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2)
- 2023(9100)
- 2022(7080)
- 2021(6112)
- 2020(5001)
- 2019(11162)
- 2018(11093)
- 2017(21080)
- 2016(11768)
- 2015(13118)
- 2014(13344)
- 2013(12672)
- 2012(11215)
- 2011(10014)
- 2010(10235)
- 2009(9839)
- 2008(9696)
- 2007(8648)
- 2006(7856)
- 2005(7445)
- 学科
- 济(47108)
- 经济(47021)
- 管理(38478)
- 业(32787)
- 企(27123)
- 企业(27123)
- 中国(17547)
- 方法(14492)
- 制(14490)
- 财(13682)
- 农(13357)
- 业经(12632)
- 数学(12066)
- 数学方法(11902)
- 地方(10803)
- 体(10634)
- 学(8931)
- 农业(8675)
- 体制(8666)
- 银(8485)
- 银行(8470)
- 环境(8209)
- 行(8095)
- 融(7988)
- 金融(7986)
- 务(7984)
- 财务(7945)
- 财务管理(7925)
- 发(7923)
- 城市(7679)
- 机构
- 大学(167832)
- 学院(166465)
- 济(68586)
- 经济(66958)
- 管理(61016)
- 研究(58445)
- 理学(51868)
- 理学院(51232)
- 管理学(50349)
- 管理学院(50026)
- 中国(43849)
- 京(35929)
- 财(34933)
- 科学(34223)
- 所(28482)
- 财经(26862)
- 江(26311)
- 中心(26116)
- 研究所(25439)
- 农(25122)
- 经(24337)
- 业大(22656)
- 范(22600)
- 师范(22394)
- 北京(22221)
- 经济学(22073)
- 院(21908)
- 州(20546)
- 财经大学(19854)
- 经济学院(19702)
- 基金
- 项目(111181)
- 科学(88959)
- 基金(82097)
- 研究(81965)
- 家(71306)
- 国家(70752)
- 科学基金(61392)
- 社会(55181)
- 社会科(52302)
- 社会科学(52291)
- 基金项目(43238)
- 省(42502)
- 自然(37909)
- 教育(37362)
- 自然科(37053)
- 自然科学(37046)
- 自然科学基金(36369)
- 划(36008)
- 编号(32205)
- 资助(31603)
- 成果(26997)
- 制(26125)
- 重点(25287)
- 部(24538)
- 发(24048)
- 国家社会(23824)
- 课题(23177)
- 创(22684)
- 创新(21438)
- 教育部(21423)
共检索到257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长流 张松祺
该文以劳动力回流和"非转农"两个维度考察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从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三方面来看,回流农民工和"非转农"这两个群体的"逆城市化"现象的确存在,究其根源在于体制障碍及过去不合理制度带来的遗留效应。论文从改革户籍制度等正式约束、避免不利的非正式约束产生和保障实施等方面提出消融"逆城市化"现象的制度创新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桁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桁林研究员在《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动态地看待农村公共品供给,因而也就有了:一、城市化是应有之义,逆城市化加大农村公共品供给不可为。如果农村公共品供给只是由于规模不足、不具备集约规模,还可以等待直至达到规模为止。令人遗憾的是,问题并不在此。农村公共品供给之所以不容乐观、前景堪忧,其症结在于:不断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其实是逆城市化的非主流行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晓华 杨彬
作为激励技术创新的通行做法,政府采购已为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从组织机构、法律体系、优先制度三方面对美国、德国和韩国等典型工业化国家以技术创新为取向的政府采购制度进行比较,以促进技术创新为目标,应改进我国政府采购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完善与《政府采购法》配套的条例和实施细则,重视技术采购对自主创新的积极作用,探索适用于我国实际的技术采购模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政府采购 国际比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出现的一种城市异化现象。美、英等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已先后经历了"逆城市化"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也出现了这一现象。由于"逆城市化"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心城区的人口向城市外围或腹地迁移,故本文选取ROXY指数对城市中心和外围常住人口增长比例进行测量,以此判断选取的样本城市是否出现"逆城市化",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
逆城市化 ROXY指数 区域一体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出现的一种城市异化现象。美、英等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已先后经历了"逆城市化"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也出现了这一现象。由于"逆城市化"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心城区的人口向城市外围或腹地迁移,故本文选取ROXY指数对城市中心和外围常住人口增长比例进行测量,以此判断选取的样本城市是否出现"逆城市化",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
逆城市化 ROXY指数 区域一体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张亮
"逆城市化"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已初现端倪。我国"逆城市化"的产生原因除"城市病"倒逼以及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等因素推动外,也是一些特有制度和政策影响的结果。"逆城市化"在缓解城市病,推动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同时,也会带来城市空心化和城市萎缩等问题。"逆城市化"的实质是规模不经济,是城市居民"用脚投票"的典型实例,凸显了我国传统治理模式的局限性。为有效解决城市问题,跨越"逆城市化"藩篱,实现再城市化,亟须转变治理模式,以合作治理医治"逆城市化"之殇。
关键词:
逆城市化 城市空心化 合作治理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怀涛
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和形式。读者、读物、阅读环境是人们阅读活动的要素,也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着力点。阅读推广方式也是依据这三个维度形成的:一是以读者为切入点,二是以读物为切入点,三是以环境为切入点。
关键词:
全民阅读 阅读推广 推广方法 推广形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亚春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改革开放以来理论讨论的焦点。而"增长模式"的提法本身就是将增长源泉归结为某种技术因素,体现了认同现行制度结构的倾向。该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说明了改革从对私人部门的激励转为对公共部门的激励,在取得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削弱经济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增长模式 激励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桂森 刘继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祁红梅 邓琳 林茹玉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呈现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态。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与传统金融逐步加速融合,数字货币出现并引发关注。从货币的信用和中心化两个维度展开讨论,对不同时期货币的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程度、信用状态等进行观察,并对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明生 鲁元春
我们建立了集聚经济理论和要素禀赋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向外转移的城市产业问题。在逆城市化过程中,在集聚经济的作用下,城市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增长缓慢,其相对价格上涨;密集使用相对价格较高的要素的产业,包括土地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城市中的比较劣势产业,被迫逐渐转移出城市。我国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重工业共23个行业可被确定为土地密集型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彬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遭遇更大的压力、社会兜底机制不健全、征地拆迁的巨大利益等原因,我国出现了低水平的"逆城市化"现象。因此,需要同步配套相关改革,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关键词:
城镇化 逆城市化 农业转移人口 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