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15)
2023(14015)
2022(11809)
2021(10798)
2020(9147)
2019(20476)
2018(20010)
2017(38489)
2016(20821)
2015(23099)
2014(22957)
2013(22001)
2012(20242)
2011(18091)
2010(17486)
2009(15810)
2008(15066)
2007(13113)
2006(11051)
2005(9655)
作者
(60988)
(51044)
(50562)
(48310)
(32161)
(24628)
(23036)
(19873)
(19669)
(18016)
(17426)
(17362)
(16420)
(16060)
(16045)
(15973)
(15343)
(15084)
(14819)
(14542)
(12767)
(12597)
(12578)
(11784)
(11568)
(11321)
(11085)
(10921)
(10434)
(10290)
学科
(84811)
经济(84715)
管理(57401)
(52912)
(43694)
企业(43694)
方法(40208)
数学(36001)
数学方法(35513)
(22396)
中国(21696)
(20872)
(19896)
地方(18638)
业经(16840)
(16665)
(14190)
财务(14141)
财务管理(14110)
农业(13753)
企业财务(13517)
(13424)
金融(13416)
(13262)
(13222)
贸易(13219)
银行(13208)
(13163)
理论(13119)
(12818)
机构
大学(288220)
学院(287228)
(115258)
经济(112936)
管理(107699)
研究(100617)
理学(94177)
理学院(93075)
管理学(91056)
管理学院(90539)
中国(73965)
科学(65481)
(60535)
(55280)
(52536)
(51325)
业大(47981)
研究所(47434)
中心(46258)
农业(44058)
财经(42580)
(42301)
(39098)
(37584)
(36868)
北京(36816)
经济学(36450)
师范(36270)
(33114)
经济学院(33020)
基金
项目(209201)
科学(165175)
基金(153798)
研究(145184)
(138032)
国家(137015)
科学基金(116740)
社会(92958)
社会科(88249)
社会科学(88227)
(82356)
基金项目(80788)
自然(78450)
自然科(76698)
自然科学(76666)
自然科学基金(75284)
(70404)
教育(67632)
资助(63364)
编号(55568)
重点(48530)
(46018)
(45228)
(43787)
成果(43699)
科研(41379)
创新(41176)
计划(40926)
国家社会(39643)
课题(39636)
期刊
(116808)
经济(116808)
研究(78789)
学报(55177)
中国(54139)
(48406)
科学(47537)
大学(41209)
(40886)
管理(39883)
学学(39442)
农业(32763)
教育(29262)
技术(25471)
(24143)
金融(24143)
财经(21163)
经济研究(20310)
业经(18745)
(18313)
(17372)
(15518)
问题(15495)
业大(15067)
统计(14781)
科技(14184)
技术经济(13329)
(13295)
农业大学(12596)
资源(12364)
共检索到409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竹泉  谭云霞  宋晓缤  
"结构性去杠杆"要在准确测度杠杆率的基础上,分部门(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界定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杠杆率阈值标准。但是,目前收益债务比形式的宏观杠杆率与资产负债率形式的微观杠杆率严重脱节,且虽然有助于进行不同经济体宏观杠杆率的国际比较及国内不同时期宏观杠杆率的比较,但是分部门的杠杆率却未能与其自身的收益水平相联系从而难以确定各部门的真实风险水平和合理阈值,各地区在确定其分部门的杠杆率阈值时就更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7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不同地区实体经济的真实杠杆水平以及传统杠杆指标的错估程度进行了分析,采用"双重"杠杆率的测度体系,建立各地区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阈值标准。研究结果显示:(1)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资本负债率在整体上呈现"东南低—西北高"的地区分布,传统的杠杆率指标对真实杠杆水平产生系统高估,近10年的高估程度在40%以上。(2)结合地区资本价值创造能力以及实体企业对去杠杆的耐受程度,确定各地区杠杆率结构性优化方向和力度。其中,青海、云南、黑龙江、海南、新疆、天津、宁夏、河北、辽宁、福建地区要"逐步降杠杆";吉林、北京、湖北、湖南、山西、重庆、甘肃地区要做到"稳杠杆";西藏、浙江、陕西、安徽、江西、四川、陕西、内蒙古、上海、山东、江苏、河南、广东、广西地区可以适度"加杠杆"。(3)近10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风险和短期财务风险呈现为明显的"东南降—西北升"的趋势,部分地区风险快速升高,主要由于所在地区高风险企业"杠杆率进一步升高"的风险拉动作用。虽然本文仅以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但其重要意义在于,首次确立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杠杆率阈值标准的科学方法,从而为各地方政府有效把握杠杆结构性优化的方向和力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哲希  李子昂  
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是中国应对高债务问题的新思路,即在保证总体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的前提下把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杠杆尽快降下来。因此,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各部门杠杆率将有升有降。那么,居民部门是否应该充当加杠杆的主体,从而为结构性去杠杆创造更有利的宏观环境,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含有高杠杆特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系统分析了居民部门加杠杆在宏观层面上带来的影响,发现结构性去杠杆进程中居民部门不应加杠杆:(1)居民部门加杠杆不仅难以促进反而会抑制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不过,由于产出水平下滑幅度更大的缘故,消费率会在消费支出下滑的同时"被动"上升,从而掩盖居民消费需求萎缩的事实。(2)虽然理论上存在居民加杠杆会促进企业降杠杆的杠杆转移机制,但是居民部门加杠杆也会导致居民投机性行为显著增加,从而使得现实中杠杆转移效果显著减弱并会加剧资产泡沫风险。(3)居民部门加杠杆不仅难以缓冲企业部门去杠杆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而且会导致经济产出水平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不利于结构性去杠杆的推进。鉴于此,中国在推进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应努力控制近年来居民部门杠杆率过快上升的趋势,保持居民部门杠杆率的稳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彦斌  随晓芹  刘哲希  
