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167)
2022(1023)
2021(918)
2020(864)
2019(1807)
2018(1844)
2017(3123)
2016(1996)
2015(2282)
2014(2370)
2013(2295)
2012(2278)
2011(2131)
2010(2370)
2009(2343)
2008(2356)
2007(2255)
2006(2250)
2005(2226)
2004(1939)
作者
(5880)
(4747)
(4711)
(4682)
(3079)
(2335)
(2194)
(1877)
(1851)
(1812)
(1657)
(1650)
(1615)
(1612)
(1547)
(1521)
(1510)
(1424)
(1416)
(1393)
(1368)
(1203)
(1189)
(1176)
(1156)
(1136)
(1109)
(1093)
(1008)
(989)
学科
(6674)
经济(6655)
管理(6395)
(5003)
(4265)
企业(4265)
(3135)
中国(2941)
(2609)
教育(2326)
(2312)
(2292)
银行(2292)
(2206)
地方(2091)
(1917)
业经(1907)
制度(1846)
(1846)
理论(1837)
(1731)
(1617)
金融(1617)
农业(1604)
(1595)
方法(1513)
税收(1489)
(1468)
体制(1337)
教学(1298)
机构
大学(27703)
学院(26778)
研究(9645)
(9381)
管理(9165)
经济(8995)
中国(8912)
理学(6900)
理学院(6769)
管理学(6619)
(6584)
管理学院(6544)
(6510)
(6464)
中心(5525)
科学(5329)
(5069)
(4987)
(4827)
(4729)
师范(4689)
(4507)
北京(4366)
银行(4359)
财经(4340)
(4198)
(4130)
研究所(4049)
人民(4016)
(3772)
基金
项目(12876)
研究(10658)
科学(9941)
基金(8733)
(7171)
国家(7062)
社会(6314)
科学基金(6013)
社会科(5927)
社会科学(5927)
教育(5453)
成果(5144)
(5036)
编号(4808)
(4245)
基金项目(4049)
资助(3876)
课题(3790)
自然(3440)
自然科(3368)
自然科学(3367)
(3348)
自然科学基金(3304)
(3039)
项目编号(2936)
重点(2900)
(2793)
(2753)
(2746)
阶段(2746)
期刊
(15153)
经济(15153)
研究(11460)
中国(9011)
教育(6815)
(5675)
(5436)
金融(5436)
管理(4530)
(4288)
学报(3836)
图书(3680)
科学(3466)
大学(3086)
书馆(3075)
图书馆(3075)
技术(2591)
学学(2489)
财经(2377)
农业(2321)
业经(2317)
(2045)
问题(1977)
(1868)
论坛(1868)
理论(1772)
职业(1745)
(1735)
经济研究(1719)
农村(1696)
共检索到55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榕  童华军  
我国力图通过"限塑令"来引导与规范公众的环保意识与资源循环意识,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由于对"限塑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诸多偏差,其执行可能导致较高的社会成本。惩罚性罚款的适用也面临着选择性执法以及机会成本的问题。相比较生硬的政策法规,以软性的增强民众环保自觉性教育无疑是新型的路径选择。同时现阶段替代品的使用也要坚持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只有从源头使用上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所在。最后逐渐以软性的增强民众环保自觉性教育来替代生硬的政策法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秀凤  王琦  陶国栋  
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的商品零售场所施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是治理白色污染、倡导生态文明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政策支撑。文章根据污染者支付原则,结合产品收费等环境经济手段分析了"限塑令"的政策效应,并对其阶段性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指出了法令执行过程中反映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缺少有效替代品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多方合作机制等相关建议措施,以实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政策初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澄  
"限塑令"实施四年多来,在增强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对我国"限塑令"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国外"限塑令"实施的成功经验,从而提出我国应该探索"限塑令"费改税、加强监管和提高塑料袋价格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在新高度上的辩证统一关系,让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生态文明”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写进了宪法,标志着“生态法治”成为我国法治一项新的重要内容。“生态法治”已经成为我国法治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升级进步。它把此前“保护环境”的制度规范上升到“法理价值”的哲学层面,从而将对我国整个法律体系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从法理学的角度阐释“生态法治”,可以丰富我国法学理论的内容,还能为“生态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莉  
