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
2023(918)
2022(795)
2021(763)
2020(693)
2019(1411)
2018(1418)
2017(2399)
2016(1407)
2015(1520)
2014(1484)
2013(1517)
2012(1457)
2011(1237)
2010(1302)
2009(1237)
2008(1342)
2007(1139)
2006(851)
2005(813)
作者
(5361)
(4473)
(4343)
(4250)
(2799)
(2185)
(1943)
(1776)
(1695)
(1693)
(1630)
(1492)
(1468)
(1463)
(1446)
(1439)
(1428)
(1389)
(1337)
(1236)
(1206)
(1129)
(1115)
(1058)
(1035)
(1000)
(979)
(978)
(964)
(962)
学科
(4115)
经济(4114)
管理(2975)
(2095)
方法(2036)
(2012)
(1931)
数学(1759)
(1751)
企业(1751)
数学方法(1685)
(992)
中国(988)
(942)
业经(907)
法令(824)
理法(773)
管理法(773)
(763)
理论(696)
(657)
财务(656)
财务管理(656)
(640)
分析(639)
(636)
森林(635)
(614)
(608)
地方(605)
机构
大学(20265)
学院(19483)
研究(8093)
科学(7003)
(6662)
业大(5745)
中国(5536)
农业(5364)
(5043)
(5041)
管理(5019)
研究所(4664)
(4521)
经济(4350)
理学(4093)
理学院(3998)
(3853)
农业大学(3678)
管理学(3651)
管理学院(3621)
中心(3501)
(3449)
(3369)
北京(3307)
实验(3227)
技术(3123)
实验室(3116)
(3114)
林业(3012)
重点(2963)
基金
项目(14058)
科学(9557)
(9380)
国家(9308)
基金(9267)
研究(7458)
科学基金(6950)
(5862)
自然(5466)
自然科(5321)
自然科学(5317)
自然科学基金(5203)
(4960)
基金项目(4789)
资助(4051)
科技(3948)
社会(3738)
计划(3727)
社会科(3505)
社会科学(3504)
教育(3354)
重点(3295)
科研(3064)
专项(2869)
(2758)
(2699)
创新(2583)
编号(2545)
(2436)
(2395)
期刊
学报(8002)
(6273)
大学(5631)
科学(5586)
学学(5450)
(5046)
经济(5046)
研究(4627)
中国(4594)
农业(4208)
林业(3023)
业大(2749)
(2474)
(2266)
(2200)
农业大学(1997)
教育(1959)
管理(1934)
图书(1809)
科技(1686)
自然(1564)
自然科(1453)
自然科学(1453)
技术(1435)
书馆(1424)
图书馆(1424)
(1293)
中国农业(1274)
统计(1268)
科技大(1267)
共检索到31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尧育飞  
1938年,《叶郋园先生年谱》由稀见刊物《南强(旬刊)》分三期刊载,为研究叶德辉早年学行事略的重要文献。经考证,该文当为叶德辉自撰、叶启勋改订。重新整理《叶郋园先生年谱》,并将其与叶德辉《郋园六十自叙》对勘,可初步窥探长沙叶氏重塑叶德辉形象的意图与策略。经此重塑,叶德辉形象由传奇而归于寻常,折射出长沙叶氏在复杂舆论环境中构建湘学正宗和家学传统的努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煦华  
1950年2月,我在上海诚明文学院中国语文学系毕业后,系主任顾颉刚先生介绍我到顾廷龙先生主持的合众图书馆工作。我在图书馆工作28年,计在合众3年,1953年合众捐献,改名历史文献后5年,1958年与科技、报刊、上图四馆统一后又20年,28年来一直在顾先生领导下工作。1978年我应颉刚师之召,奉调去北京后,与先生还常有书函往还;晚年先生因病移居北京,又时亲謦欬,二者加起来又20年。在图书馆工作时,先生以我对事情考虑周详而有主见,并能直言相告,尤其在四馆统一前8年,馆中事无大小,先生均垂询而后定。爰就回忆所及,缕述于后,以资纪念,亦借以留一点合众的史料。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梁继红  
国家图书馆藏朱锡庚抄本《章氏遗著》中的《与孙渊如观察论学十规》与《书原性篇后》两篇文章上皆有姚鼐的圈点与批语。本文利用这一新材料发现,补正胡适著、姚名达增补《章实斋先生年谱》中的相关记述,并对姚鼐的评点文字加以解释。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权  
《杨惺吾先生年谱》是香港已故学界名宿吴天任的手笔,谱主则是清末民初的舆地、金石、目录学大家杨守敬。《杨惺吾先生年谱》围绕《水经注疏》这个学术核心,在《邻苏老人年谱》的基础上,对谱主的事迹做了大量的增订,对近世“郦学”的重要事件亦做了详细辑录,并对疏校《水经注》的多宗学术公案进行了讨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关汉华  
简朝亮所撰《朱九江先生年谱》,以突出谱主学术思想为主题,从治学要旨、经学、史学、掌故学等方面,总结了九江先生之学术精华,深刻地反映了晚清时局与学术嬗变,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邵毅平  
