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9)
2023(7526)
2022(5853)
2021(5458)
2020(4425)
2019(9844)
2018(9748)
2017(18538)
2016(9861)
2015(11262)
2014(11131)
2013(10981)
2012(9889)
2011(8972)
2010(8815)
2009(8446)
2008(8348)
2007(7212)
2006(6542)
2005(6262)
作者
(27028)
(22636)
(22508)
(21785)
(14521)
(10683)
(10229)
(8679)
(8647)
(7851)
(7808)
(7387)
(7383)
(7150)
(7135)
(7064)
(6721)
(6572)
(6430)
(6020)
(5619)
(5518)
(5321)
(5203)
(5104)
(5025)
(4898)
(4676)
(4545)
(4424)
学科
(50283)
经济(50239)
管理(25773)
(25726)
方法(20418)
(19278)
企业(19278)
数学(18740)
数学方法(18673)
中国(17478)
(12608)
(12096)
贸易(12089)
(11921)
(11527)
业经(9831)
(8776)
(8465)
金融(8465)
农业(8242)
关系(8133)
(8012)
银行(8007)
(7976)
(7773)
地方(7335)
(7006)
财务(6991)
财务管理(6985)
(6851)
机构
大学(146990)
学院(143223)
(74847)
经济(73939)
研究(56281)
管理(52483)
理学(45016)
理学院(44543)
中国(44468)
管理学(43970)
管理学院(43706)
(32345)
(31424)
科学(29060)
(27573)
财经(26345)
经济学(25869)
研究所(25040)
(24373)
中心(23608)
经济学院(23415)
北京(20610)
(20168)
(19930)
财经大学(19869)
(18805)
(17661)
师范(17529)
科学院(17033)
业大(16697)
基金
项目(93403)
科学(75668)
基金(72637)
研究(69379)
(63453)
国家(63020)
科学基金(53922)
社会(48931)
社会科(46687)
社会科学(46676)
基金项目(36901)
自然(32111)
自然科(31462)
自然科学(31455)
教育(30996)
自然科学基金(30959)
(30932)
资助(30166)
(27487)
编号(25374)
(23078)
国家社会(22619)
中国(22557)
重点(21322)
成果(21143)
(20585)
教育部(20419)
人文(19021)
(18828)
大学(18249)
期刊
(79210)
经济(79210)
研究(48947)
中国(27615)
(23921)
管理(20845)
科学(20023)
学报(19820)
(19088)
(16190)
金融(16190)
大学(16072)
学学(15056)
经济研究(14971)
财经(14117)
国际(13517)
农业(13346)
(13300)
(12361)
教育(11696)
问题(11599)
世界(11468)
技术(10816)
业经(9842)
(8341)
技术经济(7589)
统计(6588)
现代(6467)
经济问题(6440)
(6373)
共检索到221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彦  贾玉成  张诚  
基于熵理论计算出世界各国"逆全球化"程度,通过"就近集中权衡"理论解释"逆全球化"程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机制,并使用2003~2018年我国对全球107个国家的OFDI数据,实证检验东道国"逆全球化"程度对我国OFDI的影响。研究表明:(1)依据测算的全球"逆全球化"指数,2016年以后"逆全球化"已经打破了原有的经济全球化趋势。(2)东道国的"逆全球化"水平对中国OFDI造成负向冲击。(3)东道国政治风险强化了"逆全球化"对中国OFDI的负面影响,而贸易壁垒却呈现相反效应。(4)中国的OFDI对发达国家"逆全球化"造成的负面冲击更敏感。从实证结论出发,就应对"逆全球化"冲击、深化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宗良  贾晓楠  
当前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与逆全球化浪潮紧密相关。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全球化发展规律和本轮全球化进程的不足之处,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格局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扮演贡献角色的大国,将推动全球化走向新型发展之路。逆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格局变化中的突出现象,显著地冲击了全球贸易增长趋势、全球贸易政治取向和全球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建秀  邵利敏  任建辉  
在基于熵理论对"逆全球化"程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使用2005-2015年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的投资数据检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逆全球化"遭遇程度对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1)依据全球逆全球化程度r值,全球经济从长期趋势看依然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2)"一带一路"国家"逆全球化"遭遇程度与中国对其的OFDI呈负向效应。(3)自然资源丰裕度与劳动力充裕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逆全球化"遭遇程度与中国OFDI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指导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斌  杨亚  何艳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中国正在实现由商品输出、资本输入向资本输出的转变,同时在产业分工环节上也逐渐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本文在阐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现状和动因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制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是缺乏长远规划,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以及缺乏国际化人才,并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潇  孙悦  
在全球化迈向深度调整期的新形势下,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风暴迅速刮向亚太地区,中国作为全球新兴的经济体及亚太区域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积极应对逆全球化浪潮。与此同时,亚太区域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均受到了逆全球化的冲击而面临新的挑战,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雪上加霜。中国应将全球共治理论作为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理论基础,同时借助RCEP、FTAAP、"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引领亚太区域经济走向深度一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幼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生了各种新的问题 ,其中包括 :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对发展战略提出的新挑战和全球经济管理的新主题 ;一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解决跨国企业制度、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竞争力三大问题 ;宏观调控出现了新的困难 ,集中反映在金融 ,进而是广义的国家经济安全 ;国民收入的分配出现了新的格局 ;政府收入的减少使政府职能受到挑战。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些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文婕  杨明  
