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0)
2023(5412)
2022(4195)
2021(3904)
2020(2997)
2019(6808)
2018(6446)
2017(9852)
2016(6861)
2015(7936)
2014(8204)
2013(6852)
2012(6349)
2011(5883)
2010(6177)
2009(5364)
2008(5347)
2007(4886)
2006(4290)
2005(4118)
作者
(16419)
(13431)
(13212)
(13028)
(8526)
(6343)
(6273)
(5332)
(5186)
(5017)
(4650)
(4488)
(4320)
(4316)
(4297)
(4239)
(4095)
(4014)
(3957)
(3795)
(3635)
(3422)
(3200)
(3120)
(3070)
(3028)
(3023)
(2973)
(2728)
(2694)
学科
教育(20556)
(16492)
经济(16484)
管理(16229)
(12784)
中国(11694)
(11330)
企业(11330)
理论(8414)
教学(7788)
方法(6542)
(6514)
(5690)
数学(5331)
数学方法(5168)
(4687)
技术(4547)
思想(4365)
发展(4247)
政治(4222)
(4156)
财务(4151)
财务管理(4148)
(4121)
研究(4006)
思想政治(3996)
政治教育(3996)
治教(3996)
企业财务(3993)
业经(3992)
机构
大学(90425)
学院(86065)
研究(31696)
教育(29644)
(25204)
管理(25032)
经济(24375)
(24248)
师范(24160)
理学(21826)
理学院(21392)
(21185)
管理学(20743)
管理学院(20543)
师范大学(20110)
科学(17790)
中国(16297)
(14963)
(14572)
职业(14522)
北京(14453)
技术(14218)
研究所(13592)
中心(13007)
(12604)
(11693)
教育学(11567)
(11285)
财经(10059)
职业技术(10022)
基金
项目(54147)
研究(49176)
科学(44879)
基金(35107)
教育(33220)
(29210)
国家(28744)
社会(28397)
社会科(26553)
社会科学(26549)
科学基金(24458)
编号(23054)
(22786)
成果(21995)
(21608)
课题(20155)
(17597)
基金项目(17073)
规划(15174)
重点(14153)
(14073)
项目编号(14015)
资助(14010)
自然(13574)
(13405)
自然科(13245)
自然科学(13244)
教育部(13144)
自然科学基金(12993)
(12690)
期刊
教育(54037)
研究(37654)
中国(29268)
(26851)
经济(26851)
职业(13445)
技术(12116)
(10745)
学报(10544)
大学(9790)
科学(9437)
管理(9099)
技术教育(8354)
职业技术(8354)
职业技术教育(8354)
学学(7186)
(7034)
高等(6539)
成人(6298)
成人教育(6298)
(6146)
论坛(6146)
高等教育(5647)
财经(5354)
(5252)
农业(5151)
经济研究(4746)
(4693)
发展(4451)
(4451)
共检索到138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迟艳杰  
教育质量观是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的前提。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以往"标准—结果"评价蕴含的是"结果质量观"。"标准—结果"评价虽然有积极功能,但其最深层的问题是视学生为一批"产品",没有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为此,我们需要树立"进步即质量"的"过程质量观"。"进步即质量"之于学生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识自我、改变自己,使学生充满自信,促使学生自我教育的发生。教师树立了"进步即质量"的观念,就会看重学生平日表现和取得的点滴成绩,以鼓励和惩戒为原则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各级教育政策制定者需要在政策上给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一个地区学校期末的统一考试,要减少学校间的比较和排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小花  
大学应当注重对成人继续教育质量观的研究,并在改革现有成人继续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体现正确的价值追求。文章探究成人继续教育的价值追求及现状,简述影响成人继续教育价值观与价值追求的因素,结合大学成人继续教育状况,提出明确成人继续教育质量观、提升应用大数据的自觉性、健全多主体治理体系等提升教育质量的举措。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振天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国际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质量问责、质量认证、质量评价、质量管理以及质量保障等活动日趋活跃,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也进人新阶段,甚至一时成为显学。然而,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以至不同个体却都有着自己的思考、看法或观点。这种思考、看法或观点,便构成了所谓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质量观不同,对同一高等教育活动及其质量的判断也就不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L·Boyer),是当代美国杰出的教育家,现任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1965年进纽约州立大学,历任行政院长、副校长、校长。博耶拥有美国82所院校的荣誉学位,受聘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高级研究员、剑桥大学客座研究员。1979年就任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前,博耶出任过美国教育委员会委员,管理着120亿美元的联邦预算。此外,博耶还担任了全美中学的教育经费委员会,总统妇女教育项目顾问委员会、总统外国语和国际教育委员会等三个全国委员会的主席,以及国务院海外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简彩云  
本文基于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的满意问题,提出了"以生为本,以需定教,随需而变"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在满足学生顾客需求的同时,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严芮  刘寒月  