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一个经济体的过度负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根源,它会引发资产泡沫从而加剧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因此,如何事前地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过度负债,提供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相较于杠杆率这一常用的预警指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含有资产泡沫和融资约束的宏观模型,系统论证了"杠杆率/投资率"是更好的预警指标。随后,本文基于41个代表性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1)"杠杆率/投资率"上升会显著放大杠杆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更容易引发资产泡沫风险;(2)杠杆率上升不一定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概率显著增加,但如果同时出现了"杠杆率/投资率"上升的情况,那么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概率会显著增大。2012年以来,中国开始出现"杠杆率/投资率"持续扩大的情况,需要高度警惕。未来,中国要打好防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不仅要在"结构性去杠杆"上下功夫,还要通过提振民间投资需求等手段有效降低"杠杆率/投资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君  何东伟  何知仁  
金融中介基于风险感知而非真实风险进行投资决策。由于风险感知具有主观性和易变性,金融中介对投资需求的预期会反过来影响风险感知。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中介对投资需求的预期取决于其对金融周期的判断。由于缺乏客观的公共信息,市场对投资需求的预期可能"自我实现"。在结构上,本文首先建立了以内生性风险感知为核心的简单模型,刻画金融中介的杠杆率、风险感知和名义利率的内生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具体讨论货币政策通过调控利率水平进而影响金融市场风险感知和杠杆率的机制,并通过引入风险感知的跨境传导机制,讨论了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钰  胡维  
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国际黑天鹅事件频发、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新常态大背景下,稳步去杠杆是我国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目标。早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当前,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三去一降一补"之首。2016年底,中央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牛慕鸿  纪敏  
"杠杆率"首先是微观的财务概念,一般是指经济主体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的资本金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在统计上,负债与股权之比、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资产与负债之比,以及上述指标的倒数,都可用于衡量杠杆率,本轮危机后国际银行监管领域新设的"杠杆率"监管指标,就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一级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钰  胡维  
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国际黑天鹅事件频发、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新常态大背景下,稳步去杠杆是我国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目标。早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当前,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三去一降一补"之首。2016年底,中央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申广军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杠杆率对一国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鲜有研究探讨杠杆率对收入分配等深层经济社会问题的影响;在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当今社会,研究杠杆率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世界银行1981—2015年跨国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14年家户数据,就杠杆率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率总体上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杠杆率显著提高了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同时降低了其他各收入水平群体的收入份额,是杠杆率提高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直接影响机制;杠杆率还可能对收入分配产生极化效应,表现为同时增加了富裕阶层收入份额和减少了赤贫阶层人口比重,但对中产阶级群体收入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初始收入较高的家庭更容易获得信贷,并通过加杠杆进行金融投资或创业获取更高的收入增长,从而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本文研究结论为全面认识杠杆率影响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于合理推动中国经济去杠杆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汤子隆  易露霞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与结构转型的推进,我国总杠杆率水平急剧攀升,且受债务驱动增长模式及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我国杠杆率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之间作用机制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错综复杂的客观现实,要正确理解杠杆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而制定积极稳妥的去杠杆政策必须考虑区域因素和部门因素。