公共利益是理论上与实务上一个极重要,却又模糊不清、备受争议的概念。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公共利益的概念也不断改变,而争论至今尚无定论。文章从法学理论角度对公共利益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法律规定的公共利益才是真正的公共利益,抽象的、模糊不清的公共利益法律条款是对个人利益的威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胜利  臧志祥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1月19日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力度。《意见》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为原则,明确了塑料制品替代、禁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到2025年建立塑料制品全过程监管制度,使得塑料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该《意见》出台后,被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鹏  祁占勇  
从林某诉某大学案的审理和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校是"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相应被纳入行政诉讼制度的监督范围;司法审查的有限介入是必要的,而不是对学术自由的干预;教师职务授予行为的主体不是学校的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而是学校;"评"与"聘"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行政行为,后者是一种民事行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单佳  
从2010年以来,几乎每年各路媒体均会发表限塑令实施效果的报道,报道内容的模式几乎是一样的,大意基本上是"限塑令实施××年,效果怎么样"。从2016年2月份开始,各路媒体开始以"限塑令实施7年名存实亡、限塑令实施8年来名存实亡"来阐释限塑令实施的效果,分析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客观看,这些报道"各有真理",但有些内容是值得商榷的。限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鹏  
高等学校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它对学生实施的处分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是否具有可诉性,取决于学校的处分决定是否引起学生学籍的改变和身份的丧失,因此,将勒令退学、开除学籍这些严重影响学生受教育权的处分决定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立法精神和发达国家行政法改革的趋势,也能有效地监督高等学校自主权的运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随着高等教育情景的复杂和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高校频频被推上被告席。总的来说,目前高校发生的学位纠纷主要有三类:由于学生的学术不当行为,依照学校规章制度而失去学位资格引发的纠纷;因学生没有达到学校的学术要求失去被授予学位资格而产生的纠纷和因学位论文评价没有通过而引发的纠纷。笔者从法理学的视角对高校的学位纠纷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规避学位诉讼风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田野  文成英  
《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承担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然而,从法理学角度,通过赋予劳动者二倍工资权利,以缓解劳动者因缺乏书面劳动合同的举证劣势地位之说,略显片面。既然《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行为系违法,那么,由行政部门或执法部门予以纠正惩处,而非赋予劳动者二倍工资权利,方是"法的平等"应有之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文磊  王芳芳  黄文芳  
通过对居民区的抽样调查了解"限塑令"实施后对居民塑料袋消费情况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包括消费总量的变化、不同种类塑料袋的消费数量变化、无标识塑料袋的利用率等情况。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认为正规超市和商场较好地执行了"限塑令",而提供无标识塑料袋的大量非正规商铺和商贩却没有被约束到,致使塑料袋减量化效果并不明显。但"限塑令"的积极意义仍然能够从调查中体现出来,应该坚持推行。最后就"限塑令"的实施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黄倩  
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中保护和尊重信息权利体现了法律对于各项法理利益冲突的协调。从信息权利的非财产性属性来看,《世界人权宣言》等系列法律性文件是保护信息权利的重要法理基础;从信息权利的财产性属性来看,财产权劳动理论等是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理论基础。信息权利在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二者之间的能动法理关系。这也是思考评价、分析馆藏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中信息权利保护能力重要法理基础的思路之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明冉  郁婷婷  王淼薇  黄文芳  
我国"限塑令"正式实施已有三年时间,其实施效果如何、是否存在反弹,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选取高中低收入的三个居民小区,对其塑料袋的消费量进行了政策实施前后的三次跟踪调查,从弹性需求角度分析了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尽管大超市大商场塑料袋减量化比较成功,但综合来看塑料袋减量化效果并不明显;居民不同种类塑料袋的消费对大超市大商场塑料购物袋的替代是"限塑令"减量化失效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优化完善政策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