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0)
- 2023(15407)
- 2022(12571)
- 2021(11129)
- 2020(8819)
- 2019(19780)
- 2018(19129)
- 2017(35752)
- 2016(19722)
- 2015(21998)
- 2014(21752)
- 2013(21318)
- 2012(19780)
- 2011(18230)
- 2010(18237)
- 2009(16976)
- 2008(16955)
- 2007(15207)
- 2006(13790)
- 2005(12898)
- 学科
- 济(81801)
- 经济(81680)
- 管理(56839)
- 业(54895)
- 企(43195)
- 企业(43195)
- 方法(27346)
- 中国(26513)
- 制(25488)
- 银(24257)
- 农(24154)
- 银行(24111)
- 数学(23610)
- 数学方法(23402)
- 业经(22994)
- 行(22779)
- 地方(21263)
- 财(21066)
- 融(18500)
- 金融(18495)
- 农业(16554)
- 学(15447)
- 贸(15355)
- 贸易(15339)
- 易(14856)
- 体(14392)
- 度(14252)
- 制度(14246)
- 环境(14042)
- 技术(13810)
- 机构
- 学院(283747)
- 大学(282669)
- 济(116450)
- 经济(113980)
- 管理(102979)
- 研究(102680)
- 理学(87274)
- 理学院(86200)
- 管理学(84828)
- 管理学院(84296)
- 中国(82345)
- 科学(62326)
- 京(60878)
- 财(56626)
- 农(56513)
- 所(52657)
- 研究所(47569)
- 中心(47186)
- 江(45572)
- 业大(44673)
- 农业(44420)
- 财经(43648)
- 经(39572)
- 北京(38472)
- 范(37391)
- 院(36872)
- 师范(36870)
- 州(36329)
- 经济学(36146)
- 省(33852)
- 基金
- 项目(187758)
- 科学(147011)
- 研究(135812)
- 基金(134558)
- 家(119252)
- 国家(118160)
- 科学基金(100112)
- 社会(87173)
- 社会科(82693)
- 社会科学(82675)
- 省(75184)
- 基金项目(70643)
- 自然(63460)
- 划(63081)
- 教育(62452)
- 自然科(61994)
- 自然科学(61976)
- 自然科学基金(60895)
- 编号(54037)
- 资助(53557)
- 发(45126)
- 成果(44251)
- 重点(43206)
- 部(40612)
- 创(40187)
- 课题(39033)
- 制(37930)
- 创新(37655)
- 国家社会(36708)
- 科研(35613)
共检索到449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罗强强 郑莉娟 郭文山 冉龙亚
以老年人为代表的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建设数字包容社会的重要问题,然而相关的实证研究却较为缺乏。为此利用一项老年人样本数据(N=593),检验数字素养、数字社会参与及数字反哺对老年人数字获得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老年人数字素养整体偏低,各维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物理接入技能、信息搜索技能、沟通协作技能、数据安全意识和数字内容创造力;数字时代老年人在宏观层面(政府赋权、公平正义)的获得感高于个人层面(个人情感、资源获取)的获得感;数字素养正向影响老年人数字获得感;数字社会参与在“数字素养—数字获得感”路径中发挥中介作用;数字素养正向调节弱数字素养老年人的获得感,正向调节高数字素养老年人的参与度。应明确尊重老年人主体性地位的数字发展战略,构建个人、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适老性发展方案,防止老年人获得感钝化及相对剥夺感侵蚀。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骄阳 樊振佳 杨丽娟
[目的/意义]在建设数字包容体系的过程中,探究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的数字获得感问题,聚焦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包容体系的主动性,尝试解构老年群体数字获得感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对老年人数字获得感进行扎根研究,借助NVivo12对访谈内容予以编码,探究老年人数字获得感的形成和作用机制,构建老年群体在数字包容环境中获得感作用机制概念模型,进一步探讨各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及理论原理。[结论/发现]老年群体数字矛盾是数字惰性与连接需求之间的摩擦现象,是老年人主动产生数字技术应用行为的重要前置因素;老年群体数字技术应用行为中的自我实现获得感和公平参与获得感是决定其是否主动走向数字包容的关键因素;社会支持通过满足老年群体关怀需求影响其数字获得感,进而影响其融入的主动性。[创新/价值]关注老年群体的主动性,研究数字获得感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为探寻数智时代数字包容体系建设的特点和方向提供积极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丽霞
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青少年学生是数字化生存的主要群族,他们的数字化生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字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数字化生存方式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吁求,重点从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 教育吁求 教育应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永 李召麒
<正>在传统的基于物理空间的人类社会体系之外,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空已经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对人们的思维、生活、生产和国家治理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时代,数字政府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工作,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转型发展、重塑国家软实力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关键要素。如何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数字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等关键性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阐述。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姜曼莉
阐述了数字化生存时代网络和数字技术给图书馆建筑实体、空间要素、建筑布局、功能结构和建筑形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论述了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时代 图书馆建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春花
过去的2017年,我用"不确定性时代"来描述,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代的变化中,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在这些探索中,我们发现不确定性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成为机会,因此影响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由内部转向外部,而对于这样的一种环境,组织的绩效来自协同而非分工,所以我们提出"协同管理"将成为主要的管理方式,并提出了《激活组织》的七项工作。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 不确定性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徐建林
