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3)
2023(13779)
2022(11472)
2021(10708)
2020(8791)
2019(20222)
2018(20469)
2017(40027)
2016(21826)
2015(24529)
2014(24765)
2013(24473)
2012(22065)
2011(20015)
2010(19936)
2009(18278)
2008(17729)
2007(15625)
2006(13966)
2005(12243)
作者
(62402)
(52208)
(51349)
(49060)
(32858)
(24904)
(23285)
(20506)
(19834)
(18285)
(17631)
(17415)
(16335)
(16170)
(15874)
(15841)
(15462)
(15316)
(14952)
(14749)
(12886)
(12880)
(12578)
(12004)
(11776)
(11617)
(11590)
(11399)
(10440)
(10294)
学科
(89832)
经济(89735)
(66189)
管理(58197)
(47733)
(44999)
企业(44999)
方法(38893)
数学(33959)
数学方法(33627)
农业(31726)
业经(24433)
中国(23716)
(19855)
地方(18470)
(17682)
(17147)
(15865)
贸易(15855)
(15418)
理论(14219)
(14200)
银行(14164)
(13917)
技术(13519)
(13509)
(12846)
(12799)
金融(12798)
环境(12597)
机构
学院(308617)
大学(307406)
管理(125555)
(125219)
经济(122560)
理学(109534)
理学院(108415)
管理学(106536)
管理学院(106014)
研究(101484)
中国(79136)
(66145)
(64831)
科学(62848)
(53864)
业大(51827)
农业(50631)
(50515)
中心(47810)
研究所(46068)
(44708)
财经(43673)
(40411)
北京(40409)
师范(40083)
(39928)
(36547)
经济学(36231)
(35508)
经济管理(34796)
基金
项目(213378)
科学(168032)
研究(158369)
基金(155122)
(134155)
国家(132955)
科学基金(114832)
社会(100065)
社会科(94441)
社会科学(94418)
(83547)
基金项目(83231)
自然(73991)
自然科(72256)
自然科学(72243)
教育(71121)
自然科学基金(70957)
(69172)
编号(66631)
资助(62969)
成果(53211)
(47254)
重点(46672)
(45698)
(43995)
课题(43977)
创新(40929)
国家社会(40728)
科研(40305)
教育部(40291)
期刊
(138945)
经济(138945)
研究(89735)
(67878)
中国(58077)
学报(48917)
农业(45899)
科学(45535)
管理(41819)
(37958)
大学(37951)
学学(35844)
(33663)
金融(33663)
教育(32052)
业经(27896)
技术(25834)
(21538)
财经(20483)
经济研究(20032)
问题(19590)
(17275)
图书(16305)
(15993)
理论(15767)
科技(15069)
技术经济(15010)
农村(14712)
(14712)
实践(14621)
共检索到449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军  罗剑朝  
本文对农村金融中的常态“非中介化”和农户货币偏好规律进行了探讨,揭示伴随农户借贷行为而产生农户融资渠道的转变和货币偏好,这两种经济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信用的核心———普适性信任在发生作用,提出通过建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和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重构农户信用。同时,通过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优化对农户信用缺失约束的外部环境,以增强双方的信任度,从而达到消除农村金融中的常态“非中介化”等对农户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特   周静   韩晓燕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避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以辽宁省495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风险偏好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风险偏好中的风险厌恶系数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线性加权概率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兼业农户相比,风险偏好对高兼业农户的影响更大。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国志  江梦滢  
[目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方法]基于选择实验法和山东省978个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问题进行研究。[结果]结果发现,第一,随着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其对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意愿将不断增强,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农户选择“愿意”的比重分别为54.9%、77.7%和82.8%。第二,秸秆禁烧政策、农户直接补贴、技术培训和完善市场等政策能显著提高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率。第三,是否参加合作社、便利性认知、污染认知、政策认知和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有显著影响。第四,不同规模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优先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规模农户对农户直接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中规模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大规模农户对完善市场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农机购置补贴。[结论]要提升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积极性,必须制定多元化、综合性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同时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设备支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通过将中国农户的信用问题置于社会、市场和国家的结构性框架中来审视其渊源、发展与演变,本文认为:(1)农户的个人信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化"的社会资本;(2)中国农户的社会信任缺乏外向互动性,对外缔约空间受到极大限制;(3)内生于中国特殊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农户弱势心理状态,使得农户对国家的信任机制直接异化为"强依赖";(4)建立在匮乏的物质资本基础之上,"示范效应"成为中国农户在风险承受能力极低状态下衍生出的自发的风险化解机制;(5)转型社会将出现各种开放性变异并导致个人信用和社会信任的重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农户的信用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从亲缘信用向契约信用过渡的历史性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馨乐  李扬  杨向阳  
