利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习型社区,培养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从根本上建立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正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普遍关注。虽然民族文化知识进校园与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致的,但此项工作的落实还必须通过立法的途径才可得到全面的实施。具体的事例说明:立法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爱琴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跃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合法性分析,提出重建公共教育权力体制、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多层次教育传承体系;改革教育评价体制;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文化。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因此,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莉  周镇东  
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是发展民族教育、确保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重要保障。应该在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上,确立和完善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