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76)
- 2023(5544)
- 2022(4535)
- 2021(4657)
- 2020(3668)
- 2019(8881)
- 2018(8805)
- 2017(14437)
- 2016(8773)
- 2015(10266)
- 2014(10217)
- 2013(9531)
- 2012(8971)
- 2011(8533)
- 2010(8540)
- 2009(7481)
- 2008(7289)
- 2007(6290)
- 2006(5721)
- 2005(5321)
- 学科
- 济(31677)
- 经济(31653)
- 教育(18663)
- 中国(18371)
- 管理(15145)
- 方法(13955)
- 数学(13122)
- 数学方法(13026)
- 业(12849)
- 贸(9819)
- 贸易(9814)
- 易(9706)
- 企(8669)
- 企业(8669)
- 农(7926)
- 学(7675)
- 理论(6734)
- 发(6656)
- 制(6305)
- 财(5818)
- 发展(5769)
- 展(5647)
- 教学(5549)
- 关系(5481)
- 出(5286)
- 业经(5251)
- 银(5099)
- 银行(5098)
- 行(5043)
- 农业(4863)
- 机构
- 大学(122272)
- 学院(114626)
- 济(51429)
- 经济(50624)
- 研究(50403)
- 管理(35113)
- 中国(32990)
- 理学(30131)
- 理学院(29655)
- 管理学(29137)
- 管理学院(28885)
- 京(28200)
- 教育(27431)
- 科学(26624)
- 范(25600)
- 师范(25510)
- 所(24917)
- 研究所(22834)
- 财(21623)
- 师范大学(21582)
- 中心(19883)
- 北京(19720)
- 经济学(18092)
- 院(17947)
- 财经(17623)
- 经(16504)
- 经济学院(16292)
- 江(15733)
- 农(13957)
- 研究院(13932)
- 基金
- 项目(72420)
- 研究(60950)
- 科学(59487)
- 基金(52334)
- 家(45351)
- 国家(44914)
- 社会(38824)
- 科学基金(36904)
- 社会科(36674)
- 社会科学(36668)
- 教育(36143)
- 基金项目(25587)
- 编号(25004)
- 划(24978)
- 省(24944)
- 成果(23496)
- 资助(22301)
- 课题(21075)
- 自然(20476)
- 部(20254)
- 自然科(20045)
- 自然科学(20039)
- 自然科学基金(19716)
- 重点(18432)
- 中国(18420)
- 教育部(18396)
- 年(17363)
- 发(17242)
- 性(16694)
- 国家社会(16438)
共检索到187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袁祖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永柏
在诺贝尔科学奖109年的历史上,中国本土科学家一直处于无人折桂的尴尬境地。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至今无人问鼎诺贝尔科学奖?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还有多远?这是继"李约瑟难题"之后摆在国人面前的又一个世纪难题,人们把它称为"后李约瑟难题",也有人称之为"零诺贝尔奖现象"。我国"零诺贝尔奖现象"是诸多原因所致,其中教育是一个主要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要实现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必须彻底改革应试教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红州
中国切莫忘了诺贝尔奖赵红州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有两项大奖,是最能牵动国际社会的中枢神经的。一个是奥林匹克奖,一个是诺贝尔奖。有趣的是,我国公众对这两种奖,却抱着不同的态度,人们对于中国足球没能冲出亚洲,真是牵肠挂肚,痛心疾首;然而以中国46年不能获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万文涛 余可锋
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创新能力随年龄增长呈"钟形"曲线变化。建模研究表明,他们在13岁就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至38.17岁创新能力达到顶峰,创新的"黄金时期"长达28年。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之所以表现出"创新起点早、创新能力强、创新周期长"等特点,与其创新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有必要从中汲取经验。
关键词:
美国 诺贝尔奖得主 成长曲线 创新教育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景乃权 陈新秀 叶庆祥 李绍杰
证券市场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是近年来较为普遍的实证发现。对于这两种市场异角的解释,学术界并未统一。BSV模型和DHS模型是基于投资者不同的认知偏差,分别对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作了统一的行为解释,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我国证券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跃进 尹玉吉
中国经济学如何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 ?作者认为 :(1 )要真正贯彻“双百”方针 ,划清学术与政策之间的界限 ,遵循学术研究规范 ;(2 )经济学研究方法上必须由定性的规范分析研究转向定量的实证分析研究 ;(3)加大与发达国家经济学界尤其是诺贝尔奖得奖率较高大学经济学系、所的交流 ;(4)从中国实际出发 ,找准切入点 ,尽快在经济学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立华 张顺顺
2017年迎来了第7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为全面回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金融学科所取得的开创性贡献,笔者对1969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论文和《美国经济评论》100年评出的顶级20篇文章进行梳理,大体上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内容分为金融经济理论、宏观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三大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翼
“长资事件”之后,有人对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出了非议。本文针对这些看法较为客观地分析了“长资事件”的性质和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作用及缺陷,认为该模型并不会因“长资事件”而失去其在金融经济学理论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诺贝尔奖 长期资本管理基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玉涛 陈灵芝
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是获奖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呢?这不仅是实践问题,也是科技评价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以1901—195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人和候选人为例,研究相对学术水平及科研合作关系对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概率的影响。首先,从科学计量学和科学社会学两个方面解析诺贝尔奖评选的科学评价特征,采用Pr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运用QAP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诺贝尔奖提名人更倾向于提名比其(相对)学术水平高的科学家;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提名人存在科研合作关系,有利于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最后,本文提出科学家想要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应在提升自身学术水平的基础上多与类似诺贝尔奖提名人的高水平科学家合作,不仅能够获得经验、知识和声誉,而且有利于在学术共同体中获得认可。
关键词:
科研合作关系 相对学术水平 提名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研究》杂志编委会学术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瞿葆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30日上午10时5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张九庆
大凡对诺贝尔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很多获奖人获奖时年纪轻轻,原因是他们在更年轻时提出了重要理论或者得到了重要发现。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是,劳伦斯·布拉格因为X射线晶体结构的开创性工作,25岁时就和自己的父亲亨利·布拉格一起登上了物理学的最高领奖台。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三个获奖者虽然年龄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做出杰出科学贡献的时候,都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他们获奖的时候,都还没有获得正高级职位。197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3个人,一半的奖金给了两位来自企业的科学家,一位是IBM公司沃森实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群锋
诺贝尔奖是全球科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全球各个学科领域中顶尖的科学家。本文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他们获奖时的年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乐真
也谈中国何以与诺贝尔奖无缘──从我国科技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谈起胡乐真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赵红州教授的《中国切莫忘了诺贝尔奖》一文(见《中国科技论坛》1995年第4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我们何以长期与诺贝尔奖无缘?我同意赵文所作的结论:“这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