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1)
2023(8765)
2022(7070)
2021(6188)
2020(5351)
2019(11740)
2018(11468)
2017(21943)
2016(11716)
2015(12953)
2014(12497)
2013(12643)
2012(11105)
2011(9518)
2010(9784)
2009(9252)
2008(9457)
2007(8602)
2006(7587)
2005(7058)
作者
(33723)
(28314)
(28071)
(26257)
(18038)
(13423)
(12714)
(10826)
(10504)
(10095)
(9561)
(9345)
(9200)
(8817)
(8802)
(8482)
(8448)
(8273)
(8129)
(7879)
(7004)
(6925)
(6820)
(6375)
(6373)
(6249)
(6214)
(6174)
(5635)
(5473)
学科
(76990)
(72792)
企业(72792)
(56938)
经济(56873)
管理(56507)
方法(25865)
业经(25861)
(21481)
(20919)
数学(18352)
数学方法(18239)
(17850)
财务(17838)
财务管理(17829)
企业财务(16866)
农业(15891)
技术(15628)
(12469)
(12439)
企业经济(11995)
经营(11292)
中国(11265)
(11140)
理论(11072)
(11012)
技术管理(10358)
(9550)
(9327)
贸易(9322)
机构
学院(175691)
大学(166712)
(78429)
经济(77303)
管理(76966)
理学(66538)
理学院(66008)
管理学(65333)
管理学院(65013)
研究(50346)
中国(41907)
(34987)
(33964)
(33328)
科学(29156)
财经(27877)
(27565)
业大(26939)
农业(26417)
(25284)
(25019)
中心(23308)
经济学(22734)
商学(22450)
研究所(22350)
商学院(22266)
经济管理(22262)
(20991)
经济学院(20666)
北京(20574)
基金
项目(114368)
科学(93173)
基金(85454)
研究(83958)
(73409)
国家(72685)
科学基金(65591)
社会(56381)
社会科(53725)
社会科学(53711)
(46868)
基金项目(45088)
自然(42539)
自然科(41681)
自然科学(41673)
自然科学基金(41091)
教育(37218)
(36903)
资助(34242)
编号(32698)
(32342)
(28045)
创新(25176)
(24980)
重点(24955)
(24855)
国家社会(23617)
成果(23546)
(23283)
人文(22224)
期刊
(88609)
经济(88609)
研究(47397)
管理(34292)
中国(32447)
(31412)
(31234)
科学(23324)
农业(22138)
学报(22020)
技术(19078)
业经(18050)
大学(17712)
学学(17251)
(15190)
(14215)
金融(14215)
财经(14169)
经济研究(13717)
技术经济(12566)
(12368)
教育(11838)
问题(11128)
财会(10522)
商业(10038)
现代(9905)
世界(9288)
(8613)
(8395)
会计(8325)
共检索到258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忠   芦雅琳  
“链主”企业能否发挥“头雁效应”以带动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对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9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链主”企业能够发挥“头雁效应”,且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三条路径带动链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当“链主”企业处于产业链供应链下游、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以及与链上企业地理位置越邻近时,“链主”企业对链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引领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不仅加深对“链主”企业纵向产业引领能力的认识,还响应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相关政策要求,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与现代化水平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于苏  于小悦  王竹泉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阶段,如何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已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链主”企业主导下的现代供应链金融业务为切入点,基于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及其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样本数据,从供应链治理视角探讨了“链主”企业对链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有效提升供应商和客户的全要素生产率,且“链主”企业优势能够强化上述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缓解供应商和客户融资约束,激励供应商技术创新是供应链金融促进链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内在机制;供应链金融业务同时提升了“链主”企业自身的全要素生产率、绩效水平和企业价值,呈现出较强的供应链协同效应。本研究肯定了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促进“链主”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所做的有益尝试,揭示了“链主”企业推动供应链治理的微观经济后果及其内在机制,为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易   王晓亮   吴金柯  
供应链金融同时具备供应链属性和金融属性,其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以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会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企业数字化程度低、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存在银企关系的企业相比,在企业数字化程度高、地区市场化程度低、非银企关系下,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该研究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对提高企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企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龙鹏   张双志   胡燕娟  
从技术创新和企业价值链的双重视角出发,基于2007年到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且正向的影响。从技术创新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应用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人工智能应用对大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因而这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进一步结合企业价值链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价值链环节的应用也均通过技术创新显著地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市场营销智能化的技术创新效应更大一些,从而带来更为明显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对于价值链为生产者驱动型的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环节的人工智能应用更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价值链为购买者驱动型的产业,市场营销智能化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这也主要是因为市场营销智能化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部门要着力构建促进企业全价值链智能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针对不同产业领域企业智能化转型需求的重点,分行业出台企业智能化转型指导方案。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少华   王敢娟   董敏凯  
随着供应链不断从“链”向“网”的转变,供应链网络已经成为保障企业生产和经营稳定运转的重要社会关系,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从供应链网络的“聚合”与“桥接”结构特征出发,探究供应链网络位置如何影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数字化转型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网络位置越靠近中心、占据的结构洞越丰富,企业相对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与控制优势,进而越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数字化转型能够协同供应链网络位置发挥效率提升作用,且该协同效应在技术实践应用的数字化运营层面更为显著。(3)从供应链特征和数字化应用的叠加作用角度检验发现,在供应链韧性高同时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好的企业中,供应链网络协同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会更好。研究结论有助于认识供应链网络这一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网络实现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对数实融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长英   王曼  
本文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视为企业供应链数字化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检验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供应链数字化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供应链数字化对国有企业、低供应链集中度企业、产业链上游企业和营商环境优势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供应链数字化通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供应链效率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不仅有助于厘清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而且为企业通过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灿灿  
