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8)
- 2023(11639)
- 2022(9671)
- 2021(9055)
- 2020(7515)
- 2019(17014)
- 2018(16635)
- 2017(30825)
- 2016(16477)
- 2015(18781)
- 2014(18781)
- 2013(18576)
- 2012(17777)
- 2011(16460)
- 2010(16491)
- 2009(16028)
- 2008(15817)
- 2007(14401)
- 2006(13178)
- 2005(12398)
- 学科
- 济(89986)
- 经济(89868)
- 管理(51843)
- 业(46033)
- 企(35935)
- 企业(35935)
- 方法(31013)
- 数学(27239)
- 数学方法(26952)
- 中国(24582)
- 农(21423)
- 财(20331)
- 制(19304)
- 地方(19060)
- 业经(17350)
- 学(16076)
- 贸(15494)
- 贸易(15484)
- 易(15101)
- 农业(14598)
- 体(14136)
- 银(13636)
- 融(13628)
- 金融(13626)
- 银行(13623)
- 行(13175)
- 地方经济(13110)
- 环境(12929)
- 和(10988)
- 体制(10867)
- 机构
- 大学(254548)
- 学院(250308)
- 济(120421)
- 经济(118307)
- 研究(93386)
- 管理(90554)
- 理学(76715)
- 理学院(75792)
- 管理学(74658)
- 管理学院(74181)
- 中国(73736)
- 财(56969)
- 京(54045)
- 科学(51036)
- 所(46627)
- 财经(44261)
- 研究所(41578)
- 中心(41230)
- 经(40176)
- 经济学(40121)
- 江(37352)
- 农(35842)
- 经济学院(35765)
- 北京(35051)
- 院(33195)
- 财经大学(32678)
- 范(32465)
- 师范(32199)
- 业大(30619)
- 州(29080)
- 基金
- 项目(156259)
- 科学(124811)
- 基金(117458)
- 研究(116392)
- 家(101665)
- 国家(100860)
- 科学基金(86147)
- 社会(79863)
- 社会科(75775)
- 社会科学(75760)
- 基金项目(60092)
- 省(56166)
- 教育(52989)
- 自然(51381)
- 自然科(50197)
- 自然科学(50183)
- 自然科学基金(49336)
- 资助(48792)
- 划(48019)
- 编号(44032)
- 成果(38132)
- 部(37102)
- 重点(35630)
- 国家社会(35186)
- 发(34193)
- 制(34185)
- 教育部(32714)
- 中国(31908)
- 课题(31657)
- 创(31412)
- 期刊
- 济(143212)
- 经济(143212)
- 研究(84789)
- 中国(55162)
- 财(44583)
- 管理(37738)
- 学报(36204)
- 科学(35440)
- 农(34702)
- 大学(29124)
- 学学(27487)
- 融(26922)
- 金融(26922)
- 教育(24638)
- 财经(24410)
- 经济研究(23787)
- 农业(23057)
- 经(21269)
- 技术(21015)
- 问题(18735)
- 业经(18589)
- 贸(17324)
- 世界(15879)
- 国际(15610)
- 技术经济(13875)
- 统计(12740)
- 业(12263)
- 经济问题(11513)
- 版(11340)
- 策(11143)
共检索到402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源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反贫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扶贫制度设计主要是建立在"道德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从而导致了扶贫过程中的权力不受监督以及民主的缺失,进而降低了扶贫绩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基于"道德人"的制度安排因扶贫实践中出现的各种不端以及腐败行为而失去解释力,使得以"经济人"的属性来看待政府扶贫行为成为必要。当前,重要的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扶贫绩效评估制度、扶贫参与制度和扶贫权力约束制度,以进一步规范扶贫行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志海 崔景俭
借鉴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简要总结了我国二十余年制度变迁的人性化逻辑 ;指出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位制度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制度的转变 ,是一个合乎人性化逻辑的制度变迁过程
关键词:
制度变迁 道德人 经济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彭文峰
(一)改革高校投资体制,提高投资效益1.加大财政拨款力度,改进财政拨款方式,坚持高校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进一步明确政府是我国高校的投资主体。同时,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应在努力提高财政预算拨款比例的同时,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缩小或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贺卫
试论市场经济中的人性——经济人假设□贺卫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中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展开的,人的行为特性对其经济活动有着始发性的影响。因此,作为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的经济学,其实质就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科学。经济学总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魏成元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一种内在的经济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其原本属性规定有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其深刻的理论内核和思想精髓使之成为西方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并为整个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选择与安排奠定了基础和基本框架。“经济人”假定对科学构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规范社会分工与经济社会秩序同样具有前提性的基础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经济人 制度安排 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秩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沛莉 张金伟
