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68)
2023(18341)
2022(15888)
2021(14886)
2020(12532)
2019(28700)
2018(28700)
2017(55632)
2016(30065)
2015(34005)
2014(33808)
2013(33120)
2012(30291)
2011(27074)
2010(27416)
2009(25415)
2008(24694)
2007(21523)
2006(18853)
2005(16440)
作者
(84187)
(69539)
(69499)
(66015)
(44427)
(33413)
(31727)
(27374)
(26426)
(24899)
(23563)
(23297)
(21996)
(21838)
(21514)
(21220)
(20941)
(20751)
(20000)
(19909)
(17263)
(16999)
(16864)
(15997)
(15690)
(15594)
(15407)
(15305)
(14052)
(13648)
学科
(117391)
经济(117255)
管理(86610)
(82757)
(68320)
企业(68320)
方法(57799)
数学(49451)
数学方法(48634)
中国(33052)
(31906)
(30903)
业经(27160)
(24560)
理论(23180)
(22796)
(22521)
贸易(22509)
(21880)
地方(21267)
农业(21010)
(19647)
(18845)
银行(18808)
(18679)
财务(18589)
财务管理(18548)
技术(18032)
(17977)
企业财务(17498)
机构
大学(426040)
学院(425377)
管理(168826)
(167450)
经济(163646)
理学(146699)
理学院(145138)
管理学(142230)
管理学院(141443)
研究(133909)
中国(100438)
(89626)
科学(82051)
(79143)
(65451)
财经(63745)
(61854)
中心(61242)
业大(60689)
(60484)
研究所(59462)
(57840)
(56966)
北京(56472)
师范(56472)
经济学(50704)
(49792)
(48847)
农业(48526)
财经大学(47493)
基金
项目(288001)
科学(226748)
研究(213637)
基金(208045)
(179901)
国家(178354)
科学基金(153900)
社会(133833)
社会科(126696)
社会科学(126663)
(112184)
基金项目(109414)
教育(100258)
自然(99418)
自然科(97116)
自然科学(97095)
自然科学基金(95318)
(94349)
编号(89607)
资助(86263)
成果(72727)
重点(64150)
(63631)
课题(60870)
(60864)
(59770)
创新(55556)
项目编号(55552)
教育部(55231)
科研(54851)
期刊
(180227)
经济(180227)
研究(122982)
中国(75878)
学报(63809)
管理(61980)
(59629)
科学(58444)
(55465)
教育(51858)
大学(49327)
学学(46051)
技术(38674)
农业(38516)
(34426)
金融(34426)
业经(30968)
财经(30747)
经济研究(29810)
(26340)
图书(26216)
问题(23472)
商业(20452)
理论(20258)
技术经济(20113)
统计(20056)
(19539)
(19229)
科技(19033)
现代(18646)
共检索到610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微晓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外部效应的经济形式,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趋明显。但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问题就是从"供给"的逻辑出发,忽视了"需求"逻辑。而目前学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主要来自于供给端,对需求端的深度研究较少,在理论上也呈现出"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文章首先从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出发,创新性地利用消费者均衡模型和蛛网模型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逻辑。文章提出两个创新性的观点: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是由需求的效用和收入水平共同决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微晓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外部效应的经济形式,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趋明显。但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问题就是从“供给”的逻辑出发,忽视了“需求”逻辑。而目前学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主要来自于供给端,对需求端的深度研究较少,在理论上也呈现出“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文章首先从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出发,创新性地利用消费者均衡模型和蛛网模型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逻辑。文章提出两个创新性的观点: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是由需求的效用和收入水平共同决定的;二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供给和需求长期弹性的平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忠民  张世英  
