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2)
2023(1928)
2022(1707)
2021(1596)
2020(1540)
2019(3614)
2018(3552)
2017(6674)
2016(3921)
2015(4336)
2014(4374)
2013(4165)
2012(3762)
2011(3415)
2010(3522)
2009(3310)
2008(3146)
2007(2613)
2006(2177)
2005(1878)
作者
(12253)
(10412)
(10202)
(9750)
(6761)
(5051)
(4583)
(4081)
(3992)
(3881)
(3623)
(3544)
(3505)
(3418)
(3317)
(3212)
(3063)
(3034)
(3013)
(2908)
(2772)
(2619)
(2472)
(2428)
(2415)
(2400)
(2275)
(2231)
(2177)
(2155)
学科
(18816)
经济(18810)
方法(13574)
数学(12942)
数学方法(12631)
管理(10189)
(9287)
(8231)
企业(8231)
(3561)
中国(3072)
理论(3072)
(2747)
(2503)
技术(2483)
(2393)
贸易(2392)
(2332)
业经(2283)
地方(2236)
环境(2231)
(2129)
(2114)
(2004)
(1836)
农业(1755)
(1707)
金融(1706)
(1642)
(1628)
机构
大学(55167)
学院(54850)
管理(21948)
(20688)
经济(20329)
理学(19798)
理学院(19598)
管理学(18785)
管理学院(18708)
研究(18614)
科学(13443)
(13243)
中国(12256)
业大(11678)
(11562)
农业(10990)
(10595)
研究所(9931)
中心(8209)
(7941)
(7841)
农业大学(7290)
北京(6795)
(6780)
财经(6703)
技术(6558)
(6261)
工程(6246)
(6239)
(6226)
基金
项目(42118)
科学(32979)
基金(31170)
(28908)
国家(28756)
研究(25700)
科学基金(24292)
自然(18047)
自然科(17732)
自然科学(17731)
(17653)
自然科学基金(17388)
社会(15968)
基金项目(15846)
社会科(15247)
社会科学(15244)
(15019)
资助(14356)
教育(12936)
重点(9870)
计划(9770)
编号(9402)
(8961)
(8837)
科研(8562)
科技(8540)
(8403)
创新(8268)
教育部(7372)
大学(7361)
期刊
(17370)
经济(17370)
学报(12855)
研究(12255)
(12002)
科学(10002)
中国(9189)
大学(9045)
农业(9044)
学学(8763)
管理(8283)
技术(6007)
统计(5998)
(5348)
(5232)
(5148)
决策(4971)
教育(4764)
业大(4604)
农业大学(3924)
技术经济(3644)
经济研究(3097)
(3064)
财经(2998)
科技(2899)
(2882)
金融(2882)
中国农业(2632)
资源(2519)
(2509)
共检索到73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适型超级杂交早稻组合的选育"课题,于10月18日在长沙通过验收。该课题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肖国樱研究员主持,参加课题研究的有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帅细强  陆魁东  黄晚华  李迎春  
根据江西南昌2012—2013年超级杂交早稻金优458的分期播种田间试验数据,调试ORYZA2000模型中的作物参数;利用调试后的作物模型模拟数据与整理后的田间试验观测数据,对超级杂交早稻发育期、地上生物量、穗生物量等进行回代检验和外推检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早稻金优458开花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1~3 d,成熟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0~3 d;开花期、成熟期的地上生物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2%、3.3%,成熟期穗生物量的平均误差为2.0%;调试后的ORYZA2000作物模型可用于对超级杂交早稻的生长进行模拟,可为评价气象条件对超级杂交早稻发育期和生物量的影响提供定量化的技术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德朗  罗孝和  徐庆国  
为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1985年至 1996年用低温敏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 6 4S为母本 ,以新恢复系 5 5 9为父本 ,配组育成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 5 5 9.该组合参加 2 0 0 0至 2 0 0 1年湖南省中稻超级杂交稻区试 ,平均产量 9.6t/hm2 ,比三系对照组合汕优 6 3增产 5 .3% ;全生育期 135 .4d ,比对照短 3.2d ;抗稻瘟病 ;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碾米品质及再生能力均强于对照 ,并易于制种 .2 0 0 2年 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国辉  周静  龙继锐  陈敏  宋春芳  万宜珍  沈洪昌  
在常规栽培和优化栽培模式下,分别选用施氮量折合成纯氮0,105,142.5,180 kg/hm2的4个缓释氮肥处理,研究了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栽培模式下,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以施纯氮142.5 kg/hm2的处理最合理;常规栽培模式下,以施纯氮180 kg/hm2的处理最优.相关性分析表明,优化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常规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东阳  陈立云  肖层林  孙鹰  张桂莲  
