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3)
- 2023(16103)
- 2022(13581)
- 2021(12545)
- 2020(10384)
- 2019(23650)
- 2018(23208)
- 2017(43794)
- 2016(23850)
- 2015(27222)
- 2014(27279)
- 2013(26767)
- 2012(25663)
- 2011(23663)
- 2010(24019)
- 2009(22783)
- 2008(22502)
- 2007(20673)
- 2006(18792)
- 2005(17679)
- 学科
- 济(113604)
- 经济(113471)
- 管理(71339)
- 业(64098)
- 企(52700)
- 企业(52700)
- 方法(40433)
- 数学(34760)
- 数学方法(34445)
- 中国(32456)
- 农(27829)
- 财(27241)
- 贸(27147)
- 贸易(27127)
- 易(26333)
- 制(25556)
- 地方(24789)
- 业经(23350)
- 学(22363)
- 银(19446)
- 银行(19408)
- 融(19144)
- 金融(19136)
- 行(18813)
- 体(18278)
- 农业(17392)
- 策(17356)
- 环境(16424)
- 理论(15427)
- 地方经济(15076)
- 机构
- 大学(356643)
- 学院(354938)
- 济(162702)
- 经济(159476)
- 研究(134617)
- 管理(128626)
- 理学(107988)
- 理学院(106761)
- 管理学(105148)
- 中国(104703)
- 管理学院(104475)
- 财(77198)
- 京(77046)
- 科学(75658)
- 所(69088)
- 研究所(61882)
- 财经(59458)
- 中心(59368)
- 农(58943)
- 江(55883)
- 经(53944)
- 经济学(51802)
- 北京(49684)
- 院(48292)
- 业大(47716)
- 经济学院(46306)
- 农业(46164)
- 范(45223)
- 师范(44719)
- 财经大学(43791)
- 基金
- 项目(221622)
- 科学(174343)
- 研究(163980)
- 基金(161857)
- 家(141699)
- 国家(140538)
- 科学基金(118354)
- 社会(106540)
- 社会科(101058)
- 社会科学(101037)
- 省(83488)
- 基金项目(82384)
- 教育(74963)
- 自然(73333)
- 自然科(71627)
- 自然科学(71600)
- 划(71456)
- 自然科学基金(70376)
- 资助(68368)
- 编号(64747)
- 成果(55548)
- 部(51127)
- 重点(50863)
- 发(49435)
- 课题(47351)
- 创(45440)
- 国家社会(45263)
- 制(44065)
- 教育部(44015)
- 性(43088)
- 期刊
- 济(193347)
- 经济(193347)
- 研究(118726)
- 中国(79503)
- 财(59258)
- 农(54870)
- 学报(54433)
- 管理(53075)
- 科学(51014)
- 大学(42026)
- 融(41229)
- 金融(41229)
- 学学(39553)
- 教育(38337)
- 农业(36760)
- 经济研究(32624)
- 财经(31702)
- 技术(30187)
- 业经(28103)
- 经(27513)
- 贸(26151)
- 问题(25559)
- 国际(24283)
- 世界(21080)
- 业(19876)
- 技术经济(18211)
- 统计(16275)
- 现代(15999)
- 版(15708)
- 理论(15601)
共检索到574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斌
迄今为止,已有20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先后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正式成员。纵观“非市场经济”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关系的演变,一方面,此类成员数量的增加使多边贸易体制在组织体系上逐渐演变成一个成员结构趋于广泛和全面的国际机制;另一方面,其规则体系却未能作出相应的、即便是“尽最大努力”的包容性调整,导致“非市场经济”国家作为一类成员在体制中的地位低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现今唯一全面承受“非市场经济”待遇的正式成员,应将积极融入多边贸易体制、提升在体制中地位和作用与谋求市场经济待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增强自身作为转型经济成员在体制中的参与力度,尤其是在重大决策机制和常设职能机构中的参与力度,以赢得在体制各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斌
2006年12月2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与开放战略再探索”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小礼堂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市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80余位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如何提升中国开放战略、优化开放政策等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讨。为反映本次研讨会的精彩内容,本刊特将与会专家的发言要点整理并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斌 韩润江
互惠是人类合作关系的基石,国际贸易协定将之作为基本原则原因正在于此。在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虽未得到明确界定,但却被公认与最惠国共同构成其两个基本原则,互惠是双边谈判的动因和策略,最惠国则是双边谈判成果多边化的实现机制。与最惠国的有条件性和无条件性相对应,互惠有特定和一般之分。由于一般互惠缺乏严格的减让对等和利益平衡,多边贸易体制始终是特定互惠和一般互惠的混合,并在对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和"非市场经济"成员分别强调不同互惠待遇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三层结构。
关键词:
多边贸易体制 互惠 最惠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崇仪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实际上起着“联合国”的作用。重返关贸总协定将推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有利于中国产品与劳务的出口,同时也将以让出部分国内市场为代价,实现经济结构的改组,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斌
