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8)
2023(10691)
2022(8561)
2021(7847)
2020(6647)
2019(15200)
2018(15216)
2017(29951)
2016(16692)
2015(18936)
2014(19198)
2013(19216)
2012(17903)
2011(16239)
2010(16470)
2009(15635)
2008(15860)
2007(14750)
2006(13124)
2005(11906)
作者
(50432)
(42631)
(42297)
(40463)
(26586)
(20418)
(19257)
(16712)
(15995)
(15107)
(14530)
(14046)
(13478)
(13474)
(13246)
(13182)
(13126)
(12357)
(12265)
(12177)
(10819)
(10625)
(10431)
(9789)
(9750)
(9680)
(9594)
(9369)
(8754)
(8736)
学科
(75737)
经济(75668)
(51466)
(47559)
管理(39557)
农业(31137)
(30250)
企业(30250)
方法(29729)
数学(25992)
数学方法(25782)
业经(20984)
中国(20466)
(16527)
地方(16163)
(15832)
(14898)
(13957)
贸易(13954)
(13557)
(12943)
(11902)
银行(11872)
(11316)
(11164)
(11129)
(10667)
金融(10665)
农业经济(10578)
发展(10523)
机构
学院(247373)
大学(243345)
(105541)
经济(103389)
管理(91801)
研究(88173)
理学(78514)
理学院(77653)
管理学(76316)
管理学院(75872)
中国(68768)
(65495)
科学(54520)
(51921)
农业(50536)
(46703)
(45762)
业大(44598)
研究所(42314)
中心(41662)
(39789)
财经(35956)
(32670)
(32610)
北京(32433)
师范(32374)
经济学(31714)
农业大学(30921)
(30810)
(30210)
基金
项目(159855)
科学(124483)
研究(117886)
基金(114392)
(100253)
国家(99334)
科学基金(83391)
社会(74526)
社会科(70136)
社会科学(70113)
(63937)
基金项目(61023)
(52749)
教育(52366)
自然(52239)
自然科(50901)
自然科学(50888)
自然科学基金(49985)
编号(49914)
资助(45508)
成果(40400)
(36564)
重点(36203)
(35781)
(35756)
课题(33514)
(32554)
国家社会(30837)
科研(30526)
创新(30501)
期刊
(125141)
经济(125141)
研究(71123)
(68351)
中国(51807)
农业(46002)
学报(41773)
科学(38336)
(34635)
大学(31755)
学学(30165)
管理(29005)
(26765)
金融(26765)
业经(26540)
教育(23280)
(23078)
技术(20555)
问题(18552)
经济研究(17693)
财经(17553)
农村(15303)
(15303)
(15095)
(14808)
农业经济(14753)
世界(14622)
技术经济(12940)
经济问题(12918)
资源(12650)
共检索到376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刘子扬  
"非粮化"与"趋粮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地经营的两大趋势。在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的博弈中,各经营主体的资源禀赋、竞争能力及其收益差异,决定了经营模式的二元格局。较高的比较收益和绝对收益,是种植经济作物、形成"非粮化"的内在逻辑;节本增效、提升规模收益,则是"趋粮化"的主要逻辑。此外,国家土地政策、农业机械化水平、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家庭生计模式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种植行为的决策机制。"非粮化"抑或"趋粮化",是各经营主体基于"经济理性"和"生存理性"的综合考虑做出的理性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俊凯  李光泗  李宁  
[目的]农地种植结构与中国粮食安全直接相关,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证粮食安全要实打实地调整种植结构,因此有必要对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决策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OLS回归模型与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经营规模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第一,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存在“U”型关系,拐点为2.533hm~(2)。当农地经营规模小于拐点时,规模扩大会引起种植结构“非粮化”;当农地经营规模超过拐点后,规模扩大会引起种植结构“趋粮化”。第二,分粮食功能区考察,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的“U”型关系仍然存在,但在不同粮食功能区产生了不同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第三,地权稳定性对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调整的“U”型曲线关系具有调节效应。[结论]提出发展农机服务市场、协调各区域粮食生产责任、引导农户签订权责明确的土地流转契约、增加政策性种粮补贴、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调整之间的内在机制,确保农户种植行为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相契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刘洋  
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是违背农地流转初衷的,不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也有损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基于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动机差异,本文对二者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通过土地用途改变的可逆程度区分,对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影响土地生产率和粮食安全程度等进行了辨析。最后提出需要重视"非粮化"危害,划分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禁止耕地"非农化",建立城乡之间的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修复和恢复耕地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强  
农地资本化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农地经营权交易双方成本-收益分析,论证了农地资本化发展的实现条件,进而提出了推进农地资本化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凯  李光泗  
完善农地产权保护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农地“非粮化”问题日益被学界关注,但较少有研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山大学公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采用IV-2SLS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农地确权总体上会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粮食作物种植。(2)农地确权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影响农地种植结构,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配置在影响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农业资本投入为遮掩效应。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投入正向影响农地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农业资本投入负向影响粮食作物种植比例。(3)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对未发生过农地调整的村庄农户粮食作物种植行为影响更显著。因此,农地确权会诱导农地种植“趋粮化”,而不会带来“非粮化”问题。完善农地流转市场、适当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将有助于抑制“非粮化”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村土地政策稳定性,避免频繁的耕地调整,可以有效保障农地确权政策效应的发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醒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民营化是必然趋势。但我们不能以搞私有化来实现民营化。我国正在走股份化的路径,重要的是企业产权真正实现多元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藕香  姜长云  
