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5)
2023(5440)
2022(4689)
2021(4684)
2020(4246)
2019(9532)
2018(9792)
2017(19689)
2016(10762)
2015(12493)
2014(12721)
2013(12681)
2012(12250)
2011(10987)
2010(11500)
2009(11109)
2008(11605)
2007(10949)
2006(9929)
2005(9318)
作者
(33562)
(27470)
(26863)
(26099)
(17478)
(12993)
(12813)
(10660)
(10399)
(10189)
(9311)
(9202)
(8743)
(8717)
(8705)
(8701)
(8183)
(8069)
(8013)
(7951)
(6984)
(6961)
(6517)
(6333)
(6311)
(6298)
(6156)
(6050)
(5618)
(5394)
学科
(38249)
经济(38199)
(28501)
管理(28266)
(21812)
银行(21667)
(21571)
企业(21571)
(20250)
(19739)
方法(19068)
数学(16958)
数学方法(16671)
中国(15842)
(14216)
金融(14215)
(12233)
(11995)
制度(11989)
业务(11080)
(11066)
保险(10974)
(10034)
(9564)
贸易(9549)
银行制(9422)
(9213)
(9161)
(8238)
体制(7980)
机构
大学(158472)
学院(156410)
(62425)
经济(60789)
管理(56203)
中国(53751)
研究(52157)
理学(45476)
理学院(44961)
管理学(44039)
管理学院(43750)
(37344)
(35376)
科学(30817)
财经(28179)
(27687)
(27212)
中心(26412)
(25436)
(25346)
(25317)
研究所(24391)
银行(24151)
北京(23447)
(22409)
农业(21916)
(21151)
财经大学(21030)
业大(21006)
经济学(19694)
基金
项目(87544)
科学(66679)
研究(62999)
基金(62938)
(54488)
国家(54030)
科学基金(44890)
社会(37832)
社会科(35687)
社会科学(35677)
(32847)
基金项目(32291)
自然(29483)
教育(29230)
自然科(28806)
自然科学(28796)
(28467)
资助(28313)
自然科学基金(28265)
编号(26131)
成果(23298)
(19986)
重点(19383)
课题(18118)
(17409)
(17167)
科研(17085)
(17073)
教育部(16939)
大学(16575)
期刊
(73188)
经济(73188)
研究(55700)
(38069)
金融(38069)
中国(34395)
(28522)
学报(25223)
(25072)
管理(22334)
科学(21712)
大学(19027)
学学(17970)
农业(15146)
教育(14779)
财经(14667)
技术(12796)
(12307)
经济研究(11736)
理论(11006)
业经(10982)
实践(10092)
(10092)
问题(9789)
(9788)
国际(9338)
统计(8538)
技术经济(7693)
商业(7582)
(7569)
共检索到264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晓燕  
一种简单实用的商业银行风险测度方法已越来越被实务界和理论界所需要,文章在商业银行风险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借助于雷达图和信息熵方法较为简洁的描述了商业银行风险,并选取4家商业银行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得到相关结果,以期这种方法得以推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别慧军  
一、信贷风险的管理 信贷风险指银行贷款中形成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债权损失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4年初,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为3160亿元人民币,占全部贷款的20.4%。至1995年底,全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上升为6000多亿元。1996年,随着国有企业亏损面的扩大和破产倒闭企业的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可以说,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逐渐增加,不仅危胁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也对中国金融业的稳定运行产生了巨大危胁。因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桂莲  
本文认为,加强信息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风险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化进程中十分重视风险管理信息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信息技术推动银行风险功能深化的视角,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光伟  孙杰芳  
我国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给予银行资金定价权的同时,也冲击了银行的经营活动,银行面临利率水平升高和利率波动所带来的独特风险。在对利率风险合理度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管理实践,我国应在机构建设、风险管理技术、产品定价、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方面不断完善,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发奋  
2006年6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从而有效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确定审计目标和重点,有效识别、监测、分析风险 1.信用风险的检查、评价。内部审计要检查信用风险状况,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跃  彭晓娅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政府的庇护下能够全身而退,但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我国一直在对商业银行进行体制改革。文章在我国商业银行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建立了一个基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的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工商银行作了案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工商银行2007—2011年的综合风险水平一直处于风险的安全地带,但其利率风险相对较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志娟  
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集聚在银行等金融系统的风险顷刻间如火山一样爆发,那么如何将风险规避在最小化状态,进而实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就成为了本文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尝试着以次贷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过程中的诸多挑战为介入点,借鉴美、英、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危机后所采取的监管新举措,提出我国应从监管模式的选择、监管法律法规的完善及国际合作领域的强化等角度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监管框架的构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胡玉敏  
基于2006—2019年我国6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本文建立GMM模型,实证检验杠杆率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较高的杠杆率更容易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杠杆率监管新规实施之后,杠杆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减弱;经济上行期杠杆率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高于经济下行期。本文为杠杆率监管的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建臣  刘亚娴  陈宁  
中长期贷款和定期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房地产抵押贷款和房地产相关产业贷款,我国银行的房贷信用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为预防利率风险,银行最积极的缺口管理策略是根据对利率波动的预测,适时形成或正或负的缺口,若难以准确地预测利率走势,则应采取零缺口资金配置策略。我国应建立标准化程序,统一银行压力测试标准,构建高效的银行压力测试评估体系,发挥银行压力测试的风险预警作用,这样才能全面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冰星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以及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志芳  
为补偿风险资产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要计提风险拨备,这一行为与资本监管、财务绩效、信贷周期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商业银行风险拨备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们之间相关关系的性质。通过选用2005~2010年我国7家样本银行的相关数据,建立风险拨备率与相关变量之间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行为与资本充足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规模、不良贷款率等变量的相关性较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计提的自觉性较差,风险拨备不能充分反映资产的预期损失,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风险拨备行为的有效性不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艾万泽  宋蕾  傅宏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的分析,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操作建议和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闫真宇  殷书炉  
本文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探究了我国商业银行2003-2013年间多元化经营对银行风险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效应。总体来看,非利息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分散化效应。具体而言,由于中间业务收入具有较高的波动性和明显的亲周期性,只有当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分散化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才逐渐得以显现,因而多元化经营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阈值效应。因此,在当前乃至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定位、业务发展规模以及自身特点,寻求最优多元化经营程度,最大化提升银行绩效和分散银行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