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
- 2023(396)
- 2022(271)
- 2021(270)
- 2020(198)
- 2019(417)
- 2018(398)
- 2017(874)
- 2016(465)
- 2015(562)
- 2014(606)
- 2013(564)
- 2012(551)
- 2011(454)
- 2010(462)
- 2009(402)
- 2008(403)
- 2007(328)
- 2006(302)
- 2005(236)
- 学科
- 济(2236)
- 经济(2235)
- 业(1967)
- 管理(1430)
- 方法(1192)
- 数学(1149)
- 数学方法(1148)
- 企(934)
- 企业(934)
- 服务(748)
- 农(738)
- 服务业(710)
- 财(538)
- 贸(528)
- 贸易(528)
- 农业(523)
- 易(520)
- 业经(517)
- 环境(488)
- 中国(457)
- 制(392)
- 生产(375)
- 银(338)
- 银行(338)
- 划(323)
- 发(320)
- 行(317)
- 出(308)
- 技术(306)
- 务(299)
- 机构
- 学院(7195)
- 大学(7036)
- 济(4188)
- 经济(4141)
- 管理(2846)
- 研究(2572)
- 理学(2494)
- 理学院(2482)
- 管理学(2460)
- 管理学院(2455)
- 中国(2268)
- 农(1782)
- 财(1583)
- 经济学(1488)
- 京(1410)
- 农业(1357)
- 经济学院(1352)
- 中心(1322)
- 财经(1308)
- 科学(1307)
- 所(1285)
- 业大(1252)
- 经(1218)
- 研究所(1161)
- 经济管理(1096)
- 江(1076)
- 财经大学(990)
- 院(890)
- 科学院(880)
- 发(864)
共检索到10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林 谭峻
目前,我国实行的耕地红线及总量动态平衡无法保障我国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实行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制不仅可以使不同行政区域资源和经济实现互补,而且可以在不同区域实现产业规模化。本文在央行提出土地配额交易基础上,参考碳配额交易及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分析我国实行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制的可行性及障碍,计算出我国各省份粮食生产当量及土地生产当量,提出实行土地配额交易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
耕地 土地生产当量 配额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廖西元 方福平 王志刚
本文从农民层面,对粮食生产发展核心长效机制及其实现途径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农民增收机制是粮食生产发展的核心长效机制,而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促进规模增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孟然 阎炎
连央行都开始关注土地问题。有媒体报道:6月6日,在央行举办的"气候变化与配额交易研讨会"上,央行有关方面提出,为缓解压力,建议探索实行土地配额交易机制。所谓土地配额交易机制,是指借鉴国际碳配额交易机制,通过引入土地生产当量(单位土地标准产出)的概念,界定和分配土地生产当量配额,允许配额在不同地区间进行买卖,形成全国性土地生产当量交易市场,在保持总量平衡前提下,使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耕地生产当量挂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栾敬东 施海波
中国奶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原料奶供给环节也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经常性的供需失衡、价格不稳定、原料奶质量低和奶农收益不稳定等突出问题,这不利于中国奶业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加拿大、荷兰、以色列)牛奶生产配额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作出简要分析,发现牛奶生产配额政策不仅对稳定供给和保护奶农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稳定价格、提高生鲜乳质量和引导奶牛养殖的规模化也间接地发挥了作用,这对中国当前的奶业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国奶业应重视包括生产配额政策在内的供给管理政策,并与已有的奶业政策相结合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奶业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牛奶生产 配额政策 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凤羽
中国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耕地少、农业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基础脆弱,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供需矛盾突出。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粮食生产需求动态平衡,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探讨和研究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保护和涵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长效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段晓东
关税与配额是各国最普遍使用的二项贸易保护措施。传统的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下,得出关税与配额等价的结论。但近期来特别是80年代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商波 黄涛珍
基于可再生能源配额的政策背景,本文构造了发电商三种不同市场权力结构下的绿色生产决策模型。讨论了敏感参数对异质权力发电商最优决策结果的影响,基于参数范围分析了不同权力结构下的最优决策效果。通过消费者效用、发电成本、环境保护的社会福利函数,识别出了参数最优取值范围内的最优决策效果的市场结构。结果显示:当绿证交易价格、最低配额比例超过最低临界值时,绿色发电商能够实现最优决策效果,但对传统发电商的最大利润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若绿证交易价格和电力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在最佳区间内,则传统和绿色发电商既能够达到最优决策效果,又可以最大限度促进社会福利效用的单调增加,即存在绿色发电商主导的最优市场决策结构,但不存在最优纳什决策结构。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陈伟达 史文瑾
