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6)
2023(15532)
2022(13577)
2021(12764)
2020(10659)
2019(24876)
2018(24297)
2017(47518)
2016(25259)
2015(28306)
2014(28138)
2013(27752)
2012(25299)
2011(22601)
2010(22041)
2009(20208)
2008(19528)
2007(16972)
2006(14484)
2005(12415)
作者
(70772)
(58915)
(58388)
(55671)
(37661)
(28135)
(26612)
(23083)
(22405)
(20791)
(20125)
(19520)
(18467)
(18384)
(18309)
(17895)
(17527)
(17299)
(16891)
(16888)
(14440)
(14279)
(14149)
(13492)
(13203)
(13040)
(12941)
(12754)
(11731)
(11434)
学科
(103068)
经济(102960)
管理(73903)
(70503)
(58719)
企业(58719)
方法(53812)
数学(48042)
数学方法(47467)
(28102)
(26197)
中国(25403)
(22522)
贸易(22512)
(21921)
业经(21413)
(19891)
地方(18443)
(18243)
财务(18168)
财务管理(18125)
(17602)
农业(17310)
企业财务(17226)
理论(16567)
技术(15872)
(15606)
金融(15604)
(15532)
银行(15493)
机构
大学(356084)
学院(352625)
(146389)
管理(144961)
经济(143475)
理学(126616)
理学院(125355)
管理学(123143)
管理学院(122529)
研究(112087)
中国(86924)
(73675)
(67839)
科学(66975)
财经(55564)
(53854)
(52948)
中心(52922)
业大(51796)
(50888)
(49105)
研究所(49039)
北京(45950)
经济学(45742)
(43881)
师范(43470)
财经大学(41974)
经济学院(41722)
农业(41557)
(41017)
基金
项目(248390)
科学(196940)
基金(183938)
研究(180304)
(159577)
国家(158338)
科学基金(138014)
社会(115478)
社会科(109743)
社会科学(109716)
基金项目(97442)
(94841)
自然(90710)
自然科(88695)
自然科学(88676)
自然科学基金(87113)
教育(83310)
(80044)
资助(77057)
编号(72280)
成果(56733)
(55933)
重点(54880)
(51567)
(51263)
教育部(48743)
课题(48460)
国家社会(48241)
科研(48176)
创新(48164)
期刊
(147935)
经济(147935)
研究(102869)
中国(60805)
学报(54119)
(52011)
管理(51608)
科学(49486)
(46189)
大学(42000)
学学(39634)
(34868)
金融(34868)
教育(34288)
农业(31944)
技术(30642)
财经(27498)
经济研究(24683)
业经(23556)
(23422)
问题(19636)
理论(18662)
(17339)
图书(17322)
统计(17179)
技术经济(17164)
实践(17031)
(17031)
(16496)
科技(15905)
共检索到504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彭红枫  李鹤然  罗宁欣  
为了对冲外汇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市场中的羊群效应,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5月26日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基于TVP-VAR模型,构造了时变的溢出指数,通过量化分析方法考察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基准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导致人民币中间价对其他汇率的溢出效应降低,中间价的基准地位被削弱。第二,从整个人民币汇率体系来看,"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提高了汇率体系的总体溢出水平,系统的联动效应增强。第三,"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对短期汇率体系的影响大于对长期汇率体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逆周期因子"的构成,实现逆周期与保持中间价基准地位并存等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政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协整VAR模型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对"811汇改"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量化考察了"811汇改"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初至"811汇改"前,中间价的方向性溢出持续下跌,其市场性和基准性不断下降,选择合适的时机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十分必要。在"811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价格体系的总体溢出、中间价受到其他价格和对其他价格的方向性溢出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中间价与单个汇率价格相互溢出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CNY即期和远期等在岸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因此,"811汇改"取得了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政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协整VAR模型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对"811汇改"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量化考察了"811汇改"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初至"811汇改"前,中间价的方向性溢出持续下跌,其市场性和基准性不断下降,选择合适的时机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十分必要。在"811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价格体系的总体溢出、中间价受到其他价格和对其他价格的方向性溢出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中间价与单个汇率价格相互溢出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CNY即期和远期等在岸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因此,"811汇改"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整个系统的联动水平大幅提高,中间价的市场性和基准性显著提升,其市场基准地位得到了巩固提高。目前,中间价接受信息溢出的规模与其他市场价格基本无异,中间价作为基准汇率所需的市场性得到了满足;然而,中间价的对外溢出在"811汇改"后虽有明显提高,但相比其他市场价格的对外溢出,中间价影响其他价格的能力仍相对较弱,中间价作为基准汇率所需的基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爱俭  王韩  
文章基于2014年3月19日至2019年12月27日国际外汇市场交易数据,运用DAG(有向无环图)和VAR模型的动态信息溢出指数的方法,分阶段对启动"逆周期因子"与否以及人民币与国际外汇市场主要货币间汇率收益率及其波动率的溢出效应方向和规模进行了研究,考察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的动态变化,进而分析"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逆周期因子"增强了人民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货币的互动,提高了市场参与度和国际影响力;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接受了外界信息溢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人民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信息溢出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国际影响力与国际货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而言,引入逆周期因子有利于人民币收益保持稳定,波动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青  甘静芸  刘舫舸  张策  
2017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利用引入新因子以来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通过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测算了逆周期因子数值。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和EGARCH模型研究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引入逆周期因子降低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但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没有显著影响。逆周期因子修正了投资者对汇率变动顺周期性的过度反应,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完善人民币汇率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芳  权飞过  