我们正处于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生态危机时代,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物种锐减等都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对自然不合理地开发与掠夺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因此,彻底解决生态危机就必须改变以往盲目征服自然的经济模式,建立起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人能够合理利用自然的经济模式,即生态经济。在生态经济的视阈下,我们要塑造与之匹配的生态经济人。生态经济人将奉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优先,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与权利并重,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并自觉践行与自然亲近、友好的绿色生活方式。
关键词:
生态危机 人性 生态经济人 理论构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雨澜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分析工具,但经济学的发展逐渐暴露了这一假定的内在缺陷。不论是从人性基础,还是从方法论角度,旧的"经济人"假定都存在着不合理性。中国经济学的重建需要一个新的"经济人"假定。
关键词:
经济人理论 人性基础 方法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假设源于功利主义,它实际上是功利主义的内缩和形式主义的僵化,从而导致金钱理性勃兴的产物。按照这种哲学思维,实际上是将社会整体利益视为个人行为的目的,而对个体利益的追逐则是达致这一目的的途径、手段,因而可以将经济人内含的行为机理归结为:"为他利己"。这种行为机理实际上将人类行为的目的和手段颠倒了,也正是受这种思想的支配,造成了社会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
功利主义 互利主义 金钱理性 为己利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远伟
尽管虚拟经济在当今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发挥的作用令人瞩目,但是反映在税收实践中,税收中性在发挥理论支撑作用上却力度不强。一方面,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税收中性已经不能在两大经济类型之间就局部产生的税收失衡作出解释;另一方面,税收中性自身所依托的经济理论基础也存在一定问题。结合当前经济中虚拟经济比重越来越大的现状,要理解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税收中性问题,须对税收中性所依托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并从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税收中性进行思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进忠
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数量大问题多,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对象。残疾人脱贫是整个社会"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优化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便成为了实现残疾人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立足精准帮扶的背景,引入可行能力理论,围绕能力框架考察残疾人社会福利需要特性与满足状况。研究发现:残疾人社会福利供给制度安排在福利分配基础、福利给付形式、福利组织输送和福利目标导向都存在一定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前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供给质量和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解决困境的出路就是对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以精准帮扶和可行能力为引导,结合实证数据剖析,对残疾人社会福利改革的可能角度是:个性化走向、优势化导向、整体性治理和生态性思维。从针对性服务提供、能力建设、体系整合、家庭视角的引入,进行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与服务体系的改革与调整。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残疾人 社会福利 可行能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伟华
“经济人”假定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 ,自斯密提出以来 ,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 ,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 ,“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外延的扩大 ,“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 ,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关键词:
资本的人格化 经济人假定 态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推崇经济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私恶可以通达公益的"无形的手"原理,问题是,"无形的手"是否存在。其实,在经验主义人性论兴起的中世纪后期,这一点就存在很大争论:马基雅弗利等宣扬"私恶为害"的观念,孟德维尔等则提出了"私恶即公益"的命题。但是,由于西方社会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斯密的"无形的手"之宣扬,"私恶即公益"的观点逐渐流行,最终成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经济人 无形的手 马基雅弗利 孟德维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庆
自2013年中央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印证了其战略判断的准确性,财政现代化建设对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前还存在理论界认知不统一、中央与地方实践分歧、系统性要求与渐进式改革相矛盾等困惑。应考虑通过深化财税改革、加强理论探讨和多角度阐述财政现代性等措施,推进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
关键词:
现代财政 财税改革 跨学科研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庆
自2013年中央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印证了其战略判断的准确性,财政现代化建设对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前还存在理论界认知不统一、中央与地方实践分歧、系统性要求与渐进式改革相矛盾等困惑。应考虑通过深化财税改革、加强理论探讨和多角度阐述财政现代性等措施,推进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
关键词:
现代财政 财税改革 跨学科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