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
2023(1161)
2022(1006)
2021(949)
2020(802)
2019(1719)
2018(1617)
2017(3140)
2016(1412)
2015(1418)
2014(1270)
2013(1174)
2012(1035)
2011(886)
2010(774)
2009(698)
2008(635)
2007(516)
2006(458)
2005(420)
作者
(3507)
(3349)
(3006)
(2899)
(1948)
(1524)
(1286)
(1193)
(1139)
(1071)
(1065)
(978)
(969)
(957)
(950)
(908)
(879)
(854)
(838)
(808)
(771)
(754)
(713)
(709)
(684)
(656)
(652)
(592)
(588)
(578)
学科
(6692)
(5144)
经济(5133)
管理(4757)
(4523)
(3747)
企业(3747)
农业(3617)
方法(2227)
数学(2071)
数学方法(2062)
(1833)
业经(1677)
收入(1500)
(1344)
分配(1293)
(1287)
财务(1287)
财务管理(1285)
土地(1269)
企业财务(1265)
人口(1234)
(1201)
劳动(1201)
(1187)
银行(1187)
中国(1135)
供销(1124)
(1124)
(1118)
机构
大学(20554)
学院(19927)
管理(11003)
(10721)
经济(10651)
理学(10009)
理学院(9965)
管理学(9938)
管理学院(9902)
研究(6054)
(5887)
中国(4929)
农业(4402)
(4346)
经济管理(4307)
业大(4287)
(3864)
财经(3859)
(3693)
中心(3410)
农业大学(3371)
财经大学(3030)
经济学(3006)
经济学院(2816)
(2554)
科学(2538)
商学(2498)
研究中心(2460)
商学院(2458)
(2424)
基金
项目(16366)
科学(14192)
基金(14061)
(12571)
国家(12484)
研究(12207)
科学基金(11452)
社会(9238)
社会科(8784)
社会科学(8784)
基金项目(7580)
自然(7367)
自然科(7244)
自然科学(7244)
自然科学基金(7162)
编号(5195)
资助(5189)
(5108)
教育(4950)
国家社会(4619)
(4581)
(4183)
(4182)
(3858)
人文(3809)
教育部(3758)
成果(3581)
(3526)
青年(3488)
(3352)
期刊
(8382)
经济(8382)
(4981)
研究(4699)
(3210)
学报(3145)
农业(3130)
中国(3051)
科学(2956)
大学(2795)
学学(2679)
(2423)
金融(2423)
管理(2276)
财经(2107)
(1823)
(1639)
图书(1571)
农村(1548)
(1548)
业经(1389)
情报(1364)
社会(1322)
(1307)
社会科(1239)
社会科学(1239)
技术(1209)
问题(1187)
经济研究(1112)
技术经济(1086)
共检索到25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文强  杨小军  
当代中国的婚姻匹配模式存在明显的“门当户对”特征,即男女双方的家庭背景决定着婚姻能否匹配。这种由家庭背景等“先赋型”特征决定的婚姻更加美满吗?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数据,通过校正可能的“样本选择”偏误问题,发现“门当户对”对婚姻满意度并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门当户对”使得夫妻双方共同决定家庭事务的概率显著更高,对“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工作”的满意度也显著更高,最终“生活”满意度更高。因此,选择“门当户对”的婚姻可能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收益而非感情诉求。在由家庭背景决定的“正向匹配”婚姻会加剧收入不平等、降低代际流动性的时代背景下,“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并不值得提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益龙  
文章通过对夫妇个人及双方父亲和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匹配结构与初婚离婚概率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中国社会的婚姻匹配模式具有同类联姻特征,同类匹配或"门当户对"的婚姻并不一定更稳定,夫妇社会特征的相当对离婚风险有不同方向的作用,家庭经济条件相当对离婚风险无显著影响,个人的教育、宗教信仰和初婚年代可能影响人们的婚姻价值观从而对离婚风险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雷晓燕  许文健  赵耀辉  
本文通过使用CHARLS 2011—2012全国基线数据,描述了过去几十年中国婚姻市场的匹配情况,并重点探究了婚姻市场上的不同匹配模式与人们生活满意度和精神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这个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高攀的女性目前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抑郁程度相对较低;高攀的男性则在两者上与其他人都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攀给女性带来满足感和精神健康的现象与经济的发展很有关系,高攀女性在生活满意度和精神健康方面的优势只在农村地区和相对贫困的地区较为明显,在城市和富裕的地方则不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涛  
本文试图从搜寻匹配的视角,解释婚姻推迟现象。从经济学角度看,未婚人口比例上升,实际上是个体在婚姻市场搜寻匹配过程受阻。模型引申含义表明:在男性异质、女性同质的条件下,男性平均差距扩大,使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但男性未婚人口比例下降;在女性异质、男性同质的条件下,女性平均差距上升,导致男性未婚人口比例下降,而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使用1995-2009年中国省级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处理内生性后,本文发现,人均收入差距扩大是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工资差距分别与女性未婚人口比例显著正相关,但与男性比例显著负相关。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缩小收入差距是遏制婚姻推迟现象的必经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芬  