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转入农地的"非粮化"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户转入农地的"非粮化"程度不同,并且存在地区差异。家庭农场的"非粮化"程度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普通农户的"非粮化"程度除了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外,还与农业生产条件有关;中部地区各类农户粮食种植率普遍较高,尤以"以农为主"的普通农户为甚。在对农户转入农地种粮选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中,大多不利于选择种粮,更多地倾向于"非粮化";相对而言,制约家庭农场种粮选择的因素远多于普通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对不同类型的农户种粮选择有显著的影响差异;种粮补贴的政策效应取决于经营规模,经营规模越大,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戚渊  李瑶瑶  朱道林  
研究目的:探究农地资本化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农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农地过度资本化问题的防范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随着耕地价格上涨,耕地价格与耕地非粮化存在"U"型关系,"U"曲线在耕地价格为969元/亩时取得极小值,耕地价格上涨对耕地非粮化利用的作用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特征;(2)耕地价格与非粮化的"U"型关系在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存在区域异质性,"U"型关系主要体现在粮食主产区,在耕地价格为876元/亩时取得极小值,较全样本拟合曲线的极小值拐点约降低90个单位。研究结论:农地适度资本化未对粮食安全造成冲击,而当农地过度资本化时,耕地价格上涨会促进耕地非粮化利用。未来在推进农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需要政府有效介入,正确引导和监管市场机制,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率,完善用途管制制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闵桂林  
农地流转市场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争论是当前影响农地流转市场化政策准确定位的关键。本着"农民本位"、"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市场正义对其进行辨析,该文断定:农地流转市场化前提是清晰产权或稳定承包权,而非经常性或定期性调整;农地流转市场发展呈现从"有市无场"向"有市有场"渐进转变;"离土不离权"还是"离土又离权"取决于农民自愿与机会成本高低;健全与完善农保,增加补贴,削弱农地保障功能,杜绝以农地换取保障的做法;把握规模"大"与"小"的辩证法,让农民有能力和敢于自觉流转,实现农地适宜经营规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雅婷  吕亚荣  蔡键  
近年来,农业生产"非粮化"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那么,农地流转是否是"非粮化"的诱因呢?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SUR)和Tobit模型检验了农户农地流转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面积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呈倒"U"型关系,与主粮作物种植比率呈正"U"型关系;农地租金、农户家庭劳动力禀赋、资金禀赋、亩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否专业型农户等变量和非粮作物种植比率正相关;自有承包地面积、地块平均面积、劳动力年龄和非粮作物种植比率负相关。研究认为,农地流转不必然导致农业生产"非粮化"问题。基于结论,提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抑制农地租金过快上涨,提高农业劳动力质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户种粮补贴、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海波  
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工具发现,国家与农民在围绕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与如何激励种粮上存在张力,张力的结果是农业妇女化、兼业化、“去粮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难与种粮人相对贫困。国家遵循的是政治逻辑,目的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民遵循的是经济逻辑,理性小农以家庭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种粮不能帮助农民实现“发家致富”。国家的“政府要粮”行为与“农民要钱”行为之间难以耦合,国家的政治逻辑存在单向性与单一性问题,忽视了农民的经济逻辑、需求层次逻辑、市场逻辑。因此,以市场逻辑调节国家政治逻辑与农民经济逻辑之间的张力,构建具有包容性的“一体两翼”的多重种粮逻辑关系,以协调多重逻辑(国家、农民、市场)的合力,实现国家的“种粮增产”,农民的“种粮增收”与“种粮致富”的双羸结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流  
本文基于最小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对2000—2013年美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4—2015年数据进行精度测算,最后运用该模型预测美国2016—2020年数据,实证结果表明,2000—2013年美国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水稻、大豆等农产品呈波动上升趋势。BP神经网络具有误差小、精度高的特征,因此,本文运用该模型预测未来5年美国耕地及农产品产量状况,2016—2020年美国耕地面积呈下降态势,农产品产量呈小幅度持续上升态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流  
本文基于最小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对2000—2013年美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4—2015年数据进行精度测算,最后运用该模型预测美国2016—2020年数据,实证结果表明,2000—2013年美国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水稻、大豆等农产品呈波动上升趋势。BP神经网络具有误差小、精度高的特征,因此,本文运用该模型预测未来5年美国耕地及农产品产量状况,2016—2020年美国耕地面积呈下降态势,农产品产量呈小幅度持续上升态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贾利军  马潇然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民的收入逐渐呈现非农化趋势,这种趋势在促进农业部门转型的同时也会导致农民种粮意愿降低,影响粮食生产,威胁粮食安全。本文在阐述农民收入非农化的成因机理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的粮食战略,分析收入非农化对我国粮食生产与安全的影响,并提出要辩证认识收入非农化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好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的矛盾以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湃  凌雪冰  张安录  
为全面评估农地总价值、进一步深入研究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的选择价值,采用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选择价值的研究进展与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选择价值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研究成果也有差距。国内学者将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遗产价值三者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内容较为单一,研究方法也以定性分析为主。而国外学者偏重于将选择价值单独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选择价值的概念、内涵及估算方法,并将选择价值应用到是否保护资源以及是否进行投资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当中。可见,国外对于选择价值的研究比较成熟,我国学者应在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上吸取国外的研究经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到我国土地价值评估的研究中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