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是指教育过程符合教育规律的程度。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直接的教育过程;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管理活动和校本课程等是间接的教育过程。直接教育过程质量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自我建构的主动程度和科学化程度,间接教育过程质量的评价标准是学校、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我建构的主动性、科学性。这种基于学生自我建构主动性的教育过程质量观和评价观有助于教育质量评价回归本位,以及将教师和学校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依赖中解放出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运超  
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与保障直接关乎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本研究提出,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特征主要包括生成过程的非连续性、生成要素的主体间性、生成规格的不确定性、生成结果的难检测性。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机制包括价值、链接、评价三方面。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须防止工业化生产模式对高等教育质量生成系统的过度影响,应更加突出人员素质及其培育的特殊重要性,充分发挥基层的自主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军红  周志刚  
厘清职业教育质量生成机制对制定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进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质量是在成本投入与收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特定质量观指导下的主体实践活动及评价反思不断地生成。职业教育质量的生成机制是职业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结构功能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过程、方式和机理,主要包括质量生成的预警和动力机制、优化配置机制、竞争合作机制、表达及保障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中,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观长期以来起着主导作用,人们往往主要或只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去讨论、认识、规定、评价高等教育质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从这种价值取向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质量的含义及其特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忠根  
以学生为本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是高职教育追求高质量的新方向,具有多样性与适应性兼容、特色性与标准性统一、发展性与创新性并举等特性。坚持这一质量观,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高职教育主体在思想和行为上要服从炼就谋生本领与培育理性精神相得益彰,提高职业能力与培养兴趣爱好相互融合,满足基本需要与塑造人格品质协调统一,培育创新精神与追求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促进人际和谐与树立公平意识有机渗透等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黎军  李璧强  
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代表着不同需求主体的利益。由于价值需求的多样化,价值冲突在所难免。各种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价值冲突与优化组合必然导致多元化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出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士会   张钰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以主体交互性、内容生活性、手段创造性和评价过程性为特征的生成性过程。运用怀特海过程哲学理论建构的“主体性-相关性-创造性-过程性”模型,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关照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成性过程。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基于过程逻辑,即对话性师生关系、生活性知识世界、创造性技术手段以及过程性评价标尺的逻辑层次。然而,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低质量发展呈现出学生本位的“主体建构”仍需强化、知识世界的“生活关联”相对薄弱、数字化手段推送的“共情体验”亟待深化以及质量评价的“过程生成”有待彰显的现实样态。鉴于此,提出强化主体交互、优化知识谱系、赋能数字技术平台和实化动态评价的路径重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态跃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士会   张钰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以主体交互性、内容生活性、手段创造性和评价过程性为特征的生成性过程。运用怀特海过程哲学理论建构而成的“主体性—相关性—创造性—过程性”模型,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关照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成性过程。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基于过程逻辑,即对话性师生关系、生活性知识世界、创造性技术手段以及过程性评价标尺的逻辑层次。然而,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低质量发展呈现出学生本位的“主体建构”仍需强化、知识世界的“生活关联”相对薄弱、数字化手段推送的“共情体验”亟待深化以及质量评价的“过程生成”有待彰显的现实样态。鉴于此,提出强化主体交互、优化知识谱系、赋能数字技术平台和实化动态评价的路径重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态跃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