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为区域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视角,探讨人民币在中亚五国中的区域国际化程度问题,为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提供经验支持。利用EEMD频域分解技术,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中亚五国人民币汇率分解为高频、低频和趋势项三个频域,并采用广义预测误差分解方法测算在不同频域上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亚五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从高频分量来看,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亚五国汇率波动的净溢出效应为负;从中期和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亚五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净溢出效应为正且溢出程度不断加大。这表明在短期内,中亚五国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对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影响,但在中期来看,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亚五国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断增强,说明人民币在中亚五国中“货币锚”作用不断加强,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程度得以提高。为提高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程度,应注重经济政策的连贯性,加强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溢出管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云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美元汇率与中美两国股市之间的信息溢出发生了变化,而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这种信息溢出效应更为复杂。本文基于2005年7月22日-2012年7月30日人民币/美元汇率及中美两国股市的数据,采用内生结构突变的ZA单位根检验和GH协整检验,实证研究了人民币/美元汇率与中美股市之间的信息溢出,结果表明存在人民币/美元汇率、美国股市到中国股市的长期信息溢出,但该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际发生了结构突变。此外,成对Granger因果检验还发现了人民币/美元汇率与中美两国股市之间存在短期信息溢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文进  马千里  宋朝杰  
文章以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视角,采用2005~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上证综合指数的日交易数据,将时间轴分为金融危机爆发前、金融危机时期和后金融危机时期,基于向量自回归多元GARCH模型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与股价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与股价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人民币汇率和股价在波动率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上具有不同表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立晟  张潇  
2017年5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周期性问题开始引发大家关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明确表示:"汇率根本上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汇率周期性周期性,是描述一个经济量与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立晟  张潇  
2017年5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周期性问题开始引发大家关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明确表示:"汇率根本上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汇率周期性周期性,是描述一个经济量与经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前进  武磊  
本文根据有效汇率指数的特点,将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分解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美元有效汇率指数之乘积。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利用2016年4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汇价数据和BIS日度美元指数,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变动特征,结果显示美元指数、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同向变动,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收盘价的变动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自动稳定器"效果。其次,通过Logit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非对称性,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贬值有持续变化的动能,具有一定的惯性;相反人民币汇率升值没有惯性,市场存在汇率调整的非对称性。最后,利用M&S模型和GARCH-M模型考察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何影响,结论表明逆周期因子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反向变化,意味着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过度贬值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创  徐曼  
充分了解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新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避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成为科学制定金融监管措施与宏观调控政策、有效维护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双重稳定的突破口。文章在选取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社会融资规模和资产价格等多维金融指标构建金融形势指数并测度中国金融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宏观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工具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波动对经济波动具有十分显著的冲击影响,而经济波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作用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的现象值得警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爱俭  刘浩杰  王璟怡  
本文采用UCSV-RV模型测度人民币汇率预期不确定性。时变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外部地缘政治风险对汇率预期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逐渐衰减的特征,内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汇率预期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逐渐增强的特征,外部地缘政治风险对内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呈现正向冲击。时变溢出结果表明:相较于外部地缘政治风险,汇率预期不确定性的变化更多源自于内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同时外部地缘政治风险是内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的净接收者。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年华  黄佳耿  徐浩宇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使得SDR篮子中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成为关注焦点。本文基于TVP-VAR-DY模型,构建汇率时变溢出指数,实时考察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英镑、欧元、日元汇率的波动溢出关系,进而识别人民币汇率对主要货币汇率的溢出影响,旨在为增强汇率改革效果和规避汇率风险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改革强化了人民币汇率的净溢出效应,尤其"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SDR其他货币汇率的净溢出效应增强。然而,汇改期间爆发的极端金融风险冲击会削弱改革效果,尤其危机爆发中心所在国汇率首当其冲,若当局通过汇率贬值抵御危机,则会弱化本国汇率的溢出影响。此外,汇率改革虽然提升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溢出影响,但与美元、欧元等汇率相比,人民币汇率的时变净溢出水平仍较低,在SDR货币体系中的溢出影响地位仍待提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鹏   刘术东   郭畅  
首先基于Beveridge-Nelson分解(B-N)从油价序列中提取原油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和油价周期成分,进而构建二者与中国金融周期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动态溢出指数予以分析。研究发现,三者间交互脉冲响应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不确定性风险引致油价周期性波动中有很大的投机因素;金融周期在不确定性风险和油价周期性波动增强情况下更容易趋于紧缩,具体影响特征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金融开放度和市场运行状况以及投机因素相关。就三者构成的交互系统内部而言,不确定性风险是主要的冲击发动者,金融周期在2008年之前是主要的冲击接收者,之后金融周期对油价周期具有正的净溢出效应,而油价周期成为系统冲击的接收对象,这源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原油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