图书馆员数字化生存是指馆员在互联网环境中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从事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生存发展活动,是其拓展个人生存价值、实现个人生命发展的生存活动。图书馆员数字化生存为馆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存发展途径,是对其现实生存的拓展和丰富,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属性,表现为符号化的主体、数字化的媒介、交互性的过程、超现实的空间以及沉浸性的体验等。图书馆员数字化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提升图书馆员的主观幸福感,推动图书馆员技术素养的培养,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打造图书馆信息文化。
关键词:
图书馆员 数字化生存 现实生存 价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唐凡凡
巴金小说《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与腐败。此文学经典文本以媒介这一载体在面向大众的传播中经历了5次革新,即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媒介传播、网络媒介传播。每一次的革新都带来了不同的作品形式。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学名著展现出数字化传播特征,书籍读取便捷、文本传播的交互性极强、助力新的文本创作以及强化艺术效果,这一数字化的改变,让文学名著在艺术长河中熠熠生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唐凡凡
巴金小说《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与腐败。此文学经典文本以媒介这一载体在面向大众的传播中经历了5次革新,即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媒介传播、网络媒介传播。每一次的革新都带来了不同的作品形式。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学名著展现出数字化传播特征,书籍读取便捷、文本传播的交互性极强、助力新的文本创作以及强化艺术效果,这一数字化的改变,让文学名著在艺术长河中熠熠生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绍东 拓雨欣
立足物质资料生产活动,马克思主义将人类时间划分为劳动时间、自由时间和生理时间三种类型。文章在深入剖析时间结构在三大社会历史形态中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数字技术蓬勃发展造就了包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于一体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人类自由时间的量、度、质在这种生存方式中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这种时间结构的变化蕴含了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形态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向“自由个性”阶段转变的可能性。数字化生存方式的社会主义转变有助于人类的自由时间回归其发展本质。基于唯物史观原理,这一社会经济关系转变提出了三方面要求:在生产力层面,运用数字技术实现自由时间量的扩充;在政治上层建筑层面,通过法治和行政手段明晰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之间的界限;在思想上层建筑层面,以正确的时间观、休闲观、消费观引领自由时间质的飞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钟皓 陈春花
工业时代,信息技术相对落后,行业边界明显,商业要素与商业活动的主体与形式稳定,企业很容易满足顾客的单一需求。顾客需求被企业牵制,顾客价值在企业追求简单交易的过程中已经被获取完成。此时,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可见的顾客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倩 李杰 王连喜
数字化正引领世界教育新风向。在“人口老龄化”和“数字化”双重背景叠加下,全球老年人都面临着如何跨越数字鸿沟、摆脱数字融入困境的问题。新西兰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制定了系统全面的战略,实施了具体精细的行动方案,协调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教育是新西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新西兰通过成人社区教育、第三年龄大学、高等教育和在职教育等多种形式来开展丰富多样的老年教育。同时,新西兰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的数字包容,通过系列战略引领数字化包容:投资实施老年人数字包容计划,鼓励多方合作共同参与老年数字化教育,资助定制化数字化培训,搭建数字化社区服务体系,提供丰富优质的适老化教育资源等。这在提高老年人数字素养和技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和技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韦恩远 肖菊梅
数字化生存是人类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暗藏着遮蔽人之存在的生存隐忧。本研究通过援引柏拉图“洞穴之喻”之省思,阐释数字化生存内蕴的人与技术关系的两极反转、现实与虚拟关系的错位倒置,揭示数字化生存给教育造成的“全景遮蔽”,主要表现为:意识同质,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性使命的隐匿退场;认知短路,知识脱离教育之外的愚昧持存;转型危机,教育面临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失序。本文认为,通过深度把握人的自我意识的同一性结构实现主体唤回,通过抽象性与泛在性的认知过程完成知识划界,展开面向数字原住民的素养培育形成路径操练,才是教育帮助人走向良善数字化生存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 洞穴之喻 教育应对 技术哲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继林
21世纪的特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并存,这种多元化和一体化共同发展的基础是由信息领域的高科技引发的数字化生存和网络化发展。全球图书馆界对此跨世纪的变革给予极大的关注,在《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论文选译》一书中,收入了欧美、日本、新加坡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代表关于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问题的多篇论文,提出不少新颖的观点和数字化图书馆的试验案例,给我们思考图书馆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晓娟 谢瑞婷
[目的/意义]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助力其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调查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实践情况可为我国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开展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对欧洲近年来开展的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进行调研和分析,选取15个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从培训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提炼总结项目特点与实践经验。[结论/发现]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具有多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聚焦数字化应用场景、重视互联网安全教育、开发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资料完备、教学设计规范、教学形式多样、提供适老化特色服务等特点。国内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需要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多机构合作,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丰富数字素养教育教学形式,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模式。[创新/价值]从培训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特点,有助于推进数字素养教育进程及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水平。
关键词:
欧洲 老年人 数字素养 数字鸿沟 老龄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