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25)
- 2023(5567)
- 2022(5163)
- 2021(4691)
- 2020(4453)
- 2019(10187)
- 2018(10082)
- 2017(19826)
- 2016(11318)
- 2015(12984)
- 2014(13427)
- 2013(13641)
- 2012(13097)
- 2011(12146)
- 2010(12437)
- 2009(11548)
- 2008(11747)
- 2007(10955)
- 2006(9431)
- 2005(8462)
- 学科
- 济(49577)
- 经济(49531)
- 业(29774)
- 管理(29683)
- 方法(25495)
- 企(23221)
- 企业(23221)
- 数学(22671)
- 数学方法(22432)
- 农(14120)
- 学(12701)
- 财(12644)
- 中国(11968)
- 贸(9530)
- 贸易(9528)
- 地方(9424)
- 农业(9245)
- 易(9215)
- 制(9116)
- 业经(8943)
- 和(7817)
- 务(7674)
- 财务(7650)
- 财务管理(7626)
- 银(7451)
- 银行(7413)
- 企业财务(7171)
- 理论(7117)
- 融(7066)
- 金融(7063)
- 机构
- 大学(175076)
- 学院(171871)
- 济(69484)
- 经济(67922)
- 管理(62831)
- 研究(62192)
- 理学(53647)
- 理学院(52978)
- 管理学(51933)
- 管理学院(51600)
- 中国(45919)
- 科学(40878)
- 农(38210)
- 京(38050)
- 所(34385)
- 财(32021)
- 研究所(31391)
- 业大(30607)
- 农业(30393)
- 中心(28365)
- 江(27755)
- 财经(25343)
- 北京(24132)
- 经(22779)
- 范(22561)
- 师范(22287)
- 院(21682)
- 经济学(21539)
- 州(21297)
- 省(20845)
- 基金
- 项目(111846)
- 科学(85074)
- 基金(79283)
- 研究(77329)
- 家(71028)
- 国家(70444)
- 科学基金(57638)
- 社会(46800)
- 省(44295)
- 社会科(44220)
- 社会科学(44201)
- 基金项目(41877)
- 自然(38496)
- 划(37977)
- 自然科(37555)
- 自然科学(37536)
- 自然科学基金(36850)
- 教育(35825)
- 资助(33967)
- 编号(31104)
- 成果(26364)
- 重点(25860)
- 部(25108)
- 发(24020)
- 计划(22574)
- 创(22418)
- 科研(22371)
- 课题(22068)
- 创新(21049)
- 教育部(20603)
共检索到257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 朱元娣 李光晨
本文对“金冠×舞乐”的 2 19株三年生杂种实生苗的柱型性状等多种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后代柱型和非柱型性状植株呈 1∶1分离 ;节间长度、高粗比、叶形指数、萌芽数、成枝数都与柱型性状有相关性 ,可以作为柱型性状植株预先选择的指标 ;按节间长度 0 .80、叶形指数 >1.6 4、萌芽数 >11、成枝数
关键词:
柱型苹果 杂种后代 形态指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洪伟 康向阳 张正海 王君 蔡肖
为探讨胡杨与杨属其他派树种远缘杂交的可行性,该研究以小青杨为母本、胡杨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发现胡杨花粉能够在小青杨雌蕊柱头上萌发,并最终获得了6株杂交后代。杂种幼苗的生长势强弱差异明显,其叶片均为披针形,与父本胡杨幼苗以及萌条的叶形相似;在SSR标记初步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相应的统计分析,证明父本与母本对子代遗传物质的贡献是等同的,杂交后代是胡杨与小青杨杂交的真杂种。
关键词:
胡杨 小青杨 远缘杂交 杂种鉴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以春 左开井 张献龙 冯纯大
选用 8 0个随机引物 ,对栽培种陆地棉、野生种雷蒙德氏棉、它们的杂种一代以及从回交后代中选育的 9个种质系进行了RAPD指纹图谱和遗传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 :2 9个随机引物扩增的带具多态性 ,并能将两个不同棉种、F1 和种质系相互间加以区别。在 9个种质系中分别检测到 5~ 9条 (3 .7%~ 5 .3 % )带与野生种相同的特异带 ,大多数带与陆地棉回交亲本一致。野生种与种质系间的相似系数为 0 .388~ 0 .479,陆地棉亲本与种质系间相似系数为 0 .6 36~ 0 .892 ,材料间的带型差异与相似系数是吻合的。因此 ,利用RAPD标记检测远缘杂种后代材料中来自野生种的血缘是...
