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94)
2023(19018)
2022(16178)
2021(14790)
2020(12518)
2019(28317)
2018(27773)
2017(53497)
2016(28800)
2015(32124)
2014(31905)
2013(31704)
2012(29030)
2011(26294)
2010(26544)
2009(25002)
2008(23658)
2007(21024)
2006(18786)
2005(16960)
作者
(85621)
(71292)
(70915)
(67250)
(45233)
(34208)
(31978)
(27841)
(27158)
(25364)
(24414)
(23866)
(22854)
(22565)
(22215)
(21998)
(21145)
(21049)
(20444)
(20388)
(17866)
(17739)
(17221)
(16244)
(16114)
(15848)
(15844)
(15639)
(14472)
(13915)
学科
(127017)
经济(126860)
管理(88594)
(83741)
(70131)
企业(70131)
方法(51192)
数学(44489)
数学方法(44041)
中国(35236)
(33386)
(30957)
(29175)
金融(29172)
地方(28104)
(27943)
银行(27867)
业经(27586)
(27443)
(27032)
(26779)
农业(21388)
技术(21195)
(21049)
(21046)
贸易(21030)
财务(20964)
财务管理(20930)
(20410)
企业财务(19945)
机构
大学(414991)
学院(412947)
(174155)
经济(170578)
管理(159347)
研究(143703)
理学(137461)
理学院(135925)
管理学(133678)
管理学院(132947)
中国(110940)
(87923)
科学(87922)
(80893)
(73087)
(71717)
研究所(66486)
中心(65443)
财经(64180)
业大(63998)
(60906)
(58241)
农业(56272)
北京(55441)
经济学(53946)
(51558)
(51309)
师范(50682)
(48815)
经济学院(48438)
基金
项目(280007)
科学(219125)
基金(203828)
研究(200143)
(179602)
国家(178156)
科学基金(151955)
社会(128216)
社会科(121747)
社会科学(121714)
(109179)
基金项目(108065)
自然(98996)
自然科(96630)
自然科学(96606)
自然科学基金(94920)
(91725)
教育(90736)
资助(83598)
编号(79392)
成果(63981)
重点(63158)
(61303)
(60030)
(58693)
课题(55054)
创新(54997)
国家社会(53542)
科研(53388)
教育部(52445)
期刊
(193501)
经济(193501)
研究(124852)
中国(81631)
学报(70112)
(64759)
(62734)
科学(62418)
管理(59845)
大学(52636)
学学(50251)
(47371)
金融(47371)
农业(43253)
教育(39423)
技术(35692)
财经(32601)
经济研究(32023)
业经(29173)
(27990)
问题(24549)
(22066)
技术经济(21471)
科技(20715)
理论(19849)
(19460)
(18359)
现代(18219)
业大(17969)
实践(17650)
共检索到619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蒙昱竹  梁任敏  赵庆  
文章基于1995—2017年的各国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金融激励机制在创新引领增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反映了"金融激励机制-技术水平"匹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发现这种增长效应有时间阶段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显著且为正之后不显著;在创新之初,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挤出的调节效应,而当创新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金融激励机制能够通过创新渠道间接推动经济增长,得出了强化"金融激励机制-技术水平"匹配度、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的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蒙昱竹  梁任敏  赵庆  
文章基于1995—2017年的各国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金融激励机制在创新引领增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反映了"金融激励机制-技术水平"匹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发现这种增长效应有时间阶段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显著且为正之后不显著;在创新之初,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挤出的调节效应,而当创新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金融激励机制能够通过创新渠道间接推动经济增长,得出了强化"金融激励机制-技术水平"匹配度、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的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翊钧   孟庆伟  
全球价值链嵌入是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重要切入点,文章基于2007—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结构转型可以促进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嵌入程度的提高,但对嵌入位置的积极影响在高金融发展程度国家才得以发挥,最优金融结构的效率提升机制作用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而风险分散机制作用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亚春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改革开放以来理论讨论的焦点。而"增长模式"的提法本身就是将增长源泉归结为某种技术因素,体现了认同现行制度结构的倾向。该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说明了改革从对私人部门的激励转为对公共部门的激励,在取得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削弱经济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孝松  高乐咏  
本文以中央政府推行激励机制为背景,构造了一个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进行博弈,最终决定各地区经济增长率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地方官员面临的行政和财政激励同政治晋升激励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下,揭示出激励机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通过该模型可以看出,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在中央政府实行激励机制的推动下得以实现的;中央政府在设计这套激励机制时,特别需要把握好激励强度的大小,只有安排好合理的激励强度,才可能实现合意的经济增长速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任武  李玲  刘穷志  
本文就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构建了财政结构方程均衡激励模型。利用中国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在我国确实存在着替代关系,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激励是这种替代关系存在的决定因素,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存在均衡激励机制,但中国的均衡激励机制不健全。我们的政策建议是:明晰各类公共支出的属性,规范各自职能,确保各类支出按属性规定的功能激励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扩大中间收入阶层的力量,尊重纳税人的声音,建立公共支出民主投票政治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公共支出均衡激励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桂芳  任保平  