以2010—2016年全国30个省市区(不包含我国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总杠杆率、分部门杠杆率、金融波动及经济增长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并基于部门分化和区域分异双重视角对我国杠杆率结构变动关联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区域杠杆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但各部门杠杆率变动与本区域及其他区域总杠杆率变化的联动机制不尽相同。总体而言,金融杠杆率对总杠杆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部门杠杆率对总杠杆率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为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平衡,决策层应基于不同区域或部门影响机制,根据区域杠杆结构特征、经济结构调整进度及金融稳定程度制定差异化政策,通过影响和引导市场主体杠杆变动幅度和方向来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平衡。具体来讲,一是去杠杆必须注重区域间差异化政策的求同存异;二是去杠杆必须注重部门间杠杆波动的组合规律;三是去杠杆必须注重监管与宏观政策的合理选择与匹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又有  蔡定洪  胡章灿  张翼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债务持续上升,成为导致企业部门杠杆率和总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国企内部而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出现了"杠杆率背离"现象,即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并且持续下降,但其债务规模和宏观杠杆率(债务占GDP比重)的增速较高,并在绝对水平上超过了央企。本文针对"杠杆率背离"现象,依据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国企内部的杠杆率差异。研究发现:央企与地方国企存在不同的负债机制,央企的债务增速与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与物价及利率不相关;而地方国企的债务增速与地方财政支出、GDP增速、物价和信用利差均呈正相关,与基准利率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环境下,虽然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且持续下降,但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主要来自资产扩张而不是利润积累,加之存在隐性负债和过于依赖低成本融资的问题,因此地方国企的潜在债务风险总体上高于央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宋龑娜  
当前.去杠杆的重点领域应放在国有企业、强周期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和僵尸企业警惕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背后有特殊的国情,如追赶型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高杠杆、金融市场不发达等过程,且我国债务多为内债,有高储蓄率作为支撑,可以说,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极低。但长期高杠杆高负债对非金融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和风险隐患绝不容忽视。一是高负债加大企业自身财务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宋龑娜  
当前.去杠杆的重点领域应放在国有企业、强周期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和僵尸企业警惕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背后有特殊的国情,如追赶型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高杠杆、金融市场不发达等过程,且我国债务多为内债,有高储蓄率作为支撑,可以说,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极低。但长期高杠杆高负债对非金融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和风险隐患绝不容忽视。一是高负债加大企业自身财务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忠民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杠杆已从宏观层面的经济调控渗透到微观层面包括市场主体经营决策在内的几乎所有经济活动当中,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杠杆不同于其他金融工具,其在发挥功能作用的同时,一旦管理不当,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以致产生预想不到的破坏性,小到导致企业破产,大到引发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如何有效运用、管理和配置杠杆,是当前国民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从历史角度分析杠杆的演变去向,能为我们理清未来处理杠杆问题的思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建华  
"对于行政职能部门的人员,有没有像对销售人员那样简单、有效的考核办法?"一位企业老板这样抱怨:"我们企业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只要把业绩做好了,就能获得相应的销售提成。但是行政职能部门的人员却不一样,他们没有积极性,每天都是朝九晚五地混日子,因为他们的工作很难通过业绩指标来衡量。公司也采用了一些考核办法,但基本都是定性的,考核出来的结果也没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知识经济的来临,意味着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由杨承训、杨承谕、乔法容合作的《历史的杠杆——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研究》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