经济学中的蛛网模型(Cobweb Model)主要被用于分析农产品的供求波动,以及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是对供求关系最早的动态分析方法,例如著名的生猪—玉米循环(Hog-Corn Cycle)模型。传统的蛛网模型有两个基本假定:第一,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均为线性;第二,每一期的供给与需求均衡。在现实的经济系统中,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礼照  章泽生  李元生  
经济学中的蛛网模型描述了单一产品市场中供求变化规律及其与价格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调整过程。这一模型在分析农产品供求波动中应用十分成功。但是传统的蛛网模型建立在供给与需求均衡基础上,这一假设在我国农产品供求市场上是不成立的。在我国的不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上,很难相信在每一时点上都能通过价格调整使产品完全出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长鸣  
本文尝试运用可变参数模型实证分析非线性非均衡蛛网理论模型框架"猪周期"是否满足稳定的条件。研究表明,利用非线性非均衡蛛网理论模型框架下价格趋于收敛的充要条件:每一期价格对前期价格的一阶导数恒小于1,再结合可变参数模型可以对猪肉价格等具有周期性波动的时序数据是否趋于收敛进行实证检验。该分析框架下猪肉价格缺乏稳定性条件,并有发散的趋势。相对于猪肉市场的需求,供给对猪肉价格变化更为敏感,以致"猪周期"反复出现。基于此,政府有必要平衡猪肉市场"高价"和"低价"情况下出台的支持政策,加大"猪肉低价"状态下的支持力度;其次是推广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降低"低价"时养殖户的损失,保证生猪供给的稳定;最后,尝试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宏莉  张晨  
文章将社会责任履行纳入我国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并运用蛛网模型对我国8家上市银行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除建设银行外,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总体竞争力略逊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结论。研究认为:2009年的巨量信贷会导致不良贷款生成的概率增大,我国上市银行应持续遏制不良贷款率,积极拓展中间业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里文  马瑜彬  
文化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文化-技术-经济"相结合共创复合价值的系统过程,如何在兼顾优秀地方与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推动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创新融合、品效兼顾、联动发展的生态系统协同体系,是当代重要的文化产业建设命题。因此,本文对现有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形成机制进行文献梳理,对服务主导逻辑的内涵进行分析,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构建特色文化产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模型及形成机理模型,以期为其产业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晓旭  张劼  
粮食价格与产量的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常态,认识我国粮食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规律,为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运用传统蛛网模型研究中国柑橘类产量与柑橘市场价格的自发波动趋势,结合从2003至2009年相关数据,得出了由市场来调节柑橙类产量必然导致价格与产量都远离均衡点的结论,从而探索了如何稳定柑橘类生产,走出蛛网困境,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胡书  马祖军  代颖  
针对政府规制下由制造商、销售商、消费者、回收商和处理商构成的电器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分析了供应链中各主体的利润,并基于蛛网模型研究了政府与处理商之间的重复博弈过程,求得该博弈的均衡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府的WEEE处理补贴策略,结果表明:在处理商愿意响应WEEE处理补贴政策的前提下,政府降低对处理商实现的再生利用率的敏感程度或提高单位WEEE处理补贴上限,都能提高均衡状态下的WEEE再生利用率;若政府为了片面追求WEEE再生利用率最大化而不断提高处理补贴,将有损社会福利,且随着WEEE处理补贴的提高,社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胡书  马祖军  代颖  
针对政府规制下由制造商、销售商、消费者、回收商和处理商构成的电器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分析了供应链中各主体的利润,并基于蛛网模型研究了政府与处理商之间的重复博弈过程,求得该博弈的均衡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府的WEEE处理补贴策略,结果表明:在处理商愿意响应WEEE处理补贴政策的前提下,政府降低对处理商实现的再生利用率的敏感程度或提高单位WEEE处理补贴上限,都能提高均衡状态下的WEEE再生利用率;若政府为了片面追求WEEE再生利用率最大化而不断提高处理补贴,将有损社会福利,且随着WEEE处理补贴的提高,社会福利损失也越大。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孟秀丽  吴艾婧  杨静  
