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52)
- 2023(19268)
- 2022(16668)
- 2021(15808)
- 2020(13130)
- 2019(30018)
- 2018(29804)
- 2017(56667)
- 2016(31012)
- 2015(34814)
- 2014(34455)
- 2013(33748)
- 2012(30873)
- 2011(27777)
- 2010(28043)
- 2009(26346)
- 2008(25955)
- 2007(23309)
- 2006(20934)
- 2005(18771)
- 学科
- 济(117488)
- 经济(117324)
- 管理(104341)
- 业(93229)
- 企(81695)
- 企业(81695)
- 方法(49720)
- 数学(40907)
- 数学方法(40236)
- 财(35906)
- 中国(32136)
- 农(31450)
- 业经(29666)
- 制(27791)
- 学(26556)
- 地方(26119)
- 务(23657)
- 财务(23563)
- 财务管理(23509)
- 技术(23297)
- 理论(23286)
- 企业财务(22266)
- 和(21012)
- 农业(20931)
- 银(20540)
- 银行(20497)
- 贸(20006)
- 贸易(19989)
- 易(19360)
- 行(19322)
- 机构
- 大学(434104)
- 学院(432059)
- 管理(173079)
- 济(164677)
- 经济(160564)
- 理学(147011)
- 理学院(145293)
- 管理学(142747)
- 管理学院(141896)
- 研究(140241)
- 中国(109038)
- 京(93900)
- 科学(87538)
- 财(82657)
- 所(70019)
- 江(67243)
- 中心(65659)
- 财经(64085)
- 农(63754)
- 研究所(62945)
- 业大(60574)
- 范(59597)
- 北京(59491)
- 师范(59113)
- 经(57786)
- 州(54597)
- 院(51179)
- 农业(49466)
- 经济学(48348)
- 师范大学(47519)
- 基金
- 项目(287649)
- 科学(227259)
- 研究(214089)
- 基金(207425)
- 家(179384)
- 国家(177872)
- 科学基金(154022)
- 社会(133911)
- 社会科(126763)
- 社会科学(126731)
- 省(113256)
- 基金项目(109847)
- 自然(99859)
- 教育(99127)
- 自然科(97489)
- 自然科学(97470)
- 自然科学基金(95695)
- 划(94743)
- 编号(89227)
- 资助(84448)
- 成果(73639)
- 重点(63985)
- 部(62694)
- 创(61809)
- 课题(61138)
- 发(60814)
- 创新(57168)
- 项目编号(55551)
- 国家社会(54386)
- 制(54346)
- 期刊
- 济(189721)
- 经济(189721)
- 研究(129113)
- 中国(91611)
- 管理(67761)
- 财(67139)
- 学报(65219)
- 科学(60239)
- 农(57481)
- 教育(55572)
- 大学(49310)
- 学学(45271)
- 融(39426)
- 金融(39426)
- 农业(39137)
- 技术(39054)
- 业经(31520)
- 财经(31273)
- 图书(29391)
- 经济研究(28256)
- 经(26783)
- 问题(23922)
- 业(21879)
- 理论(21563)
- 科技(21156)
- 技术经济(21006)
- 书馆(20288)
- 图书馆(20288)
- 版(19765)
- 资源(19713)
共检索到658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金庆 庞业佳 刘智锋 李鹏程 李洁
[目的/意义]从“问题—方法”关联视角,探究组合创新模式下的领域知识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试图揭示科学知识创新的潜在影响因素,以便辅助科技政策制定,及时开辟创新发展新赛道。[方法/过程]首先选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识别领域“问题”与“方法”知识单元,然后以“问题—方法”关联为组合单元,构建领域知识创新网络,最后运用以关系为中心的统计建模方法—指数随机图模型对关系形成及关系模式进行建模,分析网络节点属性特征、网络结构特征等多种内生性和外生性因素对领域知识创新网络形成与演化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期刊分散广度较大的“问题”与“方法”类知识单元形成连边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学科领域内部的“问题”与“方法”间形成连边的倾向相对较大,刊载在影响力相对较低的期刊上的“问题”与“方法”相对较易形成连边,下载量较高或被引频次相对较低的“问题”与“方法”知识单元之间形成连边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
知识网络 演化机制 科技创新 组合创新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孙建军 李阳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需要进一步融入到数据要素化市场建设之中,积极建构新的学术增长点。[研究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与数据要素的关联逻辑以及学科的角色建构问题,而后介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域下的若干核心议题,最后对两者融合的未来发展提出思考。[结论/发现]数据要素研究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应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有组织地推进数据要素研究与实践。[创新/价值]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域思考数据要素研究,为进一步扩大学科研究视野、拓展学科研究空间提供启示,为数据要素化与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学科话语建构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邹纯龙 马海群 王今
数据智能时代,数据科学相关课程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试图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设置数据科学课程提供一种可选方案。在系统梳理数据科学的内涵及其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关系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数据科学课程群研究现状与不足,并提出“动态立方体”课程群模式。数据科学“动态立方体”课程群建设是一个整体、统一的体系建设过程,文章从核心理念、模式设计及保障机制三方面提出数据科学课程群建设内容,并通过核心知识与多学科知识的交互耦合,形成适应外部环境的课程群建设动态方案。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钱旦敏 楼筱湾 王华麟 王文敬 马野青
通过对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及其邻近学科新兴主题的识别研究,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本领域学者提供研究方向,并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与邻近学科开展合作研究提供思路。助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守正创新、挖掘学科内在发展机制、支撑科技战略决策和前瞻学科应用价值。首先以CJFD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类文献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对象,将与该学科同属于一级类目“信息技术”下的其他9个二级类目作为信息资源管理邻近学科纳入研究对象;检索CJFD中自2012年至今这十个学科中高影响力文献,并提取关键词。然后选用AP算法对关键词进行主题聚类,利用灰预测模型自建新兴主题探测指标TD-TA,识别本学科新兴主题ET_(n);自建主题友好度指标SFr,识别信息资源管理邻近学科友好型新兴主题ET*_(m)。最终模型识别并验证得出符合新兴主题三大特征的5个ET_(n):在线健康社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学术影响力、数字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得到邻近学科中与ET_(n)所得新兴主题有高友好度的5个ET*_(m):机器学习、数字治理、融媒体、学术期刊与新媒体、数智赋能。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朔宇 袁曦临
2022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正式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LIS学科在与其他学科交融发展的过程中,自身边界不断被突破和调整。本文利用iSchool组织定义的iField知识框架,围绕数字人文这一新兴研究增长点,选择清华大学数字人文门户网站中图书情报学分类下的研究成果,从人、信息、技术三个角度进行概念分析与归纳,研究表明数字人文是一个多学科交织的学科新兴领域,但其领域内的主要研究群体、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依然在传统LIS学科边界之内,植根于LIS学科土壤中。由此说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应立足学科本位与核心领域,谋求学科的有序拓展与多元融合。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叶建华 齐琪 冯诚妍 王曼莹