所谓“《春秋》笔法”(也说“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回避了明确的褒贬之词,而在“微言”之中流露出“大义”,让人们自己去揣摩、体会作者的倾向性。这种写作手法据说一开始主要用于历史著作《春秋》,后来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文史作品,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渊源和影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晋卿  
文章介绍了叶德辉的刻书实践,总结了其刻书思想的主要方面:求不朽、便攻读、彰先德。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晋卿  
叶德辉是近现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他非常重视私家目录,认为它可以补馆阁之阙略,足资校勘、多识之用。叶氏进行大量的刊刻古籍及其书目的活动,目的是守先待后,为海内共读,同时,叶氏亦是“征刻秘本”活动的实践者,提出了“目录之学,不独扩增闻见,亦且阐扬幽潜”的观念。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沈俊平  
叶德辉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 ,其大半生的精力耗费在版本目录学的工作上。和一般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比较起来 ,叶德辉的版本目录学工作的触角可以说是宽广的。叶德辉进行一般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所从事的编制藏书目录以及撰写读书题跋的同时 ,进一步把工作范围扩大到书史研究、古代藏书管理经验的总结以及前人书目的刊刻、订正和考证等等。本文拟就叶德辉的这些工作进行讨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宝靖  
翁方纲生平行事,自撰《翁氏家事略记》,今人沈津先生积学四十年,钩沉稽古,探骊得珠,作《翁方纲年谱》于翁方纲之研究实沾溉匪浅。此后,陈鸿森先生作《〈翁方纲年谱〉补正》、吴铭能先生作《沈津著〈翁方纲年谱〉暨辑〈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补遗》,二文意在补正沈谱未载之翁氏行事,皆索隐发微,考据翔实,亦是嘉惠学林之快事也。然翁氏享年八十有六,实属高寿,其生平行事自不在少。况且翁氏虽著述等身,然身后萧条,家道衰落,其手稿刊行者既少,流传至今者又散布各地乃至海外,阅读利用实为不便。因此即便如上述沈、陈、吴三先生之学养宏博,独具慧眼,亦不免偶有未及之处。本文仅就经眼所及,对翁覃溪之生平行事查阙补遗数条,以期对翁氏...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志远  
中国古代戏曲批评中具有浓郁的"春秋笔法"思维特征。首先表现在"春秋笔法"对戏曲创作批评观的深层影响,即戏曲作家进行创作时抱持意欲效仿《春秋》创作戏曲作品,且把戏曲作品视为"信史"。其次表现在对戏曲批评实践和批评语汇的影响,即在戏曲批评中大量采用"春秋"字眼和在戏曲批评中"春秋笔法"语汇的化用。同时,古代戏曲批评家也认识到了这种戏曲批评思维的局限性。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骆扬  
传统的观点认为春秋笔法是孔子设立褒贬的标准,是一种历史书写主观意识的体现。然而《春秋》的书写中本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反映客观历史的,即曾经发生过的史事;二是反映主观意识的,即书写者的主观判断。历史文本是主体(书写者)与所记录客观对象(史事)结合的产物,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春秋》对史事的记录是经过判断的结果。而史官(孔子)的判断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史实的认定,即客观史事首先要经过史官主观的分析与决断,是书写者所认定的客观真实,但其认定的事实受礼法传统的影响,要理解他们对客观真实的认识不应超越那个时代的意义体系;二是史官的书写规则,即把经过分析认定的事实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这也在长期的历史传统中客体化为春秋笔法,是那个时代历史观念的一种客观体现,在史官传统及主体间的相互认同中不断得以固化和加强,是历史真实赖以存在的条件。在《春秋》的书写中,史官并非不注重历史记录的客观真实性,但他们试图通过凸显自身主体性的方式更好地展示心中的历史之真。这种主观意识来源并受限于客观存在的历史传统,其背后体现了时代的客观合理性。所以,春秋笔法是一种书写客观历史之真的特殊总结。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阳阳  
考察叶德辉《郋园读书志》卷四所载《石墨镌华》题跋,订正叶氏数处失考之论,并考订四库本《石墨镌华》之抄写"底本"为万历初刊本。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庆云  
自虞舜而至西周,古诗作为讽语的载体存续千余年。春秋时期,周王权衰落而至礼崩乐坏,孔子笔削鲁国旧史作《春秋》,创建春秋笔法寓存微言大义而成为教化新文本,将弦歌讽喻之声的古诗讽语功能,演化为"属辞比事"之文章修辞。"属辞"强调以辞意统领事件记述的视角、情节与详略的取舍;"比事"重在事件类情之比,以及连类生情之比。在聘问歌咏衰亡之后,春秋笔法成为讽语的载体,开启文章修辞学之滥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