多边贸易体制有关“非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是历史的产物,它既不只针对某一特定国家,也不仅局限于某一特定措施,而是在计划经济和转型经济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制度,因而也是计划经济和转型经济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政治经济关系的核心。目前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以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待遇问题为主,缺乏从历史和整体的角度对一整套机制及其动态演进的内在逻辑进行本质和深层次的剖析。本文认为:多边贸易体制“非市场经济”制度安排是包含“弱规则”和“超规则”两类体制外条款的多边框架下的双边安排,其形成和演进的内在逻辑是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两类国家的政治经济双重博弈。
关键词:
多边贸易体制 非市场经济 弱规则 超规则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淳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深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各国进行着多边、区域、双边、单边各个层次的全方位政治经济博弈,国际和国内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参与各方最终均获得博弈收益。从结果来看,WTO成功地推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虽然总体而言成员国都获取了收益,但利益分配并不均衡。从各成员贸易自由化的经验来看,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之下,其绩效大相径庭。为此,在对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博弈策略和效果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综述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挑战及"反边缘化"努力,提出了中国如何确保从多边博弈中获益。
关键词:
多边贸易体制 博弈 策略与效益 反边缘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晓华
80年代后半期开始,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加快并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考察经济集团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因为后者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集团化现象在历史上就出现过。1929-1933年的大危机,导致了世界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覃壮才
本文在介绍WTO多边贸易体制的五条基本原则:非歧视、更自由、可预见性、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发展和进行经济改革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教育承诺减让表,说明在中国教育服务中如何体现这些基本原则以及这些基本原则对中国教育服务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曾云
关贸总协定40多年来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努力,促进了全球贸易大发展,加快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世界贸易朝着自由化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但是,我们还远远不能说,世界贸易就已经实现自由化了。这是因为在国际贸易中,除了政府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存在外,还存在着其他的限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颖宁
本文试图从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及多边贸易体 制的实施机制之间的关系,从区域经济集团发展的新特点,如南北合作模式和开放性 地区主义,来阐述新区域经济集团的兴起、发展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巩固与发展的作 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集团 多边贸易体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曲云厚
本文从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角度研究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指出:在世界经济运行出现新特点的条件下,区域集团合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与多边贸易体制发生联系,即发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增强中小贸易国的地位,保护中小成员国在区域集团中的权益。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了区域集团贸易的自由化,削弱了区域集团化的作用。多边贸易体制有助于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性的实现、缓解政治矛盾、排除各国由于经济运行机制不同而发生的影响经济合作的障碍,增强各国贸易法规的透明度,并有利于削减非关税壁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小华 戴伟
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多边贸易体制邓小华戴伟一)经济集团化是指在组成一体化集团的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所有歧视性贸易障碍和其他非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无阻碍流动,并为此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经济集团并非历史的简单重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长春
中国已经入世十年了。期间,多边贸易谈判久拖无果,区域经济一体化蒸蒸日上。国际贸易红利增量更多体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是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一、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反向运行多边贸易体制是人类经过漫长历史过程的慎重选择。国际贸易经历了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两个国际贸易博弈时代之后,人类无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