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4)
2023(5310)
2022(4397)
2021(3832)
2020(3254)
2019(7001)
2018(6888)
2017(12606)
2016(6924)
2015(7818)
2014(7995)
2013(8015)
2012(7947)
2011(7520)
2010(7998)
2009(7736)
2008(7447)
2007(7106)
2006(6841)
2005(6453)
作者
(22400)
(18791)
(18772)
(18214)
(12081)
(8936)
(8380)
(7331)
(7276)
(6931)
(6838)
(6344)
(6341)
(6331)
(6099)
(5899)
(5520)
(5487)
(5486)
(5258)
(5013)
(4694)
(4523)
(4430)
(4376)
(4279)
(4060)
(4003)
(3982)
(3816)
学科
(52703)
经济(52664)
管理(17192)
地方(15810)
(13437)
方法(12756)
(12529)
地方经济(11872)
数学(11175)
数学方法(11070)
中国(10913)
(9540)
企业(9540)
业经(8605)
(8224)
(7205)
经济学(6780)
环境(6360)
资源(6242)
(6117)
(6086)
金融(6086)
农业(5804)
(5787)
(5753)
银行(5744)
理论(5665)
(5612)
(5570)
(5493)
机构
大学(111697)
学院(108989)
(54820)
经济(53723)
研究(44840)
管理(37529)
中国(34732)
理学(29883)
理学院(29508)
管理学(29073)
管理学院(28860)
科学(25624)
(24663)
(23948)
(23260)
研究所(20739)
中心(19837)
(19711)
财经(18165)
经济学(18108)
(17304)
北京(16531)
(16508)
(16224)
经济学院(15803)
(15686)
(15354)
师范(15248)
业大(14934)
(14784)
基金
项目(62998)
科学(48555)
研究(46453)
基金(44713)
(39440)
国家(39125)
科学基金(32114)
社会(30575)
社会科(28936)
社会科学(28930)
(24119)
基金项目(22260)
教育(20719)
(19790)
资助(19089)
自然(18899)
自然科(18353)
自然科学(18349)
自然科学基金(18009)
编号(17425)
成果(15318)
(14986)
重点(14684)
课题(13560)
(13519)
国家社会(13141)
(12726)
经济(12609)
发展(12437)
(12290)
期刊
(76375)
经济(76375)
研究(41226)
中国(24811)
(18470)
学报(17499)
科学(16181)
管理(15809)
(15400)
大学(13623)
学学(12534)
(12510)
金融(12510)
经济研究(12150)
教育(12123)
财经(10462)
技术(10320)
业经(9980)
农业(9671)
问题(9671)
(9277)
技术经济(7254)
林业(6817)
(6609)
经济问题(6540)
图书(6511)
国际(6451)
世界(6327)
统计(6322)
经济管理(5375)
共检索到194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成亮  苏印泉  王立群  孙长霞  
退耕还林是迄今为止我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对退耕还林的探讨和政策建议,离不开经济视角的研究,包括从产品收入弹性、农民和国家的供需和福利经济角度等。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中,取得了森林资源明显增加、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显著作用。但是,为了推动"退耕还林"工程永续进行,实现国家层面和个体层面的最优,还需要从长期坚持、加大投入等方面实施具体的政策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铸  
新政治经济学是二战后西方社会出现的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门学术流派。依据新政治经济学有关理论,退耕还林工程属于公共物品,农民具有"经济人"属性。为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目标,应当在政府和退耕农民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激励相容的契约关系:第一,继续完善供给机制,增强农民从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第二,建立退耕生态林产权收购制度,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的可预期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玉涛  余新晓  鲁少波  鲁绍伟  
本文深入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绩效管理中绩效管理目标分散、绩效管理手段和措施不到位、绩效管理评价反馈体系不健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科学规划,为工程绩效管理明确目标和任务;二是完善政策,为工程绩效管理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建立健全工程绩效管理评价反馈体系,为工程绩效管理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提供依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佟训舟  郭玉婷  
退耕还林工程是通过私人承包的激励机制来实现林业资源的高效率供给,实现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采取长期合约期权形式的制度激励,有利于引导退耕农户的行为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相契合;政府也会由此节约大量的监督费用。制定合理、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引导农户多种植生态林,使农户的理性选择与国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趋同,是改进和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继军  
在提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 3阶段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近期“以粮代赈”、远期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弹性资源”和林草产业来解决农民的经济需求 ;其次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经济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认为“退耕还林(草 )、封山绿化”建立在“因地制宜”基础上 ,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个体承包”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中对农业经营形式的需要。因而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适时适地 ,满足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第Ⅱ阶段的需求。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瓅  王立群  
通过对我国实施退耕还林的辨证阐述,对工程的生态学和经济学动因进行了探索。在生态上,退耕还林主要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在经济学上,从农民、地方和国家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当前退耕还林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退耕还林课题组  梁与延  沈茂英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福民  梁丽霞  
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对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市5县退耕还林实施情况与所取得的成效作概述与分析。找出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补偿收益不确定性、退耕户开辟新的增收能力弱等问题是后期成果巩固的关键困素。据此,相应提出了工程政策建议。包括:适度控制退耕还林规模,工程实施应赋予农户自由选择权,调整完善工程相关制度,扶持后续产业发展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万山  廖卫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文清  张俊飚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退耕还林过程中现行政策执行的内在偏差,并分析出导致执行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退耕还林与退耕农户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即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外部经济利益与农户利益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相关对策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颖  
分析了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展情况,解剖了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退耕户利益长效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退耕还林扩大化、退耕还林投入保护机制不健全、缺乏配套技术支撑体系等障碍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统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和国家粮食安全两大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雷震  王素玲  
本文将退耕还林工程纳入主流经济学框架中进行分析,对其经济学理论基础进行评价,并揭示其内在的经济学逻辑。首先,在外在性理论框架中讨论开征庇古税的局限性,借用科斯定理自愿的市场交易方式也难以达到退耕还林及水土保持的效果。其次,通过建立一个公共品供给博弈模型阐明了退耕还林由城市居民承担成本的原因,并借用最优税收理论阐明这一理论所导致的政策的社会成本高昂,作为一种替代机制的委托—代理成为节约社会成本的方式。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淼  
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从保护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退耕还林工程,它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协调保护和发展两个矛盾的基础上,使退耕还林工程既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重建,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杨小军  徐晋涛  
以陕西省为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对陕西省退耕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家庭基本特征及其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定量分析;阐明了补贴政策存在缺陷、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生态工程为政府主导型、科技投入不足等工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从建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后续产业发展政策、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林权制度、积极构建监督机制等方面对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进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