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1)
- 2023(10168)
- 2022(8294)
- 2021(7382)
- 2020(6367)
- 2019(14065)
- 2018(13753)
- 2017(26596)
- 2016(14224)
- 2015(15861)
- 2014(15742)
- 2013(15594)
- 2012(13869)
- 2011(12184)
- 2010(12469)
- 2009(12243)
- 2008(12644)
- 2007(11590)
- 2006(10456)
- 2005(9917)
- 学科
- 业(82734)
- 企(78975)
- 企业(78975)
- 管理(68703)
- 济(63850)
- 经济(63735)
- 财(28307)
- 业经(27575)
- 方法(26018)
- 农(22581)
- 制(21479)
- 务(21448)
- 财务(21415)
- 财务管理(21390)
- 企业财务(20301)
- 数学(18142)
- 数学方法(17972)
- 体(16653)
- 技术(16615)
- 农业(16406)
- 体制(15053)
- 划(14742)
- 策(14346)
- 中国(13439)
- 和(12727)
- 企业经济(12570)
- 理论(12548)
- 经营(12450)
- 技术管理(11227)
- 银(10097)
- 机构
- 学院(212788)
- 大学(206513)
- 济(91902)
- 管理(90877)
- 经济(90184)
- 理学(77572)
- 理学院(76950)
- 管理学(76184)
- 管理学院(75772)
- 研究(61307)
- 中国(52064)
- 财(48968)
- 京(42230)
- 财经(37273)
- 江(33996)
- 经(33665)
- 科学(33076)
- 农(32575)
- 所(29486)
- 中心(28755)
- 业大(27870)
- 财经大学(27227)
- 经济学(26875)
- 商学(26773)
- 商学院(26548)
- 州(26207)
- 北京(26200)
- 研究所(25630)
- 农业(25213)
- 经济学院(24158)
- 基金
- 项目(132163)
- 科学(107280)
- 研究(100610)
- 基金(98244)
- 家(82741)
- 国家(81946)
- 科学基金(73910)
- 社会(66817)
- 社会科(63414)
- 社会科学(63400)
- 省(53081)
- 基金项目(51983)
- 自然(46516)
- 自然科(45508)
- 自然科学(45498)
- 教育(45474)
- 自然科学基金(44782)
- 划(42095)
- 编号(40017)
- 资助(39025)
- 业(33089)
- 制(32170)
- 成果(31676)
- 创(31620)
- 部(29827)
- 重点(28848)
- 创新(28560)
- 发(27601)
- 国家社会(27571)
- 课题(27317)
- 期刊
- 济(111598)
- 经济(111598)
- 研究(63437)
- 财(44862)
- 中国(43000)
- 管理(41310)
- 农(31877)
- 科学(26160)
- 学报(24389)
- 融(21778)
- 金融(21778)
- 农业(21561)
- 业经(20987)
- 技术(20684)
- 大学(20513)
- 学学(19753)
- 财经(19563)
- 经(16802)
- 经济研究(16534)
- 教育(16314)
- 财会(14116)
- 问题(13944)
- 业(13756)
- 技术经济(12896)
- 会计(11883)
- 现代(11723)
- 商业(11015)
- 世界(10681)
- 贸(10408)
- 经济管理(10211)
共检索到327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艳 年洁 杨明晖
本文用“进入权”对非国有股东委派的董事“赋权”,考察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的局限,以2007—2021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并购前后“非国有派”董事的变化对国有企业并购非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并购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并购后三年,随着“非国有派”董事在董事会占比的提高,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并购绩效显著提升,该结论在更换核心变量、改变模型、扩大样本区间以及使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DID政策冲击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后“非国有派”董事人数的增加可以提高监督治理水平(增加董事会召开次数并降低国有大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优化战略决策效果(促进数字化转型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增强资源供给能力(缓解税收负担和融资约束)。拓展性分析发现,“非国有派”董事积极参加混合所有制并购带来的并购绩效提升,最终能够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及抗风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并购中实现资本的有序扩张以及保障“非国有派”董事的话语权,提供了相应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济含 刘淑莲
基于国有企业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背景,深入考察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非国有股权比例,这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少而优"的并购,即降低并购发生的可能性,但所选项目能够获得优质的并购绩效,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并购效率,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大股东参与国企公司治理时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混改国企处于竞争性行业或属于地方国企时,非国有大股东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更加凸显。所得结论有助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业利用市场化力量"混"股权、"合"治理以及实现国企价值创造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明华 刘波波
董事会治理是国企混改方案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尤其是需要深化混改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作者多年主持开发的董事会治理指数和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考察了董事会治理对国企混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混改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董事会治理规范化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2)对于不同行政层级和行业竞争程度的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对其混合所有制改革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中央国企和垄断性国企的影响更大;(3)进一步研究发现,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不仅不会导致国有资本流失,还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本研究提供了董事会治理促进国企混改的经验证据,对新时代背景下更大力度推进国企混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海洋 曹少鹏 孟欣
文章以2010-2016年沪深A股国有企业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与派任董监高、国有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非国有股东派任董监高在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作用于企业绩效的路径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并且这种中介效应在垄断性国有企业行业中更显著。文章不仅丰富了股东治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更直接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非国有股东的作用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对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迎辰 王晓腾
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突破口,并购重组是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战略性调整。文章在分析并购重组作用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础上,结合当前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提出在明确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定位、健全并购重组法律法规、完善资本市场及提高金融中介服务能力等建议。
关键词:
并购 混合所有制 国有企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孔晓旭 唐晓萌 柳学信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引入非国有资本是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模式,但现有研究缺少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如何影响董事会决策的内在机制研讨。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通过增加国有企业董事会异议影响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董事会异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政府干预难度、行业竞争程度、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并且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通过增加董事会异议提升国有企业治理绩效,从而实现“君子和而不同”的效果。本研究厘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董事会内部决策过程及影响机制,能够为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段志鹏
利用2011—2020年国有制造业上市企业经营数据,建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及金融化程度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以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度为测度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力提振国有企业绩效;金融化程度会对国有企业绩效产生挤出效应,削弱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绩效的提升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竞争程度低、资产负债率高、经营规模小的国有企业中,金融化程度的负向调节效应更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从深化改革以落实专业化与市场化的现代经营理念、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以推动尖端资源在内部结构中合理分配及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以探索不同产业间优势互补的协同实践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彦玲
本文以2002—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混合所有制改革、高管限薪与国有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经研究发现:高管限薪与国有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绩效正相关;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显著增强高管限薪与国有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高管限薪 国有企业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广乾 冯瑞瑞 田野
本文分析了混合所有制通过对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影响企业价值的过程和机理,并以2016-2018年我国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混合所有制程度对国有企业价值的影响,探究了非效率投资抑制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传导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程度与国有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混合所有制程度对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并且非效率投资抑制程度在混合所有制程度和国有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中介传导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建词 姜广省
混合所有制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本文基于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2003-2013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混合所有制下的现金股利分配效应,将混合所有制程度测量为股东类别的多元化和股东股份的多元化之后,结果发现:(1)混合所有制程度与现金股利分配显著正相关,即股东类别的多元化、股东股份的多元化程度越高,现金股利分配强度越高、分配意愿越强;(2)民营参股程度越大、境外参股以及参股程度越高,现金股利分配强度越高、分配意愿越强;(3)进一步考察混合所有制在不同情境中的作用时,发现在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国有企业 现金股利 实证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聂永刚 伍龙英
本文以2011—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资本效率的影响,以及信息不对称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传导作用。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越高,国有企业的资本效率越高;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对国有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具有抑制作用,能促进企业信息质量的提高;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和国有企业资本效率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宁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从经济制度变迁层面深入剖析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通过构建资本结构调整模型,从国有企业非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以及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两个层面检验混改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可以加快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尤其在过度负债的国有企业中,非国有持股比例上升会加快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对调整方式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过度负债企业主要采用净权益增加的方式降低资本结构,而负债不足企业主要采用净债务增加的方式提升资本结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新啸 汤泰劼 郑国坚
合理的税负对于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和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税收行为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税收特征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股权制衡的影响作用下,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高层治理可以缓解国企代理问题和改善经营管理效率,从而在提高国企税收规避程度的同时增加其纳税贡献,这种效果在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更为明显,并且在地方控制和外部制度环境较好的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本文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与政府"双赢"的目标,不仅对企业税收决策和非国有股东治理的学术文献进行了有益拓展,而且对决策高层进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增加值考核作为国有企业提升长期绩效的重要手段,其所代表的价值管理理念正在促进公司治理相关供给侧制度的调整,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和运营方式。本文梳理了提升长期绩效与公司治理水平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德国、新加坡有关经济增加值考核的公司治理制度,在研究推进经济增加值考核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影响的基础上,针对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的不足,从促进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变、董事会制度建设和完善会计信息内、外部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春玲 李瑞萌 袁润森
本文以2007-2015年沪深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测度了2009-2013年5年间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的投资效率,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实证分析了国企混改前后投资效率的变化,并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研究控股方式和股权制衡度对混改国企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混改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由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方式的混改国企投资效率提高为最优;混改后股权制衡度越高,则国企投资效率越差。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投资效率研究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为正在进行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