为了探明陆两优996制种“九二O”高产、高效施用技术,研究了该组合制种“九二O”不同用量和喷施时期对其母本陆18S异交态势的改良效果及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适量喷施“九二O”是改良陆18S抽穗特性和穗层态势,提高陆两优996制种产量的有效措施.在母本群体处于较高水平,且生长整齐的条件下,抽穗率达25%左右,按210 g/hm2的剂量喷施“九二O”较适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社萍  杨久  程在全  罗利军  刘国兰  刘晓利  张云  李华慧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11个水稻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杂交配组,对F1组合单株产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竞争优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受基因型加性遗传的作用较大(56.04%),产量优势由全部基因型方差引起的h2B占95.65%。恢复系对于杂种产量的影响较大(GCA=56.05%)且受栽培条件等环境的影响较小(4.3%)。有2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云R3>云R4>沪旱11A>云2A>云3A>云1A。以云3A和沪旱11A与云R3配制的组合单株产量均大于36.8 g(10 400 kg/hm2),竞争优势值均大于20.7%,株型好,分蘖力强,结实率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本文分析四川1988—1995年参加省区试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状况及发展趋势。1.“八·五”期间四川杂交水稻选育的新组合多,增产幅度大;2.不育系选育应以高配合力和易于制种、繁种为主攻方向;3.恢复系选育应具多样化,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恢复系群。在组合选配时,应根据不同不育系的特点确立选配方案,筛选最佳组合;4.四川杂交水稻高产育种方向是:控制生育期在15O天内,保持株高105~115cm,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加日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朱旭东  
1999年,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不育系T98A与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恢复系R259配组育成杂交晚稻新组合T优259.该组合全生育期110~115 d,产量7.5 t/hm2左右,主要稻米品质达部颁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寒性强,适应性广,于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朱旭东  严秋平  
2001年,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不育系T98A与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恢复系R115配组,育成杂交晚稻新组合T优115.该组合全生育期112~114d,单位产量7.5t/hm2左右,主要稻米品质性状达部颁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寒性强,适应性较广,于2006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帮  陈立云  刘国华  肖应辉  
培两优 5 0 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 6 4 S为母本 ,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 5 0 0为父本进行杂交 ,于 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 :该组合头季比汕优 6 3生育期短 4 d,产量相当 ;再生季生育期比汕优 6 3长 7d,增产 1倍左右 ;两季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好、田间抗性较强 .2 0 0 2年 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应斌  
对中国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指出现已育成的籼型超级杂交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种植产量达到12t.hm2,表现出根系旺盛、分蘖力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以及前期能早发和后期抗早衰的潜在高产优势。有关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显示,超级杂交稻在保持较高经济系数的同时,通过增加生物产量是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途径。进一步研究超级杂交稻的产量稳定性、产量形成机理、适宜种植区域,群体诊断指标、优质与高产相协调的关键栽培的技术等,对于建立超级杂交稻的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旭  马兴全  李全英  李如海  姚继攀  张丽颖  张雪  梁传斌  高焕勇  
回顾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北方超级杂交粳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在育种方法上主要通过"籼粳架桥"、粳爪交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理想株形、生态育种等多种途径培育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了继C57和C418之后又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恢复系C2106,以其配组育成的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辽优2016、辽优9906、辽优5206等在辽宁乃至北方稻区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表现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前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袁隆平  辛业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任光俊  李勤修  彭兴富  
我国籼型恢复系的选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测交筛选恢复系;(2)测交筛选和人工制恢等多途径选育恢复系。目前,早、中熟恢复系选育取得一定进展,而迟熟恢复系选育仍处于徘徊,这是由于所用亲缘相近,遗传基础相似所致,因而提出了采用亲缘渐渗,拓展恢复系的遗传基础,培育超高产组合的技术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