为了研究消费者质量感知水平对网购供应链网络的影响,围绕消费者对电商企业所展示产品的质量感知水平和消费者收到产品的质量感知水平两个参数,借助有限维变分不等式理论,分析了电商企业、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和需求市场各层决策者的均衡及最优条件,构建了考虑消费者质量感知水平的四层网购供应链均衡模型。利用修正投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合数值算例,讨论了消费者质量感知水平对网购供应链中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需求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感知水平越高,网购供应链的总利润越大,且消费者收到产品的质量感知水平对网购供应链的总利润影响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云鹏  张旭昆  
委托-代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激励性管制模型研究,但其约束条件并不总能得到满足。本文放宽管制模型的约束条件,并将消费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引入管制模型,探讨了立法者利用消费者信息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条件以及对消费者的最优转移支付水平。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尹进  胡祥培  郑毅  
社会化商务中,消费者依赖在线口口相传建立感知信任,其本质是复杂网络上的多源信任融合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多源信任融合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以主观逻辑方法为代表形成了信任融合方法的研究体系。然而,由于社交网络中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多源性和高度主观性以及用户生成内容的海量化,给多源信任融合模型带来量化难、实时处理难和融合难等问题。针对上述难题,提出"先聚类、后融合"的研究思路,先对海量推荐信息进行聚类,再融入感知信任的主观因素构建多源信任融合模型。首先,将推荐信息间的相似性作为节点关系,从社交网络中抽取出推荐信息相似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尹进  胡祥培  郑毅  
社会化商务中,消费者依赖在线口口相传建立感知信任,其本质是复杂网络上的多源信任融合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多源信任融合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以主观逻辑方法为代表形成了信任融合方法的研究体系。然而,由于社交网络中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多源性和高度主观性以及用户生成内容的海量化,给多源信任融合模型带来量化难、实时处理难和融合难等问题。针对上述难题,提出"先聚类、后融合"的研究思路,先对海量推荐信息进行聚类,再融入感知信任的主观因素构建多源信任融合模型。首先,将推荐信息间的相似性作为节点关系,从社交网络中抽取出推荐信息相似性网络,用谱平分方法对聚簇进行划分,实现对推荐信息的聚类;其次,用网络属性度量感知信任的影响因素,从复杂网络视角出发,提出消费者感知信任定性因素的量化方法;再次,以多属性决策方法为基础,改进主观逻辑方法构建多源信任融合模型,从而将感知信任的影响因素融入主观逻辑方法,突破主观逻辑方法只考虑推荐信息和网络路径的局限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推荐信息实验数据进行聚类,并分析主观因素对感知信任意见空间的调节作用,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模型能够快速划分推荐信息相似性网络,客观地量化感知信任的影响因素,使其融入信任度计算之中,且能够体现消费者感知信任的主观性和异质性。从仿真实验结果看,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大规模社会网络中推荐信息海量化问题,权威程度、从众行为和主体间亲密度等影响因素对信任度计算结果起调节作用。该模型将信任融合模型扩展到社会化商务领域,可以帮助商家评价已有消费群体对新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影响力,为大规模网络中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度量和预测提供新视角,为商家实时分析消费者感知信任意向和制定营销策略提供方法支持。对于难以建立新消费者信任的商家,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机制来提高用户生成内容量,培养或引入权威人士作为明星节点,建立有主题的小社区等形式来促进主体间交流,增强消费者之间的亲密度,从而提高消费者感知信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奚路阳  
品牌的本质就是关系,品牌价值蕴含于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中。当前我国企业的品牌化发展仍然面临诸如品牌力不足、品牌转化率不断降低、品牌忠诚度趋于弥散等一系列挑战,其均指向了企业与消费者品牌关系重构的必要性。据此,本文在考查三种价值创造逻辑的基础上,在战略层面提出了以消费者参与互动为主导的、凸显消费者作为"生产型消费者"角色的品牌价值共创系统模型,进而在策略层面从三个维度阐明品牌价值共创的核心路径:互动定制,以个性化的品牌产品实现消费者个性化的品牌需求;共建平台,以构建品牌共同体强化品牌凝聚力;共创管理,以绩效、接触点与危机管理提高品牌生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