关键词:
棉属 种间杂种 RAPD标记 遗传变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景环 云锦凤 吕天池 周碧柳
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C0Ⅰ、C1Ⅰ、C0Ⅱ和C1Ⅱ7种材料进行了同工酶和RAPD的分析,旨在通过分子标记方法探讨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育期,EST同工酶酶谱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酶谱差异较大,在分蘖期杂种的EST酶谱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根据该生育时期的酶谱特征可以鉴定杂种后代的的真实性,其他生育时期,EST酶带偏向父本老芒麦,而且没有明显的差异。SOD酶谱的差异只是体现在表达量的多少上,并没有出现特异性的条带。RAPD分析表明,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的遗传一致度为0.72,遗传距离为0.328 5,在7种材料中亲缘关系最远;杂种后代与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近,...
关键词:
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 杂交后代 遗传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天明 高疆生 张琦 李疆 闫春雨
主要以香梨 3个正反交组合 ,2 9株杂种实生树及其亲本为试材 ,通过PAGE研究了休眠芽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POD)的遗传动态。结果表明 :休眠芽是研究梨杂种后代POD酶谱遗传动态的理想试材 ,杂种POD谱型基因组成复杂 ,但在遗传上表现为典型的质量性状 ,杂种后代谱型分离符合 1∶1的分离规律。杂种表现的“杂种酶带H”可作为鉴别杂种的依据之一
关键词:
梨 香梨 杂种后代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华 盖钧镒 马育华
用6个生育期不同的大豆品种配制的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春、夏、秋播下生育期及其对播季反应敏感度的实际选择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组合不同播季均有生育期超亲;可获得生育期对播季反应敏感度超过亲本的家系,超钝感亲本家系较多出现于双亲生育期相差不大的组合.在播季间全生育期平均数的低、中值区,作全生育期播季反应敏感度高和低两个极端方向的选择,实际选择效果较好;而在相应的高值区,实际效果较差:选择效果组合间呈现差异。从中已选出了18个既有相对较长的生育前期或后期又对播季反应不敏感的家系,可供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罗曦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邰丽梅 雷国方
以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BC1F3(448份)和亲本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世代的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亲本的11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与回交后代差异明显.回交使其后代的性状逐渐趋于轮回亲本,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籼粳基本一致.2)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的11个形态性状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测验表明,除剑叶宽和1~2节长外,亲本与后代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并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籼粳一致.3)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剑叶长、穗颈长、穗下节长、1~1节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书芬 马朝芝 朱家成 王建平 傅廷栋
以1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为父本,与2个不同来源的保持系配置杂交种F1,并构建了F2,F2:3家系。对2个群体的F1,F2,F2:3家系的硫苷含量、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品质性状的F1杂种优势值较低,为负值或较小的正值;F2杂种优势值仍然较低,为负值或较小的正值;对群体1硫苷含量、蛋白质含量在F2,F2:3家系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质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变异,但均集中在中亲值附近,其在F2,F2:3家系中的次数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说明它们为数量性状,同时都出现了超优亲现象,这为品质育种选择高蛋白、低硫苷优质油菜奠定了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志刚 官春云 周世象 李景龙
为了明确几种分析方法对杂种棉后代综合评价的异同,于 2002—2003 年通过聚类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多目标综合值评定分析原理对 10 个杂种棉后代在不同生态点的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析方法对杂种棉后代的综合评价趋势基本上一致.从纤维品质来看,以湘 Z-010,湘 Z-004,湘 Z-008,湘 Z-007纤维品质较好.从产量性状来考虑,以湘 Z-001,湘 Z-002,湘 Z-004 产量较高.从湖南定位 50~60 支纱区划方针和产量性状来看,以湘 Z-004 表现最好,属于高产优质品种.
