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57)
- 2023(13548)
- 2022(11836)
- 2021(11113)
- 2020(9677)
- 2019(21576)
- 2018(21285)
- 2017(40994)
- 2016(22453)
- 2015(24867)
- 2014(24361)
- 2013(24167)
- 2012(21917)
- 2011(19674)
- 2010(19463)
- 2009(17611)
- 2008(16988)
- 2007(14580)
- 2006(12610)
- 2005(10974)
- 学科
- 济(84876)
- 经济(84780)
- 管理(60859)
- 业(58288)
- 企(47806)
- 企业(47806)
- 方法(40182)
- 数学(34833)
- 数学方法(34430)
- 中国(23625)
- 农(23098)
- 财(21361)
- 学(20511)
- 业经(18773)
- 地方(17454)
- 贸(16524)
- 贸易(16513)
- 易(16019)
- 农业(15757)
- 制(14237)
- 理论(14104)
- 技术(13552)
- 和(13333)
- 务(13314)
- 环境(13270)
- 财务(13247)
- 财务管理(13225)
- 企业财务(12482)
- 银(11960)
- 银行(11894)
- 机构
- 大学(309467)
- 学院(305887)
- 管理(121750)
- 济(117902)
- 经济(115388)
- 理学(106582)
- 理学院(105360)
- 研究(104916)
- 管理学(103351)
- 管理学院(102814)
- 中国(75782)
- 科学(68810)
- 京(66344)
- 农(57578)
- 所(53610)
- 业大(52247)
- 财(52227)
- 研究所(49471)
- 中心(46874)
- 农业(45611)
- 江(43171)
- 财经(42197)
- 北京(41643)
- 范(40133)
- 师范(39627)
- 经(38581)
- 院(37928)
- 州(35184)
- 经济学(34465)
- 技术(32785)
- 基金
- 项目(219725)
- 科学(170825)
- 基金(158973)
- 研究(154626)
- 家(141558)
- 国家(140416)
- 科学基金(119008)
- 社会(96038)
- 社会科(90958)
- 社会科学(90932)
- 省(86149)
- 基金项目(85334)
- 自然(80322)
- 自然科(78467)
- 自然科学(78441)
- 自然科学基金(77013)
- 划(73263)
- 教育(70523)
- 资助(64915)
- 编号(62169)
- 重点(49428)
- 成果(49295)
- 部(47334)
- 发(46258)
- 创(45778)
- 科研(42776)
- 创新(42631)
- 课题(42600)
- 计划(41849)
- 大学(40462)
- 期刊
- 济(123093)
- 经济(123093)
- 研究(86727)
- 中国(58264)
- 学报(57943)
- 农(51476)
- 科学(49826)
- 管理(43156)
- 大学(42656)
- 学学(40127)
- 财(38485)
- 农业(35373)
- 教育(33963)
- 技术(25017)
- 融(22705)
- 金融(22705)
- 经济研究(20450)
- 业经(20436)
- 财经(19693)
- 业(18738)
- 图书(17049)
- 经(16759)
- 科技(16660)
- 问题(16062)
- 业大(15839)
- 版(15777)
- 理论(14589)
- 技术经济(14174)
- 资源(13591)
- 实践(13488)
共检索到438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保障部课题组
为研究非典疫情对我国就业产生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劳动保障部组织了课题研究小组,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研究。现将课题组研究报告发布,作为专家的意见,供各地有关部门同志参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昉 胡鞍钢 陈淮 曾湘泉 郑东亮 陈宇 田小宝 莫荣 刘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保障部课题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陈云 鲍春雷 黄湘闽
2003年以来,我国经历了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和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三次较大规模的事件。本研究就三次大事件对就业的主要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而言,非典疫情对局部行业和地区影响较大,并且持续时间短、恢复较快,因而对就业的影响总体是短期的、结构性的、局部性的,但影响程度大于对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冲击力强,就业受到影响较为严重,失业率显著上升、农民工大规模返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十分突出;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冲击,影响巨大,范围广、程度深,并且因与春节假期重叠导致返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加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失业水平可能达到新高。为应对当前疫情对经济社会和就业影响,要在现有援企稳岗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疫区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更有效的就业帮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施学光
由于伊拉克战争和战后重建将面临着诸多挑战,国际局势动荡和国际恐怖主义蔓延,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最近“非典”疫情的爆发对中国经济和亚洲经济正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003年中国的GDP可能比预测略有下降,政府财政赤字将有所增加,失业率将有所上升。但从长期看,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
关键词:
伊拉克战争 “非典”疫情 经济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保障部课题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元龙 苏志欣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始于年初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下简称“非典”),已从广东蔓延至我国其他部分地区,其传播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冲击,尤其是对国内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典对经济滞后影响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在全力防治非典的同时,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将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非典”事件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预计我国宏观经济未来的运行将受到其影响。截止目前,形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商场客流明显减少,销售出现滑坡 因惧怕传染或减少感染机会,使大量的人减少了经济活动,从而减少经济需求,甚至减少一些商品的消费。 由于“非典”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空气传...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闲 刘炳磊 杨鈜毅
本文基于张响贤等(2003)的非典分析框架,复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并且基于长短期的视角,从收入端、赔付端和投资端三个维度关注短期内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从商业逻辑、发展模式、产品创新和保险科技的四个角度关注长期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与非典疫情均给保险业带来正负面影响,但非典时间的负面影响在新冠肺炎时期被部分正面影响所中和;疫情短期内对保险业造成部分负面的冲击,但是整体冲击有限;新冠肺炎疫情将给保险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助推保险转型、信息化运用和"大国家大保险"等发展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春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和奥运申办成功后,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财、物流动日益扩大,使得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市、跨地区的转移和开发就业为主体的人口流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大中城市膨胀起来。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有的城市功能、城市性质和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流动人口集聚的热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文浩 张杰 冯建元
政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制定合宜的创新激励政策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使用199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结合2003年"非典"疫情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公共突发疫情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共突发疫情对区域创新水平存在显著促进效应;公共突发疫情会进一步强化中国"西低东高"的区域创新格局;在高级劳动力要素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公共突发疫情对区域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加突出。因此,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大城市应积极参与"抢人大战",努力集聚科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促使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从而有效缓解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