本文研究资金约束下制造/再制造企业考虑碳配额质押融资的生产减排决策问题,构建了资金约束时不融资和进行碳配额质押融资两种利润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自有资金及减排效用参数对产量、碳排放量和总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行碳配额质押融资能提高产量增加利润,但也可能导致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企业减排能力与减排效用积累量正相关,资金不足时不融资减排效用积累值较小,选择融资可以为企业未来生产减排实现共赢奠定基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琳 钟文晶
农业的分工可以通过农户获得社会化服务来实现。基于广东省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农业社会化服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村干部在获取这些服务上存在显著优势:在市场交易中,村干部身份虽对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服务的获得无促进作用,但有利于获得资本密集型生产环节的服务;在配额交易中,村干部身份有利于获得全环节的服务,且与资本密集型环节相比,对获得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服务的作用更大。原因在于:在市场交易中,村干部身份虽有利于促进交易,但不能降低劳动密集型环节的监督和计量成本;在配额交易中,社会成本过高导致资本密集型生产环节的服务被市场交易所替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琳 钟文晶
农业的分工可以通过农户获得社会化服务来实现。基于广东省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农业社会化服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村干部在获取这些服务上存在显著优势:在市场交易中,村干部身份虽对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服务的获得无促进作用,但有利于获得资本密集型生产环节的服务;在配额交易中,村干部身份有利于获得全环节的服务,且与资本密集型环节相比,对获得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服务的作用更大。原因在于:在市场交易中,村干部身份虽有利于促进交易,但不能降低劳动密集型环节的监督和计量成本;在配额交易中,社会成本过高导致资本密集型生产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白洋
渔业配额制度是在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所导致的渔业危机和传统的投入控制管理失效的历史背景下,基于渔业资源生态特性而构建的一种产出控制的渔业管理模式。它是在总可捕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冰岛、新西兰等国家得以成功实施。该制度具有专属性、可转让性、激励性等外在法律特征。学者对于配额制度的法律特性持不同观点,认同其准物权的特性是主流观点。资源的生物特性以及制度的实质内涵告诉我们,无论是国际配额还是国内配额,制度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牢牢遵循不得超越总可捕量的共同义务这一要旨,通过落实有限准入、加强监管等多种手段来保障这种共同义务的履行,才能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关键词:
渔业配额 渔业管理 总可捕量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业 黄硕琳
捕捞限额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的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它的实施将是我国渔业管理的一次重大改革。在区分该制度中捕捞权与配额权的基础上,着重配额权流转的制度分析;根据我国渔业管理历史、现状及发展要求,提出了在我国即将实施的捕捞限额制度中可适当允许配额权流转及其配额权流转制度框架,包括明确的配额权性质、完善的配额权登记公示、良好的市场中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分析了影响流转的限制因素,如法律障碍、渔区经济发展水平、渔民自身素质等;最后,作者认为我国目前应加强进行对渔民宣传和教育、建立诚信制度、发展渔业第二三产业、消除法律障碍、明确配额权证书的性质、确定配额权位序、建立市场中介服务组织等工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建民
改革开放以来至上世纪末,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南粮北调"变成了"北粮南运";受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约束,新的粮食主产区将不能选择以牺牲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为代价的现代化推进路径。本文以粮食生产大省河南为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地方财力、农民收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突出矛盾;以及粮食生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机理:粮食生产在土地、农民就业、配套资金等付出的过多机会成本和流通环节粮食生产成果被转移。提出要构建起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必须从区域公平发展的视角,完善粮食生产的利益补偿调节政策。
关键词:
区域发展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利益补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永斌 丛建辉 杨军 张艺璇
区域碳排放不平衡是中国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设计需要考虑的特殊背景,而历史法和基准线法无法解决由该背景导致的"鞭打快牛"效应和"拔苗助长"效应,亟需探索适用于中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方法。本文首先梳理了碳配额分配的相关研究,发现在中国碳市场,历史法存在固定基年和滚动基年选择的两难,基准线法存在"一产品一基准值"原则取舍的两难。其次,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原则"提出一种配额分配方法——历史—基准趋近法。最后,分别采用历史法、基准线法和历史—基准趋近法进行配额试分配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历史—基准趋近法不仅可以同时避免"鞭打快牛"效应和"拔苗助长"效应,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策目标协同性,在控排系数公平性、分配结果精准性和减排成本可行性3个方面均优于另外2种配额分配方法,有效降低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风险。研究结论表明,历史—基准趋近法较适用于区域排放不平衡的情形,可作为中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初期配额分配方法选择和优化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