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04)
2023(15671)
2022(12945)
2021(11807)
2020(10020)
2019(22643)
2018(21918)
2017(42529)
2016(22240)
2015(25030)
2014(24818)
2013(24278)
2012(22163)
2011(20108)
2010(20193)
2009(18967)
2008(17291)
2007(15039)
2006(13391)
2005(11798)
作者
(61080)
(51103)
(50754)
(48485)
(32494)
(24276)
(23213)
(19888)
(19655)
(17965)
(17400)
(17358)
(16032)
(15990)
(15910)
(15605)
(15034)
(14836)
(14566)
(14484)
(12755)
(12424)
(12136)
(11825)
(11592)
(11422)
(10921)
(10764)
(10207)
(9901)
学科
(111373)
经济(111267)
管理(67018)
(62211)
(50903)
企业(50903)
方法(46988)
数学(42304)
数学方法(41900)
中国(31304)
(28019)
金融(28012)
(25758)
(25460)
银行(25444)
地方(25196)
(25021)
(24547)
业经(21577)
(20805)
(18545)
农业(17602)
(16845)
贸易(16833)
(16586)
财务(16523)
财务管理(16487)
(16318)
企业财务(15778)
(15609)
机构
学院(314509)
大学(313995)
(143295)
经济(140622)
管理(124496)
理学(107704)
理学院(106704)
管理学(105037)
管理学院(104462)
研究(102464)
中国(83653)
(64716)
(63325)
科学(56977)
财经(52526)
中心(49925)
(48735)
(47906)
经济学(46482)
(45649)
(44145)
研究所(44082)
经济学院(41816)
业大(41294)
财经大学(39340)
北京(39178)
(38346)
师范(37954)
(36981)
(36426)
基金
项目(212925)
科学(170168)
研究(157991)
基金(157785)
(135427)
国家(134363)
科学基金(117819)
社会(104921)
社会科(99804)
社会科学(99778)
基金项目(82598)
(81999)
自然(73663)
教育(72900)
自然科(71975)
自然科学(71957)
自然科学基金(70695)
(68226)
资助(64846)
编号(62991)
成果(50257)
(48207)
重点(47485)
(46299)
国家社会(44797)
(44653)
课题(42864)
教育部(42699)
创新(41793)
人文(41632)
期刊
(154869)
经济(154869)
研究(92814)
中国(60499)
(50117)
管理(46707)
学报(42889)
(41400)
金融(41400)
科学(40496)
(38911)
大学(33980)
学学(32249)
技术(28856)
教育(27729)
财经(27322)
经济研究(26840)
农业(25684)
业经(23605)
(23584)
问题(19886)
统计(16603)
技术经济(16384)
(15741)
(15063)
商业(14865)
理论(14810)
世界(14335)
国际(13940)
资源(13461)
共检索到469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艳平  张梦婷  黄友星  
为探究"金融资源诅咒说"背后的实体经济渠道,本文基于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视角,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国际证券资本流入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文章以100个经济体2000-201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国际证券资本流入规模与流入激增能否通过劳动力配置渠道影响一国生产率增长,结果表明:证券资本流入规模对生产率增长无显著影响,而证券资本流入激增则通过引起劳动力资源转向生产率增长水平更低的非贸易部门损害一国整体的生产率增长。此外,考虑到不同类型经济体之间的异质性,本文又进一步将样本分为高收入经济体和中低收入经济体,发现劳动力配置的中介效应在不同收入类型经济体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高收入经济体中劳动力配置的中介效应不再显著。综上,"金融资源诅咒说"的劳动力配置渠道仅发生于证券资本大规模流入时期,且只存在于中低收入经济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静  张西征  
本文利用两部门模型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溢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其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溢出却明显不利于经济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依赖资本和中间品的大量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溢出都对劳动力就业没有正面促进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挤占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并且弱智化了劳动力,这两方面的作用导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依靠大量中间品投入,影响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不利于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文章的研究表明我国已显示出劳动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雄浪  姜泽林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自然资源存量和劳动力结构因素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探索劳动力结构是否是引起"资源诅咒"或"资源福音"的一个原因。理论研究发现,在不同限制条件下,自然资源开发部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缓解"资源诅咒"效应而言始终是一个有利因素。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从总体上讲,我国省域层面的"资源诅咒"现象是存在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并非没有逆转的可能,避免"资源诅咒"问题的发生,使丰裕的自然资源成为地区发展的"福音",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为资源开发部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所起的作用有限;分地区讲,"资源诅咒"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而劳动力结构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世军  陈博文  
首次将腾讯研究院发布的地级市层面“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相匹配,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于劳动力跨地市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显著吸引劳动力的跨地市流入,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主要是通过提供创业机会和提高劳动力预期收入来促进劳动力流动的。此外,数字经济对于劳动力跨地市流动影响具有显著地区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抑制了劳动力的跨地市流入,而在中部地区则相反,在其他地区该影响不明显;与城镇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的边际流动倾向更高,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益贫性;且劳动力更偏好于流入数字经济发展较好的城镇部门。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吸引人才和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配置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祎庆  杨丹  王琳  
