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3)
- 2023(13689)
- 2022(11963)
- 2021(11319)
- 2020(9228)
- 2019(21368)
- 2018(21230)
- 2017(39696)
- 2016(22432)
- 2015(25685)
- 2014(26128)
- 2013(25308)
- 2012(23587)
- 2011(21410)
- 2010(21542)
- 2009(18955)
- 2008(18265)
- 2007(15920)
- 2006(14105)
- 2005(12499)
- 学科
- 济(87406)
- 经济(87320)
- 管理(58234)
- 业(55684)
- 企(44620)
- 企业(44620)
- 方法(34922)
- 数学(29644)
- 数学方法(29281)
- 中国(27463)
- 农(24472)
- 地方(24104)
- 业经(20440)
- 学(19283)
- 财(18336)
- 理论(18044)
- 农业(16739)
- 技术(15436)
- 贸(15209)
- 贸易(15196)
- 教育(15149)
- 易(14652)
- 制(14623)
- 和(14261)
- 环境(14162)
- 银(13928)
- 银行(13879)
- 融(13404)
- 金融(13403)
- 行(13356)
- 机构
- 学院(312072)
- 大学(304531)
- 管理(117808)
- 济(115165)
- 经济(112323)
- 研究(106772)
- 理学(100925)
- 理学院(99722)
- 管理学(97910)
- 管理学院(97368)
- 中国(77393)
- 科学(68177)
- 京(67075)
- 所(54828)
- 农(52626)
- 财(51688)
- 研究所(49940)
- 江(47691)
- 中心(47440)
- 业大(46864)
- 范(44878)
- 师范(44443)
- 北京(43035)
- 技术(41318)
- 农业(40878)
- 财经(40858)
- 州(39527)
- 院(38967)
- 经(37078)
- 师范大学(35377)
- 基金
- 项目(209689)
- 科学(162822)
- 研究(158392)
- 基金(145175)
- 家(126138)
- 国家(124931)
- 科学基金(106228)
- 社会(93822)
- 社会科(88611)
- 社会科学(88588)
- 省(86657)
- 基金项目(77666)
- 教育(76245)
- 划(72129)
- 自然(68851)
- 编号(68341)
- 自然科(67202)
- 自然科学(67188)
- 自然科学基金(65936)
- 资助(60085)
- 成果(55661)
- 课题(49288)
- 发(48577)
- 重点(47630)
- 部(45154)
- 创(44051)
- 项目编号(40800)
- 创新(40771)
- 年(40411)
- 科研(39314)
- 期刊
- 济(133144)
- 经济(133144)
- 研究(93182)
- 中国(69092)
- 教育(53566)
- 学报(49431)
- 农(48879)
- 科学(44980)
- 管理(44136)
- 财(37005)
- 大学(36883)
- 农业(34384)
- 学学(34159)
- 技术(32642)
- 融(26451)
- 金融(26451)
- 业经(23328)
- 经济研究(20171)
- 财经(19104)
- 图书(18835)
- 职业(18265)
- 业(17861)
- 问题(16951)
- 经(16233)
- 科技(15871)
- 坛(15455)
- 论坛(15455)
- 理论(14795)
- 技术经济(14272)
- 版(13749)
共检索到469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静松
现阶段我国多项"非遗"工艺的传承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如若想要打破这个困境,并将珍贵的"非遗"工艺长久传承下去,不仅需要社会以及国家的力量来支持,还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快培养传承人,其中将之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利用高职院"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势进行非遗工艺的传承,以及培养优秀的传承人才是一个很适合也非常有价值的途径之一。有针对性对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开展"非遗"工艺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其优势进行探究,并探讨系列人才培养策略,这不仅对提升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我国"非遗"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静松
本文主要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背景,突出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从而提出如何更好地适应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需求与发展为目标的艺术人才培养策略,对深化高职院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育发展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高职院校 艺术 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芮雪莹
文章呈现了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类人才培养现状,围绕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接轨,校企合作,双师队伍建设,确立特色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四个方面提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市场 应用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海 史丽 洪瑶琪
赣鄱传统工艺是江西民间传统艺术的统称,其覆盖面广,包括绘画、雕刻、刺绣等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上多以民间故事、神话、市井生活等为题材;在技法上代代相承,各有特色,自成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传统工艺的内涵与技法,导致赣鄱部分传统工艺即将失传。因此如何保护与传承赣鄱传统工艺,并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与不可推卸的责任。江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专业院校,理应在继承传统手工技术上肩负一定的责任与使命,对赣鄱文化产业与传统工艺传承的发展策略上起到主导作用。
关键词:
赣鄱文化产业 传统工艺 传承 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海翔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倾向于实践应用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现状,提出了确立科学的培养方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改革,更新教学方法的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并探讨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建立开放、自由的实验模式,课题研究模式以及建立工作室的模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玉亮 刘鲁平
艺术设计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础。当前,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人才普遍存在文化断层现象,缺少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从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价值和传承文化等视角,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以提高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国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注入发展原动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红霞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科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客观分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未来岗位,进一步明确培养"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适需应变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目标。提出加强高等职业艺术设计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全面提升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并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行业,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打造高职院校高端艺术技能型设计人才。最后建议进一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白杨 卿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的密集表达,当代大学生要以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为己任,而高校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校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重要举措以及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教育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优势与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传承 发展现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海
创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界得到普遍应用,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创业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艺术设计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探讨了建构以创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观的必要性,最后指出创业导向下建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具体路径,即政策支持,建构创业环境、实践辅助,培养创业意念、教学引导,锻造创业能力。
关键词:
创业导向 艺术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姚远
艺术品市场的科学规范、规模化发展要有专业的艺术创作、艺术管理、艺术经营、艺术教育、艺术金融等相关领域人才作为支撑。本文以天津地区为例,对天津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艺术品市场 高校 艺术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慧 马慎毅
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聋人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三维数字化技术人才,既能提升聋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使聋人大学生毕业后能有效地融入社会主流,又能挖掘聋人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与自身价值。聋人高等艺术设计专业三维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对策主要包括更新聋人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理念、提高聋人高等艺术设计教师的专业素质、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开发适合聋生学习特征的三维数字化技术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4个方面。
关键词:
聋人 艺术设计专业 三维数字化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强
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人才培养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并承担着美化生活、提升产品质量层次的重要功能。高职艺术人才培养应采取工学结合的模式,但客观上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不到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强高职艺术人才培养应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管理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挖掘丰富的地方资源,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注重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 艺术人才培养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从威
随着学科发展的不断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技术创新的新范式。文章拟在国家倡导高校协同创新的大背景下,探索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高校协同创新的基本内容以及我国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的进程,探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协同创新特质,着重探究了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的互动关系,围绕"复合型""跨界"等提出了培养适应协同创新的高等艺术人才的目标要求和培养方式,并指出只有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加快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步伐,才能繁荣我国文化产业,提升国家软实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樊孟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有深度、有品位、高端和精致的生活,对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设计性和艺术性都潜在地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各种设计类专业遍地开花,不断增设和扩招。其中偏具体设计的专业,如服装设计、动漫设计、桥梁设计、广告设计、机械设计等,多开设在服装类或艺术类对口院校,其学科基础厚实、人才培养定位准确、应用性强、特色鲜明。然而,偏宏观与稍上位的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夕人
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通识型人才为目标,及时改革培养模式、有效培养出一大批知识结构全面、综合素质较高并拥有创造能力的通识型视觉传达艺术专业人才服务于市场。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科学的实践应用课程体系、与社会和企业亲密接触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通识型 视觉传达艺术 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