产业创新通过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多样化和产业创新速度四个途径影响经济增长质量,但是这些影响往往都不是确定的。在考虑经济增长质量的情况下,需要对产业创新的方向进行引导。就中国的发展实践而言,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仍然是重要的,同时需要兼顾生态环境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要求。应通过市场机制、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来引导产业创新的方向,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远天  胥英明  王文倩  
金融结构调整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旋律,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中国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并以2001—2019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中国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拉动作用;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通过显著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而相对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这一影响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锋亮  袁本涛  
鉴于目前少有关于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利用我国2003-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宏观明瑟收入模型(Macro-Mincer wage equation)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整体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本研究还对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对于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实证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对于当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对于当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表明中部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够匹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任通先  郑容妹  雷志威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应该是"金融应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保障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采用1997—2016年20年间的部分金融与实体经济数据,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影响,其中货币供应量和基金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匹配度较高,但债券和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性较差,并呈现出逐渐背离的显著趋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子白  沈杰  贺聪  
金融机构是资金流动的枢纽和媒介,因此也成为洗钱的主要渠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反洗钱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机构反洗钱与自身利益的冲突,提出应该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的成本适当补偿,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其积极参与反洗钱,然后分别研究激励机制的引入对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利益的影响,得出激励机制的引入对反洗钱工作是一项"帕累托改进"。文章对反洗钱激励机制的设计提出了对追缴的zxc非法收入实行分享制度、实行反洗钱评级制度和违规信息披露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肖肖  丰超  魏晓平  
本文从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交叉作用入手,基于"环境成本"的思想,构建包含环境、能源、劳动力、资本四要素的三部门模型,实证分析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显著存在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协同效应,能源效率可通过倒逼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产业结构的双门限效应。由于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央及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时应因地制宜,从产业结构调整梯度出发,寻找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的最优匹配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玉清  孙希芳  何杨  
本文运用空间滞后Tobit和非线性动态门槛等前沿计量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重新审视了地方财政杠杆的激励机制和增长绩效。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传统融资模式隐含着双重卸责动机,即"隐性担保"诱发的跨域卸责和"期限错配"诱发的跨期卸责,受传统政绩考评机制激励,"卸责组"省区形成相互仿效卸责的区域传染效应;(2)纵向失衡的财权事权配置框架、渐进放松的显性融资约束及地方政府同金融机构基于利益互联的隐性授信契约,成为卸责融资行为难以忽略的制度背景;(3)侧重增长绩效而非福利配置的制度安排,诱导地方政府扩张杠杆主要以市政建设和公共资产积累为导向,但西部落后省区表现出更强烈的短视卸责融资倾向,形成流动性风险的区域失衡;(4)卸责融资诱发非线性增长绩效门槛效应,跨越门槛的杠杆绩效趋降,但尚未明显阻滞增长,显性门槛值高于现行流动性风险警戒线,中长期执行警戒线仍有上调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新常态下的地方财政杠杆调整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玉清  孙希芳  何杨  
本文运用空间滞后Tobit和非线性动态门槛等前沿计量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重新审视了地方财政杠杆的激励机制和增长绩效。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传统融资模式隐含着双重卸责动机,即"隐性担保"诱发的跨域卸责和"期限错配"诱发的跨期卸责,受传统政绩考评机制激励,"卸责组"省区形成相互仿效卸责的区域传染效应;(2)纵向失衡的财权事权配置框架、渐进放松的显性融资约束及地方政府同金融机构基于利益互联的隐性授信契约,成为卸责融资行为难以忽略的制度背景;(3)侧重增长绩效而非福利配置的制度安排,诱导地方政府扩张杠杆主要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唐要家  苏梅梅  
中国不同所有权工业在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和创新激励的配置上具有明显的不匹配性,这对技术创新绩效差异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双重约束模式,认为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治理约束和资源配置约束是决定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力量,据此解释了技术创新不匹配性的产生机理。因此,建立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与激励匹配的制度体制是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