[目的/意义]介绍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理论,概述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起源与发展,提出数据科学时代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建设途径。[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兴起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科学研究第四范式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建设途径。[结果/结论]提出融合数据科学构建信息资源管理的二级学科体系,迎接数智时代编辑出版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专业教材,供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建设借鉴与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祖英 刘欢 闵世杰
[目的/意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构建新学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梳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立足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背景与发展趋势,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与南乌拉尔国立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围绕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与评估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了新学科背景下信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体系。[结果/结论]学科更名背景下,信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将推动信息管理的资源化发展、信息分析的智能化发展、数据管理与治理发展,进一步促进本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局限]调研分析仅以信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为例,缺少研究生、专科项目的相关数据。未来研究可通过进一步扩充调研范围,全面把握本学科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状况。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赖茂生
文章探讨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给出了它的学科定义,分析了它的学科性质,从不同视角(学界、企业和政府等)调研了其学科内涵和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情况,包括学科发展早期、中期和近期的研究主题或培训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学科发展趋势和环境,提出了确定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范围的6条原则和知识体系框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思洛 吴丽娟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亟需走出一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特色之路。文章结合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现状、时代环境和使命担当,分析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把握关键特征、坚守建构原则、明晰建构路径的三步策略,尝试回答该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何必要”“以何基础”“有何挑战”“如何推进”四大关键问题,助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建设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帅 陈定权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更名完成后,学科知识体系重构是一项亟需完成的任务。文章梳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知识体系“自下而上”的演化过程,分析传统二级学科之间的隔阂及其症结,并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思路;基于“信息=数据+意义”观点,提出一种以数据为基座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整合逻辑和基本策略。文章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应以数据为基座,响应国家数据发展战略和时代需求,为众多二级学科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加宽阔的平台;呼吁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各级各类政策文件中的表述统一,便于全社会认识和接纳信息资源管理学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伟男 刘慧 王亮
创新网络研究是创新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是当前创新网络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论文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定量分析和文献深度分析相结合,对国外创新网络演化机制的研究进行全面解析,结果表明:①网络内生效应,包括网络的整体特征、根植性、外部性、技术守门员与吸收能力等,对创新网络的演化主要体现在组织要素对当地的依赖程度、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整体网络的控制能力;②网络组织要素的规模、性质和大小等对创新网络的形成演化也有一定的作用;③多维邻近性对于创新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作用,单一邻近性和邻近性之间的综合作用对于创新网络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④不同发展阶段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不同,机制之间的组合模式也存在差异。最后,在总结国外创新网络演化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创新网络 演化机制 邻近性 国外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孙芹 杜梅 李玉
基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包括合作网络、知识网络和城市-知识元素隶属网络在内的多层网络,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演化,构建ERGM模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形成机制的内在、外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弱联结状态;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由"三足鼎立"格局向"多中心、多层次、趋平衡"格局转变;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领域出现空间聚集,各城市在不同领域各有侧重发展;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受地理同配性、知识独特性和结构嵌入的影响,合作关系更倾向于中介2-路径结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晓英
文章对目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定位的几种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发展的新思路,认为不应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仅仅局限在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内,而应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定位 理论研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心怡 甘佩玄 陈雅
文章阐述了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学科体系构建和发展策略。从新文科建设和一级学科改名出发,分析了学科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具体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师资建设、培养路径、专业模块等维度剖析并构建了核心学科体系。文章认为,在当前背景下进行学科建设,要更新认知观念,树立学科自信,重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加强国际融合,传播中国声音,突出中国特色。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万宗
技术进步与信息管理学科群的形成王万宗(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AbstractTheknowledgedevelopingaroundinformationactivitiesiscaledinformaticsandcanbedivid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