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3)
2023(8059)
2022(6452)
2021(5649)
2020(4729)
2019(10343)
2018(10098)
2017(19489)
2016(10308)
2015(11803)
2014(11993)
2013(11743)
2012(11171)
2011(10410)
2010(10753)
2009(10504)
2008(10335)
2007(9425)
2006(8694)
2005(8395)
作者
(30599)
(25733)
(25575)
(24663)
(16537)
(12084)
(11636)
(9827)
(9728)
(9204)
(9113)
(8514)
(8434)
(8407)
(8306)
(7949)
(7604)
(7492)
(7351)
(7097)
(6898)
(6212)
(6142)
(5943)
(5885)
(5728)
(5696)
(5549)
(5188)
(4994)
学科
(66089)
经济(66007)
管理(36020)
(28754)
(24368)
企业(24368)
方法(18246)
地方(16722)
数学(15547)
数学方法(15462)
中国(14686)
(14480)
(14027)
(13458)
业经(13374)
地方经济(12093)
(12003)
(10917)
(9261)
环境(9260)
金融(9259)
(9103)
银行(9091)
(8757)
体制(8355)
农业(8071)
经济学(7881)
(7803)
理论(7595)
(7591)
机构
大学(164328)
学院(162540)
(79786)
经济(78296)
研究(59448)
管理(58463)
理学(48771)
理学院(48227)
管理学(47670)
管理学院(47335)
中国(44940)
(39053)
(33826)
科学(31540)
财经(29833)
(29466)
(26754)
经济学(26696)
(26085)
研究所(25965)
中心(25753)
经济学院(23528)
财经大学(21786)
北京(21570)
(20962)
(20940)
(20812)
师范(20809)
(19788)
业大(18435)
基金
项目(97703)
科学(77919)
研究(74894)
基金(71956)
(60933)
国家(60431)
科学基金(52148)
社会(51655)
社会科(49003)
社会科学(48993)
(37165)
基金项目(36722)
教育(33988)
(30301)
自然(29658)
资助(29047)
编号(29030)
自然科(28888)
自然科学(28881)
自然科学基金(28367)
成果(25457)
(24211)
(22552)
重点(22349)
国家社会(22343)
(22040)
课题(21102)
教育部(20168)
(19974)
(19845)
期刊
(101219)
经济(101219)
研究(58258)
中国(34726)
(31802)
管理(25142)
学报(21579)
科学(20552)
(20534)
大学(17371)
(17360)
金融(17360)
经济研究(17007)
财经(16829)
学学(16285)
教育(16154)
(14629)
技术(14595)
业经(13402)
农业(13287)
问题(12633)
技术经济(9500)
(9360)
世界(8904)
国际(8222)
改革(8134)
(8134)
经济问题(8022)
现代(7835)
统计(7819)
共检索到266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于洋  毕秀水  李松涛  
现代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特别合约。公有制经济创建的理论逻辑,是在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个人的人力资本占有的基础上,否定物质资本所有者对物质资本的人占有,实现人力资本所有者以集体的名义对物质资本的占有。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与“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并非涵义背反,而是共同占有与个人所有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逻辑在理论上是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只能采用市场方式实现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的人力资本产权交换。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兴恩  袁凌新  
马克思提出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 ,后人对个人所有制的理解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尊重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应该是理解个人所有制的关键 ,科学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应该是劳动者个人股份所有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志明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科学巨著《资本论》中提出来的“个人所有制”究意是什么样的所有制?是劳动或劳动力的私人所有制,还是消费资料所有制或生产资料所有制?其真谛何在?十年来,理论界众说纷纭。对此笔者认为,首先要搞清楚马克思为什么要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这是理解“个人所有制”丰富内涵的关键所在。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马克思关于“个人所有制”思想渊源以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辩证方法两个方面来把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华德亚  朱仁泽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遵循否定之否定定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做出的预判。恩格斯的解读不仅符合马克思本意,而且遵循否定之否定同一律原则。但是在"重建"命题的当代争议中,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都违背了同一律原则。由于专业分工与旧式分工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消灭私有制"没有严格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而扬弃私有制则遵循了否定之否定定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内核不在于消灭社会成员内部个别利益之间,以及个别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在于相机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华德亚  朱仁泽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遵循否定之否定定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做出的预判。恩格斯的解读不仅符合马克思本意,而且遵循否定之否定同一律原则。但是在"重建"命题的当代争议中,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都违背了同一律原则。