教育全球化的内容包罗宏富 ,主要表现为普遍主义价值观的确立、教育服务贸易的剧增、教育制度创新与变迁。教育全球化的主要发展趋势指向功能性全球化、制度性一体化、新旧教育秩序的嬗变。教育全球化对中国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伍贻康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末开始的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趋势。这一趋势不仅广泛影响到经济以外的全球各个领域,而且深刻影响着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的外部环境的基本要素。新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必须充分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这一基本特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斌  齐鹰飞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去全球化浪潮不断冲击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也深受影响。与此同时,大量研究将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归因于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去全球化冲击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本文采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构建一个包含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分析去全球化冲击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去全球化冲击在部门间的非对称影响是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的重要影响机制之一,从而旨在加速产业转型的产业政策的作用效果可能被高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斌  齐鹰飞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去全球化浪潮不断冲击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也深受影响。与此同时,大量研究将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归因于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去全球化冲击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本文采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构建一个包含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分析去全球化冲击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去全球化冲击在部门间的非对称影响是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的重要影响机制之一,从而旨在加速产业转型的产业政策的作用效果可能被高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丁宝根  许一涌  彭永樟  
通信产业被认为是可能引领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伴随着中国境外投资热潮,中国通信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正成为中国境外投资的主力军之一。文章阐述了新一轮"逆全球化"的表现及根源,介绍了中国通信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现状,深入分析了"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通信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风险和挑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国通信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颖  
在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中国企业在美直接投资遭遇严重的政治壁垒、严苛的安全审查、外资政策收紧的负外部性与恶劣的营商环境,投资风险激增,投资规模锐减。中美应加强双向理解与沟通,加快推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国政府应强化外资国家安全法案制度,适时反制;并平衡发展双向FDI,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新格局。中国企业应熟悉FIRRMA法案,筹划CFIUS程序,积极应对安全审查;并调整全球化投资布局,科技自强,逆势突围,实现海外投资的长远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阳  张萌  李体欣  
逆全球化背景下,外部冲击对经济平稳性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重要议题。贸易冲击是外部冲击最直接和直观的测度方式,也是导致外向型经济体产出波动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产业关联理论构建动态Leontief模型,并结合中国42个产业的实证数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进出口贸易冲击通过产业关联对经济波动的压力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出口贸易冲击通过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和推动效应对经济波动造成压力,且该压力通过产业间关联扩大;进口贸易冲击通过进口替代产业发展反向拉动了经济增长。这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具有韧性,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外部波动压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逐步呈现,应在关键领域的重点产业找准施策发力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文章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新特点及其成因出发,分析了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东道国环境因素。文章在对非洲国家、拉美国家、欧美发达国家、韩国及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投资动机和东道国环境。因此,必须准确定位投资类型,加强事前研究并接受适当的前期辅导,以便进行风险预判,防范可能遭遇的投资风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田素华  谢智勇  
本文基于企业跨国生产决策行为,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汇率内生变化条件下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根据1980—2018年国别面板数据构建的PVAR模型和根据中国数据构建的VAR模型的研究显示:第一,汇率渠道是货币政策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关键机制,东道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冲击会通过影响其货币对外贬值进而促进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第二,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动效应的重要因素,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降低了货币政策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汇率制度作用于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资本账户管制作用于汇率变动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第三,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幅度更大,国际直接投资投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且持续时间更长,货币政策变化是解释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变动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