数字经济所具备的技术升级与渗透性特征对劳动力资源配置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数字经济自身特征视角,利用2007-2020年中国区域面板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学相关模型,对数字经济影响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应与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但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效应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一结论通过变换核心变量与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作用机制方面,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良性互动,所形成的就业灵活化与就业平台化是数字经济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上述发现推动了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动因以及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机制与区域差异的理解。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崔鹏飞  陈传波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已达相当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促进发展与缓解风险角度考虑,由于农民工存在强烈的投资、消费、储蓄、保险等金融需求,其对促进金融业务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拓展与创新作用。而农民工流动中所产生的农民工市民化和"民工荒"问题深刻影响到城市建设、农业资本投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间接影响到金融资金的投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葛永波  陈虹宇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和跨区域转移就业的不断深化,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关注金融市场,寻求财富积累的新途径。本文运用2019年山东省1140户农户调查数据,基于金融排斥视角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角度探究金融排斥在该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以及金融排斥在供需两端作用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户风险金融市场的参与广度(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与深度(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劳动力转移主要通过缓解需求端金融排斥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产生影响,供给端金融排斥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转移就业时长能够强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正向影响;户主转移就业距离越远,农户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概率和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越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姚鹏  牛靖  石绍宾  
劳动力作为社会性流动的主体,其合理有序的流动和配置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推进共同富裕。然而我国当前存在劳动力再配置不合理现象,为探究该现象背后的原因与理论机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土地金融的发展致使不同行业的劳动力转移状态存在差异,是导致劳动力再配置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投资“双重性”的中介效应、产业结构的调节效应是土地金融促进劳动力跨行业转移的重要渠道。土地金融对劳动力再配置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以及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较大的城市更加显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继兵  高芳  田韦仑  
本文从“资源诅咒”的视角,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打破“资源诅咒”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可以有效破除“资源诅咒”;第二,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地区创业水平来破除“资源诅咒”;第三,在北方地区和“资源诅咒”区,数字金融破除“资源诅咒”的效果更显著;第四,当政府提高环境监管强度时,数字金融破除“资源诅咒”的效果更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推动数字金融的均衡发展,优化金融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破除“资源诅咒”的优势作用,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有效发挥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打通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管道,将金融资源融入到实体经济中去,合理配置到所需要的产业、行业和企业。然而,现实中存在金融资源"脱实向虚"、"货币空转"现象。从理论上分析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从实际出发考察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配置失衡的表现及其成因,重点提出新常态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褚艳宁  
从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资源禀赋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资源型地区也不是一定会受到"资源诅咒"。不论"资源诅咒"存在论还是"资源诅咒"不存在论,都不排除资源型地区可以通过优化利用资源,摆脱恶性循环,把"资源诅咒"转化为"资源福祉"。当前资源型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不能只关注经济增长,必须从生态发展的视角,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使资源价值最大化地在区域内转化,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改芳  高翠翠  杨威  
为了探究资源诅咒地区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章在对文化资本与资源诅咒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资本是影响资源诅咒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门限变量的假设,并选取10个资源诅咒地区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样本,通过构建4个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展开对这一假设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文化资本确实可以推迟资源依赖对经济发展抑制作用的到来。各地区应在重视物质资本对资源诅咒规避的同时,加强培育文化资本,实现经济转型的快速推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艳莹  王二龙  程乘  
文章结合中国现实,通过构建一个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质的企业家才能配置模型,从自然资源导致的寻租空间对企业家才能配置的扭曲这一微观视角考察"资源诅咒"问题,并运用我国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自然资源禀赋的增加会直接提高企业家寻租的预期收益,进而使企业家才能从低回报的生产性部门转向高回报的寻租部门,这种扭曲会降低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产生"资源诅咒"现象。为确定寻租导致的企业家才能配置扭曲是否是自然资源禀赋影响我国不同省份经济增长水平的中介变量,文章实证检验了相应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中介效应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世进  
文章基于"资源诅咒"学说,利用1995~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标,对资源充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层面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资源诅咒"成为解释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要角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玉莹   郑浩天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对劳动力市场运转以及劳动者就业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劳动力资源配置角度解释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会显著促进高质量就业。其中,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在两者关系间发挥机制作用,即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改善劳动力错配程度来实现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具备“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且地区劳动力错配程度在其中发挥门槛作用,会负向调节两者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对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