一择偶的年龄偏好与婚姻挤压择偶是在一个男女都互为对方扮演供给者与需求者双重角色的"市场"中进行的。对个人的配偶选择来说,"婚姻市场"既为择偶提供机会与可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锋亮  陈鑫磊  何光喜  
本文利用2007年一项对于全国4个城市14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了女性博士毕业生的婚姻与生育对她们就业的影响。从就业结果来看,女性博士毕业生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劣势,"女博士成了求职困难户"的论断有夸大渲染的嫌疑,而且也没有充足的数据说明是因为需要结婚、生育从而造成了女博士的就业难;但是实证结果支持了社会上关于女博士"嫁得好"有助于职业发展的论断。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汤园林  
一位男同学,出了名的脾气暴躁。大家都觉得,这辈子没有哪个女人能降服他。得知他结婚,大家又暗暗为新娘捏把汗,担心争吵会成为他们婚姻的主旋律。没想到,结婚数年,他们两人虽然称不上恩恩爱爱,但也算幸福和谐,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此女到底有何独特的"御夫术"?同学一语道破天机:"她心思缜密,样样想得比我周到,人际关系处理得也好,什么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是真佩服她呀!"原来,由衷的欣赏让他格外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易松国  
运用武汉市千户问卷调查资料,分析影响我国城市婚姻质量的主要因素。我们发现,影响城市婚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配偶理解程度”;其次,“家庭关系”和“夫妻是否为用钱闹不和”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卢淑华教授根据80年代末北京、西安两地的调查资料所作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并就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银娥  邢乃千  何雅菲  
文章利用核密度函数和Logistic模型,对婚姻与女性贫困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女性群体中,中低收入女性占较大比重,在婚有利于就业女性反贫困;教育对女性反贫效应显著,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加,在婚与贫困的交互效应呈现出递减趋势。因此,缓解女性贫困必须围绕影响女性婚姻的因素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秋骅  
人口普查时一般都列有婚姻状况项目,以反映某一时刻人们在婚姻方面所处的状态。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规定,婚姻状况分为四类:未婚、有配偶、丧偶和离婚。未婚是指从未结过婚的人。有配偶是指已婚并处于婚居状态的人。丧偶是指已结过婚但配偶已死亡,而本人并未再婚的人。离婚是指已通过法律手续正式解除婚姻关系但没有再婚的人。有的国家还把“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大鹏  
婚姻,从本质上讲是男女两性的社会结合。在古代社会,缔结婚姻的动机和目的主要是生儿育女、延续后代。我们的先人在漫长的婚姻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关于优生的科学认识,尽管这些认识还是感性的、不完整的,但仍不失为我国古代婚姻文化的宝贵遗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玉玫  
在现实生活中 ,保险已成为居民家庭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解决婚姻关系中的保险问题越来越重要。为此 ,保险公司应大力普及保险知识 ,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立法机构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 ,保护夫妻双方合法权益 ,限制夫妻一方用共有财产购买保险时受益人的指定与变更 ,保险单中的一定权利纳入夫妻共有财产范围进行处理。另外 ,保险公司还应加强经营管理 ,积极防范道德和法律风险 ,从而保护被保险人的生命安全和利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娃娃  
经常可以看到,婚姻中的男女虽然不断抱怨着对方,但还是将日子安安稳稳地过下去。如果你问他们,既然有这么多不满,为什么不离开那个人呢?他们会反驳你:人也不能要求太多啦!大家就这样幸福着或者是抱怨着,过下去。维系一桩婚姻真正靠的是什么?品质?责任?良心?道德?这些东西,到最后都是很脆弱的吧?天底下谁是傻瓜?真正什么也得不到,只是维持着一个婚姻的空壳,谁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清涟  
生活在当代,再也没有任何社会的基本单元比家庭受到的挑战更严重。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各个民族国家的家庭行为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离婚率的上升正在使家庭陷入分崩离析之中。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学家广泛的关注,对此作了不少解释。在众多著作中,号称"经济学帝国的最大殖民者"格雷·贝克的《家庭论》脱颖而出。1992年,贝克因其"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而获得这一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贝克的理论来解释人类的婚姻家庭确实有许多新的突破。婚姻市场的基本定理婚姻市场所表现的结果,并不是任一特定婚姻从单身到结婚之间的利得最大化,而是所有婚姻的总利得最大化。当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庆石  
根据人口生命表的原理,建立反映人口婚姻转移过程的表,在人口统计学中,叫婚姻表。一它是根据一个假定的同时出生的人口群体(通常为100000人),以及人口分年龄的初婚概率,用一定的数学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口婚姻转移模型,在人口婚姻分析和预测中有重要的作用。婚姻表有两种:一种是婚姻粗表,一种是婚姻净表。粗表只考虑结婚一个因素,不考虑“死亡”因素,即假定这个人口总体无死亡。净表则既考虑“结婚”,也考虑“死亡”,即把结婚和死亡两个因素作为人口总体减少的仅有的两种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