由于专业分工与旧式分工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消灭私有制"没有严格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而扬弃私有制则遵循了否定之否定定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内核不在于消灭社会成员内部个别利益之间,以及个别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在于相机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唐宗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社会所有制时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著名论断,在我国经济界几乎无不知晓,然而理解又有很大分歧,甚至引起激烈争论。笔者无意于参与这场争论,只是最近重读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著作时感到,严格按照马恩原话,毋需任何附加揣度,完全可以说清楚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本义。现将这点读书心得写出来,意在求教于学界同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奕颢  
近年来人们对各种合约理论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增加。对于合约经济学的研究不仅是目前西方经济学最为活跃的领域,而且也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显学”。 一般来说,合约理论的变化与发展是人们对在完全市场的条件下的完全竞争的标准理论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的一种反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终于认识到这种标准理论范式已经不能合理地解释现实生活中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了,应该丰富和修正理想化的竞争模型,以便为现代经济理论寻找一条更好的理解现实经济生活的途径。现代合约理论的产生就是以此为理论的生长点和现实背景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晏智杰  
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应当是马克思所说的"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不应理解为消费品个人所有、私有制或者生产资料脱离价值形态的单纯物质形态的个人所有,而应当理解为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和其他贡献实际确立其所有权的个人所有制。当前的国有制仍然是政府部门或机构所有。应当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为基本方向,积极探索真正实现生产资料共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权的具体形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保利  
生产资料所有制实际上是一个积累主体的选择问题。不同的积累主体具有不同的积累动力和积累效率 ,从而决定着生产资料积累的状况 ,进而成为人们考虑选择积累主体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资料所有者承担着积累主体的职能 ,因此他必然要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 ,获得一个相应的份额 ,做为进行生产资料积累的物质基础。判断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社会福利水平应以他用于消费的部分为依据 ,将其同社会的一般福利水平进行比较 ,由此来判断社会福利水平的差别 ,进而得出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状况。在公有制的社会中 ,由于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控制和支配所存在的差别 ,同样会造成社会福利水平的较大差距 ,从而偏离公有制所设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雪英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对完善目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从有利于人的发展着手所有制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吴伟  陈仲常  
通过梳理传统经济学对价格作用的理解并分析其不足,然后从合约经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价格的作用和性质,最后给出价格管理和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灿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所有制分析———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思考●刘灿[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成都610074]一、对马克思所有制和西方产权理论的基本态度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在保持国家所有权不变条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股份制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存在形式,只是一种资本的经营方式。不能把中外私人资本组成的股份制视作社会主义公有制,不要混淆所有制的存在形式同其实现形式。我国实行股份制并不是要用以取代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不能认为资本主义通过股份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断言马克思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搞股份制,是毫无根据的。马克思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指"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即由诸多个人组成的联合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将其解释为消费品的个人所有制,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焰辉  
国家所有制的改革迄今为止仍表现为不放弃国家所有权的经济权利下放的改革。其目的是使经济的决策和运营过程能尽可能地接近市场供求和接近现实。然而,随着改革的日见成效和不断深入,不断下放的权利与财产权利的基础——国家所有权之间的矛盾亦日益突出。因此,这种下放就必然使国家所有权成为疑问,——即它的存在形式是必需的吗?我们能否找到其存在的必然联系呢?换句话说,也就是企业的经营权与国家所有权的分离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进一步,亦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经济结构的计划调节是否必须以国家所有权作基础呢?所有这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