关键词:
杂种棉 综合评价 分析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尚春树 石冰 程舜华
用不同生态来源的6个早熟大豆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研究F_1、F_2单株产量等性状的亲子关系、杂种优势,配合力、M·S·g/M·S·s值、遗传力、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早熟大豆杂种F_1、F_2单株产量等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与双亲值、中亲值密切相关;F_2出现超亲分离,分离幅度、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效应与双亲生态差异有关,单株粒重与鼓粒—成熟期密切相关,与开花—鼓粒期相关不显著,因此缩短开花—鼓粒期是提高大豆杂种后代早熟高产性的关键。
关键词:
大豆 生态型 早熟性 高产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娟 曾亚文 杨树明 杨涛 普晓英 赵春艳
以严重缺乏有效磷的酸性红壤开展合系41×大白稻强耐低磷杂种后代及重组近交系(RILs)的遗传特性研究,以期明确低磷胁迫下杂种后代的耐低磷特性的表达,为磷高效水稻种质资源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低磷胁迫下,F3、F4分离群体的株穗质量与地上干物质量、穗长、总粒数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较高;RILs群体的相对株穗质量与地上干物质量、总粒数、实粒数、穗长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也较高。RILs磷高效株系的筛选中应对这几个性状充分重视。②株穗产量分布曲线各世代均呈连续性变异,各世代符合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③主基因多基因分析表明,株穗质量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慧怡 劳方业 刘睿 陈健文
对斑茅蔗BC1和BC2两个群体的397个无性系进行SSR和Alu-like分子标记分析,发现其中23个品系疑为假杂种,5个品系不具有斑茅血缘。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是鉴定杂交后代真实性的较好的方法,而引物SC597CS、SMC1527cl、SSCIR36鉴定出疑似假杂种总个数较多且互补性好,是鉴定斑茅蔗后代杂种真假的一组较好的引物。与Alu-like标记结合使用能较好地检测杂交后代是否含有斑茅血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亚文 申时全 林兴华 徐福荣
以云南稻种资源昆明小白谷与大理早籼配制的杂种F2 、F3、F4 、F5和F6等为材料 ,分别在高原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和冬季籼稻区进行强耐冷性籼粳亚种间杂种后代孕穗期的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 :(1)昆明小白谷×大理早籼F3、F4 分离群体在不同稻作区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与结实率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尤其是昆明点高达 0 .5 86 ~ 0 .776 。 (2 )遗传研究表明 ,可能有 1~ 2对基因影响着籼粳杂种结实率 ,其中有 1对主效基因控制着耐冷基因的表达。利用该群体已选育出了稳定的耐冷性籼粳重组近交系。 (3)不同稻作区不同世代育性分布规律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即随着世代的增加耐冷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宝德 牛永章 黄穗兰 冀丽霞 杨芬
用激素处理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陆地棉与比克棉、色伯氏棉等野生棉种的远缘杂交后代,结合杂交、回交、聚合杂交的手段,使棉花远缘杂种后代的品质性状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了克服棉属种间杂交后代疯狂分离的难题,使新品系的性状尽快稳定,通过半配合材料VSG作母本与之杂交,得到远缘杂种后代低代材料的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等手段得到了稳定的优质棉新品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正勋 钱春荣 杨静 刘海英
选用蛋白质含量和品质性状不同的4个粳稻品种配制2个杂交组合,研究其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间存在动态变化关系;稻米味度值是先随着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而增加,当蛋白质含量下降到某一临界值后,味度值则不再增加,反而随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而下降,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的后代株系味度值较高;在蛋白质含量水平较高时,稻米RVA谱特性随着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有所改善,但蛋白质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则又会导致RVA谱特性的变劣;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均不同程度的变劣,协调蛋白质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平衡关系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