文章基于不同价值链视角构建省级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并据此探究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的赋能效应。不同价值链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存在差异,其中业务链和服务链数字经济的影响显著为正,而管理链数字经济的作用不显著。数字经济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在各分位点处的效应不同,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企业,能产生更高的边际贡献。基于影响机理的研究发现,业务链数字经济能促进企业业务多元化,服务链数字经济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行业更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哲   陶敬中    秦磊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实施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成为企业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选择。研究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是否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厘清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对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能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替换核心变量测度、排除疫情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管理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降低企业成本的路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东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案例分析表明,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采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进一步验证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为此,企业应深化数字技术与供应链体系的融合,积极倡导应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模式,推动企业间协同创新,共同挖掘和利用数据资源的价值,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卜君   朱悦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关系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整合效率两个机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市场环境较差、行业竞争程度较小、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信息披露质量较低、供应链集中度较高、供应链整合度较强、供应链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时,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践行供应链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虎   邹媛媛   高子桓  
文章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以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两种渠道来增强产业链关联的创新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在劳动密集型和竞争性行业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勇   侯路遥  
文章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精神,利用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户数据考察了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较高的客户稳定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2)机制分析表明,客户稳定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三条作用路径分别是促进企业稳收降本和外部融资、提高存货管理效率和促进创新。(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与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行业竞争程度低的企业以及客户地理距离近的企业相比,在非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以及客户地理距离远的企业中,客户稳定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4)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较高的客户稳定度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继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文章不但拓展了既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客户稳定度经济后果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所取得的一系列结论对供应链管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大客户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做出了必要的补充,同时也为如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通过增强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大样本的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盛明泉  刘悦  
利用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且这一关系在中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加显著。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缓解融资约束、增强内部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建春  许家云  毛其淋  
CEO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是否能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作用机制如何?目前国内还尚未有文献专门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的匹配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地评估CEO交流对流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CEO交流显著地提高了流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这种正向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在样本期内具有持续性而且是逐年递增的;(2)CEO交流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CEO是否具有海外留学及工作经历、性别差异、学历差异以及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CEO交流通过企业出口拉动效应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平   李同舟   董康  
提升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方式,而产业政策的有效使用将对这一过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2007—2020年中国数字行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四类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支持显著促进了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市场准入则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无明显效果,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保持稳健。异质性和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产权、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方面的异质性作用,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则分别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加剧企业过度投资的方式影响数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澎涵  
以我国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内在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发现,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考虑到产融结合特征及我国金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存在“产融结合—长期融资缺口—企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链式中介传导机制;产融结合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在资产可逆性差、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所有制属性为非国有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融结合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对于缓解企业长期融资约束的效应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