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8)
2023(9258)
2022(7521)
2021(7324)
2020(5716)
2019(12924)
2018(12831)
2017(21537)
2016(13280)
2015(15399)
2014(15544)
2013(14140)
2012(12986)
2011(11992)
2010(12293)
2009(10794)
2008(10696)
2007(10037)
2006(8960)
2005(8315)
作者
(36424)
(29929)
(29821)
(28760)
(19012)
(14595)
(13849)
(11778)
(11545)
(11159)
(10320)
(10212)
(9843)
(9654)
(9533)
(9491)
(9353)
(8982)
(8907)
(8758)
(7805)
(7710)
(7381)
(7165)
(7112)
(6928)
(6784)
(6714)
(6269)
(6113)
学科
(33635)
经济(33587)
管理(28945)
(24524)
教育(24129)
(20742)
企业(20742)
中国(18378)
(14174)
理论(13570)
教学(11438)
(11277)
方法(11188)
(10915)
业经(9276)
数学(8495)
数学方法(8224)
(8087)
(7502)
农业(7470)
地方(6877)
(6732)
(6723)
财务(6710)
财务管理(6683)
技术(6523)
政治(6424)
发展(6348)
企业财务(6311)
研究(6299)
机构
大学(176115)
学院(169914)
研究(65627)
(50388)
管理(49043)
经济(48596)
中国(42313)
科学(42238)
理学(40913)
(40894)
理学院(40144)
管理学(38841)
管理学院(38502)
教育(38224)
(37265)
师范(36923)
(34213)
研究所(30974)
(30713)
师范大学(30095)
(28921)
中心(28327)
北京(27190)
(27025)
技术(26070)
(24724)
业大(24553)
(24120)
农业(22698)
职业(22250)
基金
项目(106548)
研究(85936)
科学(82954)
基金(69273)
(61211)
国家(60441)
教育(49694)
科学基金(48818)
社会(47951)
(44744)
社会科(44595)
社会科学(44580)
(40728)
编号(39117)
成果(36600)
基金项目(34852)
课题(32624)
自然(30377)
自然科(29564)
自然科学(29553)
自然科学基金(28998)
资助(27953)
(27672)
重点(27066)
(24669)
(24333)
项目编号(23435)
规划(23386)
(23337)
大学(22578)
期刊
教育(68245)
研究(64932)
(63574)
经济(63574)
中国(52131)
学报(31280)
(26595)
科学(25702)
大学(25170)
(22838)
学学(20625)
管理(19077)
技术(18734)
农业(18209)
职业(16935)
图书(11892)
(11722)
金融(11722)
业经(10691)
技术教育(10618)
职业技术(10618)
职业技术教育(10618)
财经(10212)
(10157)
论坛(10157)
高等(9928)
(9813)
经济研究(9634)
(9397)
书馆(9039)
共检索到283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吕博宇   曹继东  
“长征精神”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爱国主义、坚忍不拔、实事求是、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等多重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至关重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媒体平台、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更好地发挥“长征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留军  
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思政教育的成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有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和自身思想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雯  
美育是用美的形式来开展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也能够升华其精神。新时期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形势,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文章探讨了美育作用与特点,分析寓美育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荙  李冰  
红色剧目是以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发展历程为主要题材创作的一种艺术作品,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和取得民族的独立解放,展现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革命品质。这些剧目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阶级立场和坚强的社会感召力,若充分利用其蕴含的社会历史价值,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产生难以替代的作用。文章着眼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面临困境,以红色剧目为主题切入点,剖析了红色剧目所蕴含的功能特性,探寻以红色剧目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及其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新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文  
当下我国高校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现代新媒体手段拓展其教育渠道,已经成为新的历史阶段所面对的新课题。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客观要求,以及服务和谐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功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是必然趋势。由赵汉杰撰写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及新媒体路径的实践探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和利用现代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新业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人是什么"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以人为本"的精神缺失,高校必须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队伍和教育服务体系五个方面构建"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莫春菊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多重困境,如信用危机、"二律背反"、价值异化、公共性内容阙如等。在公共性彰显的时代,公共性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从更高的公共立意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大学生具有公共性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对公共事务的关怀能力以及具有公共精神的价值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国荣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已成为学术界研究并关注的热点,但如何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目前尚未涉猎。试从以中国化的理论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路,以时代化的实践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以大众化的方法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实效等三个方面作深入的分析、探讨。以求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纵深发展的最新成果,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科学研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前沿性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九如  陈俊  
新时代背景下,将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通过新的教育途径,尝试使用不同方法将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柴艳萍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华  
在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也产生了多元化发展。一部分大学生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但是还有大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多种价值观念的干扰,导致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差。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了解了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实际,提出了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栾声越  丁颖  
在当下的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所谓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自主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够自主实现学习方法、策略之间的有效管理和调节,从而实现课程学习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开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的就是取得教学的有效成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需要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有效的开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明柴  
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命题的解答,"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实现,势必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科学化,方能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力和难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正是基于此,开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路径及其实现研究,为推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康丽滢  张旭东  
"声音之道与政通"与"红歌"有着相通的文化传承、道德教化功能,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既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的责任。文章即是从"声音之道与政通"与"红歌"的联系角度来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新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蕊  
“龙江精神”是一代又一代黑龙江儿女用鲜血和汗水淬炼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创新教育形式、强化教师引领、重视家校合作、突出自我教育等方面下功夫,探寻“龙江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不仅是新时代传承和创新“龙江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