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2)
2023(5385)
2022(4146)
2021(4086)
2020(3254)
2019(7417)
2018(7132)
2017(13804)
2016(7124)
2015(8380)
2014(7947)
2013(7998)
2012(7576)
2011(7080)
2010(6718)
2009(6264)
2008(6112)
2007(5263)
2006(4777)
2005(4247)
作者
(18745)
(15742)
(15651)
(15135)
(10005)
(7427)
(7202)
(6145)
(6058)
(5636)
(5430)
(5205)
(5100)
(4981)
(4975)
(4797)
(4675)
(4589)
(4465)
(4130)
(3957)
(3651)
(3647)
(3604)
(3563)
(3542)
(3426)
(3173)
(3152)
(3068)
学科
(36279)
经济(36132)
管理(17109)
方法(16302)
(15380)
中国(14006)
数学(13203)
数学方法(13164)
(12392)
企业(12392)
(9170)
贸易(9165)
(9088)
(9067)
业经(8573)
(6722)
(6693)
(6681)
关系(5900)
(5490)
银行(5490)
(5477)
农业(5395)
(5381)
(5377)
环境(5292)
理论(5135)
(5062)
(4939)
金融(4938)
机构
大学(106537)
学院(102789)
(55081)
经济(54484)
研究(42476)
管理(38420)
中国(33670)
理学(33083)
理学院(32692)
管理学(32392)
管理学院(32184)
(23251)
(23221)
科学(21622)
(20412)
经济学(19215)
财经(18940)
研究所(18599)
中心(17940)
(17600)
经济学院(17294)
北京(15482)
(14911)
财经大学(14319)
(13745)
师范(13692)
社会(13566)
(13348)
科学院(13129)
研究中心(12937)
基金
项目(68671)
科学(56398)
基金(54257)
研究(52446)
(47277)
国家(46937)
科学基金(40214)
社会(39453)
社会科(36382)
社会科学(36370)
基金项目(27635)
教育(23327)
自然(22791)
自然科(22331)
自然科学(22326)
资助(22131)
自然科学基金(22008)
(21492)
(19849)
编号(19025)
中国(18101)
国家社会(17942)
(17880)
成果(16267)
教育部(15972)
重点(15688)
(15237)
人文(14603)
(14023)
社科(13888)
期刊
(57976)
经济(57976)
研究(36303)
中国(21766)
(16723)
科学(14968)
管理(14657)
学报(13900)
(12629)
大学(11408)
经济研究(11170)
学学(10568)
财经(10528)
(9867)
金融(9867)
教育(9724)
(9255)
(9114)
农业(8972)
世界(8963)
问题(8025)
国际(8014)
技术(6763)
业经(6731)
(5738)
技术经济(5105)
统计(4836)
社会(4743)
经济问题(4730)
资源(4539)
共检索到159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杭生,洪大用  
今春爆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其意义显然已经不局限于一种新型疾病的发现。由这种疾病而引发的社会反应可以看作一次非常事件,这一事件暴露了快速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一些深层问题,同时也启示了我们这个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戎  
在2003年4月和5月期间影响中国社会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在5月上旬,全国每天的感染病例近百人,到6月累计病死340多人,在此期间北京和各个省份、各大城市都把“非典”的防治工作列为首要工作。不仅取消了“五一”的长假,原定各项大型会议被迫延期,而且许多学校的课程、企业的生产都根据防治“非典”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电视广播的新闻节目中,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燕  万欣荣  
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为研究背景,从转型背景、转型内容与转型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期所表现的独特性。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毓圭  
诚信是一个文化范畴,又是一个经济社会范畴。研究诚信文化建设,必须把它放到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活演变的互动关系中来认识。当前中国诚信领域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与中国诚信文化传统不相适应的矛盾。理解、辨识、扬弃中国诚信文化传统内核,重塑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诚信文化理念和诚信文化行为,是当前中国诚信文化建设的重大选择。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东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一直密切跟踪“非典”在中国农村的扩散发展情况 ,并成立了“非典与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应急课题组 ,钱克明所长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由所内各研究室组成 ,通过专业学科优势互补 ,实行信息共享 ,以做到快速反应。以动态定量研究“非典”对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影响 ,提出适时的应急政策措施供决策部门参考。本期刊登的是“非典”对“三农”影响专题系列报告之一 ,文中作者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本文是作者对《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卡尔·达尔曼等著)的介绍与评论。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具体情势和面临的挑战,指出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是迅速知识化以及在中国建立知识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建立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政  
城市与社会是双向建构、双向生成的,具有深层的辩证关系。城市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也是总体性、复杂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城市现代性既具有现代性的一般规定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其所展现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逻辑及其转型过程,包涵着丰厚的中国特色、中国内涵。我们必须通过中国城市现代性生成的历史与逻辑来探索与揭示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层逻辑与道路选择,实现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应对与把握,引领与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英浩  
劳资关系是一种经济、政治关系,又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劳资双方又具有一种逻辑关系,表现为资本优先,劳资平衡,劳方优先三个阶段。当代资本主义正处于劳资平衡的第二历史阶段。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正处于第一历史阶段即将结束,并开始向第二历史阶段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劳资双方强弱明显,加快了中国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护劳工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先哲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新中国社会转型的主线。新中国高校教师研究的话语流变深嵌于社会转型历程之中,并呈现出不同维度的变化轨迹:高校教师身份从"知识分子"走向"学术职业",角色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任用制度从"编制管理"走向"岗位聘任",流动状况从"稳定"走向"流动",职后教育从"教师进修"到"教师培训"再走向"教师发展"。新中国高校教师研究话语跟随社会转型而发生明显变化,整体上表现出更趋专业化、个体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这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话语流变的缩影。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福国  瞿帅伟  
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总体上可以从结构、组织和制度三个视角进行分类和把握。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进行了总结,并且把中国社会转型研究划分为社会转型的普遍解释基础、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解释和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逻辑三个层次。研究的三个视野以制度为研究支点,向上可以连接到结构背景,向下可以引入具体的组织要素分析,从而搭建了一个社会转型研究的沟通平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玉波  娄成武  
城市土地是一种公共资源,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对于实现其公平、有效配置和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法,阐述城市土地资源治理多元化的内涵,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质、问题及成因,分析城市土地资源"治理多元化"适用性的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土地资源治理为政治结构一元化框架内的科层政府、市场机制和市民社会的共同作用的多元化模式,并提出城市土地资源治理多元化模式的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杭生  
中国社会现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转型”也和人口等因素一样,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当前中国的各种现象无不带有转型的特点,社会成员也无不这样那样受到转型的影响和制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华东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意味着在短期内城乡居民拥有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因此,相对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现阶段出现另一个概念: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一概念的形成有其客观社会历史背景,有其特殊内涵和特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具体历史的,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过渡性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打破,城乡社保体系将接轨与融合,形成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届时将只有唯一概念: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月蓉  韩克勇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关系到中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兴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映射了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流转,对于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中国社会转型、农村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界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和流转制度的发展历程,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农村村民自治权异化、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和土地资源的天然局限等角度分析转型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的制约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出努力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岚  
30年的改革开放起始于自下而上的草根式改革,让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论发挥到极致,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并成为经济继续发展的最大阻力与精神污染的根源。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从逻辑上重构改革理论体系,促进顶层设计与底线共识相结合,全面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进程,架起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的过河桥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