基于农户受到信贷约束假设,本文借助理论模型发现,如果农户面临的正规借贷渠道交易成本过高,则农户将转向非正规借贷渠道;由此进一步从农户社会资本和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两个方面量化交易成本,实证检验交易成本对农户借贷渠道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可以起到信号甄别的作用,从而降低农户与借贷资金供给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在非正规借贷渠道已经得到验证,不同类型的个人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且个人社会资本的作用小于社区社会资本;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包括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宣传、增加服务农户的信贷工作人员、提高对农村地区的有效覆盖率、扩大对农户贷款总规模等,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增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涛  赵敏娟  乔丹  姚柳杨  颜俨  
农户"两型技术"采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转变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表现。以膜下滴灌技术为例,基于选择实验法设计由设备补贴形式、工时补贴标准、耕地整理与技术指导4个属性构成的多种补贴政策情境,结合调研数据运用RPL模型,估计了反映农户政策偏好的效用函数。结果表明:受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所限,农户更偏好于不参与补贴政策;农户更偏好于较高的工时补贴标准,以及补贴政策与耕地整理项目的配套实施,两者对农户政策参与均有正向影响;农户对设备补贴形式与技术指导存在异质性偏好,且这种偏好差异可能表现为"反向性",并导致两者系数均值不显著。据此建议:注重技术适应性的提升与保险机制的完善;技术采用的学习成本与额外劳动力投入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不仅仅是设备成本;尝试与耕地整理等相关配套措施的有机结合;根据农户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服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卫龙宝  朱西湖  伍骏骞  
以经典的中位选民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全国"十县百村"新农村建设调查的1 981户农户数据,运用有序logit计量模型,对农户公共品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收入对农业生产设施、农村道路和社会保障的需求偏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农户的公共品需求具有明显的收入效应;其次,农户对农业生产设施和社会保障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价格效应;另外,其他个人特征和村庄特征等因素也会影响农户公共品需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凯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06年面板数据,系统地考察了子女性别对农村家庭父母亲工作时间和年收入的影响。通过运用面板模型,本文发现:①对一孩家庭来说,家庭生男孩对年收入的提高要比女孩多近1160元。②两孩家庭条件下,子女的性别组合对家庭年收入的激励强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头孩是女孩二孩是男孩>头孩是女孩二孩是女孩>头孩是男孩二孩是男孩>头孩是男孩二孩是女孩。按照头孩的性别将四类两孩家庭分为两组,在每一组内,二孩是男孩的家庭年收入仍然高于二孩是女孩的家庭;但两组之间头孩为女孩的家庭年收入高于头孩为男孩的家庭,激励效应的组间差异可能是由计划生育政策与父母的男孩偏好共同作用导致的。性别...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锐  李超  
本文利用大样本微观数据,运用泊松模型,对农户的借贷行为和偏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显著地偏好年利率低、担保抵押少、决策时间短、满足程度高和期限灵活的贷款,而对出借者是否具有农业知识抱无所谓态度;农户不会因为倾向其他特征水平而承受高水平的年利率;农户对年利率水平的偏好不是对称的,农户显著地偏好年利率低的贷款,但高水平的年利率对农户的借款偏好并不具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虽然户主的性别、户主受教育的最高年限对农户借款偏好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家庭纯收入、所经营的土地面积以及医疗卫生与教育总支出对农户借款偏好的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彦君  郑少锋  
基于陕西省小麦生产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的良种补贴方式偏好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对良种补贴的发放方式具有明显的货币直补偏好,导致这种偏好的主要因素为补贴政策设计本身,与农户自身特征和生产行为的关系不大。因此,应以农业项目的具体目标作为选择良种补贴方式的依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雅清  林丽梅  李玉水  魏远竹  
#N/A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俞滨  彭陆军  
本文通过对浙江农户理财行为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建立多项Logistic模型,在主成分分析法与变量剔除法两个估计的基础上,研究浙江农户理财行为偏好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麟科  仇焕广  白军飞  徐志刚  
农户风险偏好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0年中国4个省份599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风险偏好对农作物品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风险规避型农户倾向于采用低风险农作物品种,但农户风险偏好对作物品种选择的影响因种植规模不同而不同,相对于小农户,大农户在要素投入选择上受风险偏好的影响幅度更大。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减少农户对新品种信息的不确定性,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使农户能够合理配置风险资产,提高农户特别是大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炜虹  齐振宏  邬兰娅  胡剑  
本文基于重庆市35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以猪—沼—菜/果模式为例,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探讨农户的生态农业模式偏好与额外投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模式偏好与额外投入水平一致性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农户对生态农业模式的偏好度较低,对生态农业模式的平均额外投入水平为每年5608.2元/公顷。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模式偏好的因素包括:生态农业模式熟悉度、生态农业收益预期、周围农户示范作用、是否获得生态补贴、户主年龄以及家庭总收入;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额外投入水平的因素包括:生态农业功能感知、生态农业模式熟悉度、生态农业收益预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同山  牛立腾  
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农户的分化。分化产生的异质性农户对土地有不同的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和产权偏好,也就必然具有不同的土地退出意愿。本文立足于农户人口分化、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的现实背景,运用全国23个省(市、区)6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把农户退出农村土地的方式分为长期出租、政府征用、宅基地换城镇房和承包地换养老保险等四种,在多重共线性和模型适当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量分析人口、职业和经济因素对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及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除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耕地亩均收入外,劳动供养率、脱离农业的程度、成员在城镇定居、参与土地流转等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